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影
9月11日,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
在試點啟動儀式上,最受關注的是,4家水泥企業為了將來的新增產能,以60元/噸的價格,共7800萬元認購了130萬噸碳排放權配額。本報記者從廣東水泥行業從業人士處獲悉,這4家水泥企業,計劃未來的新增水泥生產線總產能大約為2500萬噸/年,目前,這些未來新增水泥生產線尚未獲得廣東省的核準批文。
“廣東省發改委要對節能審查結果為年綜合能源消費量1萬噸標準煤及以上的新建固定資產投資項目進行碳排放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和全省年度碳排放總量目標,免費或部分有償發放碳排放權配額。此類項目是否獲得與碳排放評估結果等量的碳排放權配額,可作為各級投資主管部門履行審批手續的重要依據。”《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實施方案》(簡稱《廣東實施方案》)指出。
這里關鍵的一句話是,“此類項目是否獲得與碳排放評估結果等量的碳排放權配額,可作為各級投資主管部門履行審批手續的重要依據”,4家水泥企業認購碳排放權配額與此有關。
除了水泥行業外,納入廣東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和配額交易的行業,還包括電力、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工業行業。廣東省統計局的數據顯示,納入控排企業范圍的827家工業企業,年綜合能源消費總量為11067.8萬噸標準煤,約占全廣東省能源消費量的42%,約占全廣東省工業能源消費量的62.7%。
“廣東省的優勢在于行業較為齊全,企業數量眾多,省內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同行業、企業的減排成本差別較大,這恰恰是碳交易的必備條件,因此,碳交易范圍的設定,要盡可能全面,爭取覆蓋全省主要的排放行業和重點企業,充分發揮減排成本的差別,保證市場規模,同時,盡可能降低減碳成本。”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儀式上表示。
2012年年初國家發布的《“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中,明確分解給廣東的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任務是,“十二五”碳強度要下降19.5%,為全國各省(區、市)中最高。
水泥行業在廣東率先認購配額
9月11日,廣東塔牌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塔牌”)、陽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簡稱“陽春海螺”)、中材(羅定)水泥有限公司(簡稱“中材水泥”)、華潤水泥(羅定)有限公司(簡稱“華潤水泥”)4家水泥企業,在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平臺上,率先簽署了碳排放權配額認購書。
一位廣東水泥行業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解釋說,水泥企業將來要新上生產線的話,新增產能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90%由政府免費發放配額,余下的10%必須由企業自行購買。廣東參與碳排放權交易機制研究設計的專家測算出,日產4500噸,年產2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105萬噸。也就是說,企業如果想新上年產2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就必須購買10.5萬噸的碳排放權配額。
本報記者了解到,4家水泥企業將年增產能2500萬噸,每年新增1300萬噸排放量,需認購新增排放量的10%,即130萬噸碳排放權配額。
從認購情況來看:塔牌、陽春海螺、中材水泥、華潤水泥認購的碳排放權配額,分別為47萬噸、41萬噸、21萬噸、21萬噸。由此,可計算出4家水泥企業,未來計劃新上總共大約年產2500萬噸的水泥生產線。其中,塔牌、陽春海螺認購碳排放權配額的成本都將超過2000萬,中材水泥、華潤水泥認購碳排放權配額的成本都將超過1000萬,這樣的花費對水泥企業今后的運營是否造成負擔?
“應該說,沒有太大影響,畢竟為了將來上新的生產線,就要買碳排放權配額。如果不買的話,就難以上新的生產
線。對于一條日產4500噸的新生產線,投資需要7億元,兩條就要14億元,新增1000多萬的碳排放權配額認購成本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但是,碳排放權配額的儲備,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很重要意義。”上述廣東水泥行業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事實上,納入廣東實施碳排放總量控制和配額交易的行業,包括電力、水泥、鋼鐵、陶瓷、石化、紡織、有色、塑料、造紙等九大工業行業,為什么由水泥行業率先認購?
“因為水泥行業迫切需要淘汰落后產能,廣東這幾年經濟高速發展,帶來大量的固定資產投資建設,水泥產業發展也不均衡,小水泥廠太多,所以需要關掉一部分落后產能。”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董事長李正希對本報記者表示。
目前,“廣東的水泥產能為每年9000萬噸,其中有3000萬噸落后產能要淘汰,還有6000萬噸產能意圖獲得核準批文,但是廣東省層面可能只會再核準3000萬噸新增產能,余下的3000萬噸產能將無法合法開工,因此水泥生產線核準批文是稀缺資源。如果水泥企業認購了碳排放權配額,廣東省層面將優先考慮認購企業的新生產線核準批文。廣東省方面,也意圖通過碳排放權交易這樣的市場化手段,淘汰水泥行業的落后產能。”一位水泥業分析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認購了碳排放權配額的4家水泥企業,如果其2500萬噸新增產能獲得核準,廣東省就只剩下500萬噸新增產能的額度,水泥生產線核準批文在廣東將極度稀缺。
碳排放權配額定價機制
在歐盟EU ETS市場上,CER價格已跌破2歐元,但在廣東,碳排放權配額的認購價格為60元/噸,這樣的價格是否合理?
