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稱,自住商品房政策或將在全國一線城市推廣,但后續需解決幾個大問題
■本報見習記者 喬誌東
“北京出臺的自住商品房配售意見可以看作是新一輪調控的開始,相比此前側重控制“漲”,此次措施則更重視供應。這一政策很可能會在全國一線城市推廣。”針對北京日前推出自住商品房政策,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住型商品房政策的推出,對全國房價高漲的一二線城市都有推廣意義,這是在不大影響地方土地財政收入的前提下,穩定房價預期增加供應的最快辦法。北京作為新試點很快推廣全國的可能性非常大。
近日,北京市住建委表示,近期北京推出多塊配建自住商品房項目用地,年底前將形成2萬套左右供應,明年該類型住房計劃推出5萬套左右,價格比周邊商品房低三成,面向全市符合限購條件的家庭,此類住房購買后五年內不得上市,五年后上市收益的30%上交財政。
“這一政策可以說標志著樓市調控的新思路。”張大偉指出,7萬套房源會切底改變市場的預期,恐慌性搶房很可能消失,反而商品房項目會出現加快開盤,避免與這類型房源直接競爭客戶。
此前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數據顯示,2013年10月9日北京可售商品房住宅合計59921套,創年內新低。業內人士表示北京可售商品住宅庫存已經跌破警戒線。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9月份,全國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上漲同比超過10%的城市達到了15個,其中北京以20.6%的幅度領漲全國。
數據發布后,據一位資深業內人士分析,以北京為代表的部分城市完成年初擬定的房價調控目標恐已基本無望。
“最近幾年北京剔除保障房后的純商品房住宅,平均在8萬套左右,如果供應5萬套自住型商品房,也就是占市場成交的60%,這對于滿足剛需、穩定房價的作用還是很明顯的。”張大偉分析認為。
“這一政策后續將有幾個非常大的問題需要解決。”張大偉表示,首先,自住商品房保障房資格需要加強管理,以防虛假申請;其次,如果普通人申請房源受阻,那么這一政策對市場的影響也就會減弱;再次,如何計算分配收益會明顯影響到自住商品房“自住”的真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