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來,有關養老改革的討論再次引發熱議。
爭議背后是利益的多元。改革進入攻堅期,各種利益深刻調整,一些地方改革久議不決,一些部門改革決而難行,一些領域改革行而難破。
改革有風險,但無退路!要改革,先要找到“最大公約數”,形成最大合力。
“什么是改革最大公約數?現在有些提法不現實,有些不全面。”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研究員王小廣說。最大公約數應當是人民群眾最廣泛利益的“平衡點”,是最能激發社會內生動力的“關鍵點”。如此,公平正義不僅是現階段凝聚共識的“最大公約數”,也是深化改革的前提。
大多數人的利益訴求在哪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突破口在哪里,改革的公約數也在哪里。
——推進收入分配改革破除“收入分配不公”,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在上海楊浦區,參加過淮海戰役的84歲老黨員任遐昌說:“我一個月離休金可以買4000斤大米,但老家60歲以上的農民還要自己勞動。“一味做大‘蛋糕’,忽略‘分蛋糕’,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王小廣說。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彌合“城鄉二元鴻溝”,疏解社會“公平焦慮”。
農村大病醫療保險、異地高考改革方案破冰……硬幣的另一面卻是,農民工子弟上學門檻高、農地征收補償標準偏低等短板。
——營造公平競爭環境,釋放活力打造經濟奇跡“第二季”。
國企和民企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兩翼,唯有雙輪驅動,才能激發改革活力。然而事實卻是,相對于多數國企順風順水,許多民企卻仍被玻璃門、彈簧門限制。身處市場經濟大潮中的商界人士迫切期待深化改革的又一個春天。
——人才發展環境上,加大“明規則”戰勝“潛規則”力度,確保機會公平。
“拼爹”現象的存在,以及利益階層固化,很大程度上與不公平的人才發展環境有關。“機會公平是一切公平的前提。”中央黨校教授辛鳴等專家認為,只有讓人們在面對機會時,依靠規則而不依靠關系,依靠實力而不依仗背景,改革才能贏得更多支持,一些人才能告別“世襲貧窮”。
古人云,“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在爬坡過坎涉險灘的改革攻堅期,人們盼望著,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能夠釋放更加積極的信號,用公平正義照亮每個人的追夢之路、推動轉型中的中國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