“中國的碳排放量不是絕對總量的下降,我們是發展中國家,是在發展中減排,是強度減排,所以與國外的需求不一樣,價格是不可比的。”一位接近廣東發改委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至于此次水泥企業認購的碳排放權價格如何確定,“因為是第一次的認購價格,沒有市場參考價,所以是經過測算、評估、協商等一系列的前期工作來綜合考慮的,就像一個企業要進行股份制改革然后上市,對于前期一級市場的價格,只能綜合考慮來定價,到了二級市場,才能夠體現出價格到底是高了還是低了。”上述接近廣東發改委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價格的確定與碳排放權配額的發放有緊密關系,“廣東省發改革要根據控排企業2010年-2012年二氧化碳歷史排放情況,結合所屬行業特點,一次性向控排企業發放2013年-2015年各年度碳排放權配額。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參考企業報告的上一年度碳排放情況,適時對企業當年度碳排放權配額進行合理調整。實行碳排放權有償使用制度,碳排放權配額初期采取免費為主、有償為輔的方式發放。”《廣東實施方案》指出。
但是,目前廣東發改委還未向控排企業發放碳排放權配額,為何4家水泥企業就可以認購?“打個比方,我不知道到底給你多少斤糧票,是30斤、50斤,還是20斤,但我知道你總會要5斤糧票,這不矛盾。”李正希回應。
“在試點過程中,主管部門要加強碳市場的監管,及時掌握市場價格波動情況,采取必要的風險防范措施,維護碳市場的穩定。比如說,上海已經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在市場當中建立了‘蓄水池’,用這種辦法調整、調節碳價格的起落,碳價格低的時候從蓄水池中拿出儲備,價格太高時則多投放到蓄水池中,保持碳市場價格穩定,防止起落太大。”解振華在廣東省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啟動儀式上表示。
“作為企業,即使認購碳排放權配額的成本不是高得難以承受,企業也肯定希望,成本越低越好,而且,希望我們水泥行業認購碳排放權配額之后,其他行業企業也同樣按照這個方式來執行,都在一條起跑線上,我們擔心過幾年如果政策變化,不開展碳排放權交易了,企業就會覺得比較難受。”上述廣東水泥行業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西電東送”與林業碳匯
廣東啟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后,將呈現出兩大特點,西電東送的受入電量可能會加大,另外,使用林業碳匯的補充機制也是其特色。
作為全國受入電量大省,廣東省已成西電東送最大受端市場。“國家政策是,珠三角地區基本不讓再上煤電,粵東、粵西地區還有新上煤電的可能,但空間也被壓縮得很少了,包括還有西電東送。因此,整個廣東的煤電裝機容量,發展空間不是特別大。”一位廣東電力從業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廣東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后,是否會使廣東從外省購電更多?“這是肯定的,開展碳排放權交易,總的碳排放量是一定,如果電力企業沒有碳排放權配額指標了,怎么辦,只能通過西電東送買電。而且西電東送的價格更低,南方電網公司更愿意通過西電東送來買電。”上述廣東電力從業人士表示。
但是,西電東送也是有上限的,“需要考慮三個問題,一是線路是否允許,送電能力是否允許;二是安全問題,如果西南五省突然不送電了,而廣東的機組容量不夠,整個廣東電網都要垮掉;三是要考慮價格問題。”上述廣東電力從業人士表示。
因此,廣東必須要發展自身的煤電,這位廣東電力從業人士建議,可以把碳排放權交易作為一種調節電力的市場化手段,“現在實施的是‘以大代小’舉措,要上大機組,就必須先關停小機組,自身沒有小機組的話,就要到社會去購買,如果購買碳排放權配額就可以上大機組,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到處去找小機組了。這也是企業的期望。”
另外,林業碳匯方面,“廣東省發改委要會同省有關部門結合廣東省實際,參照國家有關要求,對林業碳匯等項目類型制定‘廣東省核證(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量’備案規則和操作辦法。廣東省內項目經國家備案的‘中國核證自愿減排量’,或廣東省備案的‘廣東省核證自愿減排量’可按規定納入碳排放權交易體系。”廣東《實施方案》指出。
廣東意圖通過此舉,將生態優勢轉化為推動山區發展的經濟優勢,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今年8月,廣東省人民政府印發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加強對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的評價考核,在綜合考慮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將國家下達廣東省的單位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地級以上市。
“在國家正式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并確定對各省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評價考核的實施方案后,廣東省政府將相應建立對各地級以上市政府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責任評價考核制度。”廣東《“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實施方案》指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