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近日,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廣東申請自貿區已獲中央層面非正式首肯,也即獲得口頭肯定,獲批不會等太久。此前,上海方面推測認為,3年之內中央難批其他試點,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 《決定》)則明顯透露出,其他地方申請自貿區獲批不會很遙遠。
值得注意的是,10月中上旬,廣東省高層與南沙、前海、橫琴三大平臺負責人曾赴京游說決策層,寄望國務院能盡快批復粵港澳自貿區草案,允許廣東先行先試,不再等待上海自貿區的試驗結果。
而消息人士進一步解釋稱,廣東草案之所以能獲得肯定,主要因其主打粵港澳合作的區域性概念,這有別于上海自貿區的國際性定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掛的是中字頭,而隨后的粵港澳自貿區究竟前面掛什么頭銜還是未知。”他說。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近日,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顯示,建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是黨中央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要切實建設好、管理好,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按照《決定》表述,上海自貿區這塊試驗田是在“新形勢”下獲批,承擔“為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的責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辦公廳主任隆國強此前在接受采訪時稱,上海自貿區要放在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背景下思考。
從國際大背景來看,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優勢發生了轉換。加入世貿組織之后,中國主要放開了制造業,包括勞動力在內的要素生產力在過去這些年中獲得了成倍提高。
隆國強稱,這是由于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應對“入世”的開放戰略,將機遇和比較優勢較好地結合,發揮了自身的低成本和勞動力優勢,設經濟特區、實行沿海開放、推行加工貿易政策,各種開放舉措疊加。
在吸收外資與低成本優勢的結合下,過去十幾年,中國從相對封閉的貿易小國發展成最大的制成品出口國。但中國的低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如何利用全球化的機遇將正在轉換中的優勢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優勢,是中國實行新一輪開放的原因。
事實上,上海自貿區雖然目前只是概念上的自由貿易區,但已經獲得全球關注,尤其是美國政商學界。“中國新近成立的上海自貿區所作的緩步進行投資自由化努力,可能會對進一步擴大外商投資產生一定作用。”美國商會的一位業內人士近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