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訊(記者 張雷)日前,甘肅張掖市出臺轉基因種子“禁令”,該市成為了國內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明令禁止轉基因種子的地級市。這無疑將現在愈演愈烈的轉基因安全之爭推向了另一個高峰。
然而記者采訪發現,作為一個制種大市,張掖市歷史上其實從未出現過轉基因種子的身影。當地多名制種企業的負責人和農業局的工作人員也表示,“禁令”對它們毫無影響。
張掖市委宣傳部的一位官員對記者說的話耐人尋味:“張掖是一個農產品的品牌,我們要把它‘宣傳’出去。”
34字轉基因禁令 引全國關注
軒然大波
2013年10月25日,甘肅省張掖市出臺了一則《關于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的意見》(簡稱《意見》),《意見》中表示,將“嚴禁任何企業和個人在張掖落地從事繁育、銷售和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
記者發現,在這份長達3900多字的《意見》書中,對于轉基因的表述只有上面的34個字,其它篇幅大部分在講述綠色農業宣傳,以及綠色農產品基地和品牌的建設、推廣、營銷等方面。
但短短的34個字,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昨天,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首次對張掖“禁令”做出回應。他表示,“建設農產品安全大市、打造綠色有機農產品特色品牌,前景非常廣闊,但道路曲折、任務艱巨”,各級各部門要“做好應對各種非議、頂住各方壓力,以‘惡舉辦善事’的思想準備”。
他同時也承認,“因《意見》中涉及到了轉基因種子,現在看來困難要比我們想象的大”。
市委書記:無力辨別 只能禁止
在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沒有接受記者的采訪。然而在宣傳部官員提供的一份座談會記錄中,記者看到了這樣一段話:
陳克恭在會議中表示:“此事(轉基因種子)重大,不能存在任何的僥幸心理,也承擔不起任何風險,因為我們是農產品生產大市。我們不提食品,只提種子的事情,這種底線是有理性的底線,這種兜底的措施是一種經過權衡之后的措施!
在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看來,《意見》是張掖在面對轉基因問題時,不得不采取的保護措施。
他在會議上說:“我們沒有力量和資質來辨別轉基因食品的功與過,在沒有充分把握有害還是無害的情況下,我們只能采取禁止的措施!
張掖種子稽查站 無力檢測轉基因
多方采訪
既然張掖已經對轉基因種子發出了“禁令”,那么張掖的下一步會不會對全市的玉米種子進行清查,就成了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
昨天下午,記者從張掖市種子管理稽查站了解到,對于種子,張掖每年都要進行四次大規模的清查。然而種子是否為轉基因卻并不在清查范圍之內。
一位種子稽查站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坦言,“目前,稽查站只能對種子的純度、凈度、水分和芽率進行檢測。我們現在根本沒有能力檢測出是否為轉基因種子!
稽查站站長張東昱表示,“雖然無力檢測,但現在全市生產的400多種玉米種子全部是經過國家和省級認證的產品。”
張站長還告訴記者:“目前,張掖制種產業管理非常嚴格,雜交玉米種子的培育技術比較成熟,基層的熟練工人也比較多。張掖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發展種子產業至今,從未出現過轉基因的種子!
制種企業 稱受“禁令”影響不大
張掖市匯聚了全國大大小小將近70家制種企業,包括美國先鋒、美國孟山都、法國馬格蘭等世界排名前五位的種業巨頭的分公司,每年的總產值達到37.4億元。
張掖關于轉基因種子的禁令是否會對該地的制種產業產生影響?昨天下午,記者專門走訪了兩家當地的制種企業。企業的相關負責人都向記者表示,“禁令”對于企業影響不大。
中地種業在張掖屬于規模中下的一家制種企業,主要負責“代繁”一些常見的玉米品種。負責人丁先生告訴記者,“廠里生產的玉米種均由國家權威部門認證,系非轉基因產品。目前種子加工已到尾聲,禁令對廠子生產影響不大!
