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6月9日電 題:環渤海或成升級版中國經濟新引擎
中新社記者石巖
如果說改革開放之初屬于以珠三角為代表的東南沿海,上世紀90年代屬于以浦東新區為龍頭的長三角,那么以8日在河北召開的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為契機,環渤海經濟帶有望成為新時期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新亮點。
8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河北主持召開環渤海省份經濟工作座談會并發表講話,稱環渤海地區是中國經濟“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之一”,他并表示,要將該地區打造成為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環渤海地區之所以被寄予如此厚望,不無原因。“如果說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靠中西部,那么環渤海地區則是中短期內穩增長、促發展的最優選擇。”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表示。
相較于中西部,位于東部的環渤海地區有著較好的區位優勢與發展基礎。李克強8日援引數據指出,環渤海地區貫通南北、連接陸海,總人口2.5億,GDP(國內生產總值)以及投資、消費、進出口等主要指標都約占全國的四分之一。
早先發展起來的珠三角、長三角地區,一則發展已相對成熟,二則世界經濟的復蘇乏力,使外向型發展的東南沿海地區遭遇困境。在這一形勢下,更加依賴國內市場的環渤海經濟帶便成為高層穩增長、促發展的最佳選擇。
就環渤海地區自身而言,由于該地區長期依賴重化工業,服務業比重相對較低,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階段,加之該地區區域內部資源分配尚待優化,這就意味著該地區經濟有著更大的增長空間和潛力,從而成為李克強所說的“最有潛力的新增長極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環渤海地區的意義遠非中短期內支撐經濟增長一項,促進經濟體制改革亦是高層的重要考量之一。在8日座談會上,李克強在部署今年經濟工作時,亦將“通過深化改革,激發市場和經濟內生活力、釋放消費和民間投資潛力”置于各項任務之首,并非巧合。
“環渤海地區不僅是重化工密集發展的地區,更是中國的政治文化中心,這便可以解釋該地區經濟發展為何受傳統體制、舊思維影響較大,行政干預色彩較濃。”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陳耀對中新社記者指出,“這便是李總理在該地區強調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
陳耀同時認為,相較于長三角等地區,環渤海地區區域合作水平“要差得遠”,區域內各省市可謂各自為政,區域內盡管有濱海新區、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等多個國家級戰略新區,但基本是“各干各的”,這種行政區劃分割不僅助推了產業結構雷同等沉疴,更影響了區域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只有把這個地區整體看待,在打破行政分割、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上進一步深化改革,統一規劃,協調推進,才能結束這一局面,進而發揮1+1>2的效應。”陳耀指出。
高層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在8日的座談會上李克強表示,希望環渤海地區大力推動改革創新,著力調整優化結構,擴大對內對外開放,加快區域合作步伐,構建區域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統一市場體系建設、社會保障制度對接為重點,在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中取得更大進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