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記者 黃應來 通訊員 粵統
“過去35年,廣東在經濟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GDP年均增速達13.3%,總量連續24年居全國首位!”廣東省統計局昨日發布報告《改革開放三十五年廣東發展實現若干重大跨越》。“在35年的發展中,廣東實現了若干重大跨越,每一次跨越都是廣東發展的里程碑。”報告指出。
GDP年均增速達13.3%
“改革開放35年以來,廣東面對一系列重大機遇與挑戰,始終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經濟發展連上新臺階,綜合實力不斷實現大跨越。”報告指出。
“過去35年,廣東在經濟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統計專家表示。這首先表現在:經濟保持快速增長,總量實現跨越式發展。1979—2012年,世界經濟年均增長速度為2.8%,中國增速為9.8%,廣東增速則達13.3%,是世界速度的4.8倍,中國速度的1.4倍。持續較快的經濟增速,推動廣東經濟總量不斷躍上新臺階。1978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僅185.85億元。自1989年開始,廣東GDP總量超越江蘇,此后在全國一直保持首位,到2012年已連續24年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經濟總量比重在1/10—1/8。
統計專家分析指出,細數廣東GDP所實現的幾次大跨越,2000年首超1萬億元,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2007年達到3萬億元,2011年則跨上5萬億元的新臺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相比,廣東GDP在1998年超越新加坡,于2003年趕超香港,于2007年趕超臺灣,取得“亞洲四小龍”四超三的佳績。
其次,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斷提高,向1萬美元大關靠近。預計2013年廣東人均GDP超過9200美元,離1萬美元大關僅一步之遙。
民營經濟已占半壁江山
“改革開放以來的35年,是廣東對轉變發展方式重要性認識不斷深化的35年,也是廣東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的35年。”報告指出。
具體體現在:產業結構不斷優化。35年來,廣東三次產業在調整中取得長足發展,農業基礎穩固、工業核心競爭力增強、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由1978年的29.8:46.6:23.6逐步調整為2012年的5.0:48.5:46.5。其中,第一產業比重出現兩次重要轉折,第一次是2000年,當年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減少到10%以內(9.2%);第二次是2010年,當年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減少到5.0%。而第三產業的比重呈逐步提升態勢,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于1998年突破40%,此后該比重一直在40%以上穩步增加。
“民營經濟已占半壁江山。”報告透露。2011年,廣東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0.6%,已占到經濟總量的半壁江山。 圖表:楊佳
2012年,民營經濟達29319.97億元,占GDP比重繼續提高為51.4%;民營經濟上繳稅金6467.82億元,占全省稅收總額的49.1%;民間投資10177.28億元,占全部固定資產投資的52.7%,民營經濟已成為支撐廣東經濟內生增長的主力。
過去35年,廣東城鎮化進程取得歷史性巨大成就,城鎮化水平接近70%。2012年,廣東10594萬常住人口中,有7100多萬人屬于城市人口。
城鎮居民收入增長72.3倍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重社會事業的協調發展,并逐步向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發展,努力提高廣東人民生活質量,讓改革開放的成果惠及百姓。”報告表示。
首先,居民收入大幅提高。35年來,廣東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有關要求,出臺了一系列增收措施,確保了城鄉居民收入和財富的快速增長。1986年,廣東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超過1000元;2001年則突破10000元大關;2012年達30227元,突破3萬元大關,比1978年增長72.3倍。1990年,廣東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000元;2012年達到10543元,首次突破萬元大關,比1978年增長53.6倍。
其次,居民財富擁有量顯著增加。2000年末,廣東城鄉居民本外幣儲蓄存款余額首次突破1萬億元大關,2005年末突破2萬億元,2011年末突破4萬億元,2012年末進一步增加到46265.58億元。
同時,居民生活顯著改善。2012年,廣東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22396.35元,比1978年增長55.0倍;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7458.56元,比1978年增長39.3倍。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明顯優化。2012年,廣東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為36.9%,比1978年下降29.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為49.1%,比1978年下降12.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