在另一家名為鴻泰的種業公司,記者了解到,目前該廠生產的都是雜交品種,跟轉基因無關!敖衲陱S子一共生產了2萬畝共計900多萬公斤的玉米種子;旧弦呀涗N售完畢。”企業負責人范先生告訴記者。
美國孟山都合資公司:賣的不是轉基因
美國的孟山都公司Monsanto是轉基因種子市場的壟斷巨頭,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種重要作物的轉基因種子市場上,占據70%至100%的份額。全世界超過90%的轉基因種子,都使用它的專利。
上午,記者致電美國孟山都與中種集團位于張掖的合資公司“中種迪卡”公司,公司負責人表示,其生產玉米品種均通過正規渠道,并且已報批張掖市種子管理稽查站。
記者隨后從稽查站核實,該公司生產的玉米品種僅為“迪卡516”,是經過國家審定的非轉基因品種。
記者發現
面對媒體 張掖態度“雙重”
張掖的“禁令”一出,各種各樣的評論撲面而來,贊譽者有之,批評者也不在少數。
中國農業大學[微博]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院長、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羅云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公開指責張掖,“該行為完全不科學,當地政府官員應該被撤職”。
在這種壓力下,張掖市面對媒體的態度是“雙重”的。在張掖市委宣傳部,記者看到了一份正準備下發的文件。該文件稱,禁止任何工作人員以官方身份對《意見》發表看法。但鼓勵以個人和非正式的身份表明態度,宣傳張掖綠色有機農業。
當地官員:張掖是農產品品牌 要“宣傳”出去
記者從張掖市農業局了解到,目前,張掖市有耕地面積387.5萬畝,其中用來生產玉米種子的耕地達100多萬畝,占四分之一以上。去年,張掖的玉米種子種植面積達102.53萬畝,占全國玉米種植面積的23.5%;產量4.61億公斤,占全國40%以上。
記者還注意到,玉米制種也是張掖市的重要經濟產業。2012年,張掖市玉米制種總產值超過25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的9%。
張掖的玉米種子,銷往全國20多個省市區,該市素有“金張掖”之稱,是不折不扣的制種大市。
張掖種子管理稽查站的站長張東昱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張掖”的品牌也在工商部門注冊成商標,所有在張掖生產的玉米種子都可以使用這種統一的“標識”。
在采訪中,張掖市委宣傳辦公室沈主任向記者透露,在《意見》發布后,市委書記陳克恭就召集宣傳部門和張掖新聞媒體召開了座談會。會上陳克恭書記表示:“宣傳《意見》,表明我們的態度,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對張掖農產品的信譽都有積極影響!
“張掖是一個農產品的品牌,我們要把它‘宣傳’出去,并‘保護’起來。”張掖宣傳部的一位官員告訴記者。
市委書記語錄
用“中庸之道”看轉基因
日前,人民網[微博]記者就“轉基因禁令”,對張掖市委書記陳克恭作了專訪,以下為張書記接受采訪時的內容節選(有刪節)。
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強調的是防止極端,努力求之平衡。原有的平衡態被打破了,則需建立起新的平衡態,而這個過程是極其殘忍和痛苦的。
轉基因種子是土地里生長出來的“工業產品”,它是一種從根本上有別于天然物種的新物種,它的偶對平衡態是什么?我想,目前尚無人可知。
人類必須要明白“不知為知、不知而為”的后果。讓我們再背誦一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古訓。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豈能容忍濫埋一些為我所“不知”的“基因炸彈”呢?
目前,在我們還沒有建立起從基因庫到基因種子、從種植區域到種植規范、從基因成品到廢料處理一整套的系統管理體制和完備的機制之前,張掖作為國家最大的玉米制種基地,必須以底線思維、采取兜底措施、義無反顧地堅持“嚴禁任何企業和個人在張掖落地從事繁育、銷售和使用轉基因種子的經營活動”。
文/記者 張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