北京二手房“滯漲”:都是預期惹的禍?
【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2013年,在北京新房價格一路向上的背景下,二手房價格卻走出了兩個“弧度”。雖然下跌很短暫,但新房價格與二手房價格不再步調一致卻有了鐵證。
據北京晨報報道,在偉業我愛我家提供的2013年的北京樓市成交數據中,新建商品住宅全年網簽為119000套,其中純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網簽82831套;同時,二手房全年成交超過16萬套,相當于同期已成交新建商品住宅的兩倍。這意味著,二手房價其實握著房價一半的“話語權”。
與此同時,過去一年的樓市成交數據表明,北京房價并非鐵板一塊,一漲均漲。
包括中原地產、21世紀不動產等多家房產機構反饋,與新房頻頻曝出“日光”形成對比的是,二手房價格在去年7月份、12月份均出現小幅下跌。即便是代表中低價位二手房的“我愛我家”,12月份的二手房價格比11月份也僅僅上漲了10元/平方米。一年內,北京二手房房價遭遇兩次“滑鐵盧”。
需要指出的是,二手房的月度成交數據顯現出受新政影響的痕跡。比如,在去年3月份20%差額個稅出臺前夕,成交量一月暴增至4.37萬套,量價齊升。此后市場一蹶不振,最終經歷過一次小跌后才逐步回暖。
很快,二手房市場在去年四季度再次陷入觀望,這是北京二手房交易歷史上十分罕見的現象。值得關注的是,再次滯漲恰好趕上兩件大事:一是三中全會召開,房地產長效機制呼之欲出;二是北京首個自住商品房入市,一個月內迎來14萬人申請注冊。
盡管7萬套的自住商品房被房產經紀人調侃稱為“堪比中大獎”,但在買房人孟穎看來,卻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值得賭一把,決定推遲購買純商品房或是二手房的計劃。
更加值得玩味的是,原本1月是房貸松動的月份,今年至少在前半月還沒有看到。一直作為房地產金融隱形支柱的“影子銀行”,迎來史上最為嚴厲的一次管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微博]認為,房地產的黃金時代已經接近尾聲。
在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在北京幾大有代表性的二手房成交熱點區域,即便是此前以各種理由借機漲價的區域,如今也面臨“有價無市”的尷尬。按照以往規律,樓市長期博弈之后非漲即跌。而這一輪博弈后樓市將往何處走?現在誰也說不準。
另據了解,2014年是新一屆政府新政落實的第一年。新的一年,從農村經營性集體土地上市、加大保障性住房供應,到嚴管“影子銀行”等金融措施的落地,房地產行業將迎來不同于以往的調控結果成為共識。
新的一年,尤其在北京樓市,開發商一點也不敢松懈。拿下高價地的結果,是如何把這些貴房子賣出去,不能倒在“高價房的重災區”里。新的一年,買房人期待著,不管是上市的5萬套還是7萬套自住房中,能有一套是屬于自己的。單價從1萬出頭到2.2萬,這區間的價格才真正符合了剛需的承受能力。
而買房人是否會蜂擁入市,關鍵要看后續是否有類似于自住商品房這樣的加大供應的政策,能否接踵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