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福擬上市集資220億港元
深圳特區報駐香港記者 劉秋偉
鄭裕彤,香港大富豪、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主席,周大福珠寶金行掌舵人,目前個人資產702億港元,在香港超級富賈中排名第四,與首富李嘉誠的2028億港元相距甚遠。
然而,一個最新的消息顯示,李嘉誠獨占華人首富位置18年之久的格局或許將改變:鄭裕彤旗下的珠寶旗艦周大福珠寶將于11月28日正式路演,啟動國際配售,計劃募集資金157.5億元至220.5億港元。如果一切順利,周大福有望在12月15日在香港掛牌上市,成為全球下半年規模最大的IPO。
投行估計,持有周大福珠寶74%左右股權的鄭裕彤家族,上市后市值將超過1700億港元,大幅增加的賬面財富,或將使鄭裕彤這位85歲老人的總資產,暴漲超過2400億港元,遠遠超越82歲的李嘉誠財富,從而成為新的華人首富。
■ 深圳特區報駐香港記者 劉秋偉
1
15歲避難投靠“周大福”
周大福是國內消費者廣為知曉的品牌,許多人都以為它的幕后老板姓周。其實,它的老板就是鄭裕彤,而創辦人才姓周。
鄭裕彤1925年出生于廣東省順德縣(今順德市)一個貧寒家庭,父親鄭敬治是一名綢緞莊伙計。抗日戰爭爆發后,日本侵略軍進犯廣州、香港,唯獨沒敢踐踏澳門。15歲那年,鄭裕彤被迫輟學。當時,父親只好將兒子送往澳門,到摯友周至元開的金鋪去當伙計。
而這個周至元,便是周大福的創始人,也是鄭裕彤的“準岳父”。
鄭裕彤投奔周至元后,從最辛苦的店面工作開始做起,每天掃地、擦灰塵、洗廁所、倒痰盂等等,里里外外的清潔工作,無一例外。但懂事、勤勞且聰慧的鄭裕彤,很快就得到周至元的信任。
有一天,周至元派鄭裕彤到碼頭接一位親戚。當時,碼頭過往海船不斷靠岸,人流不息。鄭裕彤看到一位南洋商人向路人打聽在哪里可以兌換港幣,便熱情地上前搭訕:“到周大福金鋪可兌換,價格公道。”年紀尚小的鄭裕彤雖口齒不伶俐,卻在眾口之爭中贏得了信任。商人隨他來到“周大福”,開創了一筆新的生意。后來,周至元發現鄭裕彤在這方面顯出過人的智慧,于是繼續派他發展這項工作。此后僅半年時間,周至元就提升鄭裕彤正式在金行當學徒,而且在當學徒還未滿3年就榮升他為金鋪掌管,負責鋪面的日常經營。
后來鄭裕彤才知道,父母親與同在廣州綢緞莊做過伙計的周至元一家是患難之交,情同手足。周、鄭之妻又同時有喜,于是兩家“指腹為婚”約定了親家。
再后來,在周至元的主持下,鄭裕彤與周家的掌上明珠周翠英結為連理。那年夫婦倆同是18歲,其后50余年直至今日,夫妻倆始終相敬如賓。
2
發財全靠“勤”和“誠”
1946年,21歲的鄭裕彤被派至香港開設“周大福分行”。
1956年,周大福另一位周姓股東年事已高,便把所持股份讓予鄭裕彤,頤享天年。而周至元有3個兒子,卻沒有一個愿意繼承父業。周至元也想將自己的股份轉給鄭裕彤,卻被不想依靠岳父“福蔭”的鄭裕彤婉絕。
也是那一年,周至元將生產全部交到了勤懇打理金鋪生意、且銳意進取的女婿手中。從此,鄭裕彤開始了他在金店王國的主宰生涯,并將“周大福”這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鄭裕彤接受的是金鋪舊式的帶徒教育方式,但是他并不守舊,甚至超前具備現代人的經營理念。執掌周大福4年后,鄭裕彤一改原有的資本結構模式,邀集同事,組建資產共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現代企業“周大福珠寶金行有限公司”,這也是香港金飾珠寶業最早的有限公司機構。
與其它金店不同,周大福采取了現代連鎖店的形式,統一門面、鋪位、裝修、擺設、款式、價碼以及店員的衣飾服務等。而這些決策背后,已經折射出時年只有三十多歲的鄭裕彤非凡的商業眼光和銳意創新的沖動,也使得坐擁越來越多資本的他,不斷以大膽作風建筑著財富巨廈。
當時,具有半個多世紀的香港金銀貿易場,交易黃金的成色一律為99%,有些金的成色甚至只有七八成,而鄭裕彤卻大膽投入資金,首創制造了“999.9金”,率先開創了曾經遭到各間分行經理反對和業界譏笑的金飾制造新工藝,引領了消費領域的新潮流,且在1984年被規定為香港黃金首飾的成色標準。
鄭裕彤銳意進取,不斷開拓新市場,短短幾年,“周大福”分行便已增至11家。周大福1960年的盈利達到了500萬港元,之后營業額更直線上升至以億為單位。
有人說,鄭裕彤這個乘龍快婿是靠運氣發的財。鄭裕彤卻說:“香港是個充滿無限機遇和挑戰的地方,機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面對挑戰是每一個人都回避不了的。關鍵在你如何去辨識,有無足夠的心理準備。”
1977年,已是公眾人物的鄭裕彤還專門對媒體解釋道:“所謂事無幸運,幸運只不過有一兩次,而不會永遠存在的。所以‘勤’最重要,其次,‘誠’也不可以忽視。”
不少接觸過這位大富豪的香港人都感嘆,在這位以“鯊膽”著稱的大富豪身上,居然沒有多少盛氣凌人的霸氣,反而時常能從他坦誠柔和的表情中,感受出他的許多平民氣質。
3
進軍地產業打造新“王國”
周大福珠寶行開業80多年,卻一直低調。所以,在顯赫的鄭裕彤家族中,更引人注目的資產,恐怕是新世界發展的崛起與發展。
1952年,鄭裕彤第一次投資地產,在跑馬地建藍塘別墅,占地約3700多平方米。更大膽的是,城區外圍的地皮既低廉又容易購得,他偏將目光盯住鬧市,買下位于銅鑼灣商業區最旺的怡和街、百德新街與記利佐治街之間的三角地,在上面蓋了一幢在當時屬豪華級的香港大廈。
1967年,香港受內地“文化大革命”影響,許多富人都將土地、樓宇低價拋售,鄭裕彤卻大量購置地產。3年后,他在地產界的“根據地”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事實證明,香港樓市也正在此時復蘇。鄭裕彤獨資或合資買下的20余個地盤價格扶搖直上,也令他的財富成幾何級數增長。
1980年代,他又與香港貿易局合作建成擁有世界上最大玻璃墻的香港會展中心,名列亞洲同類建筑之最,并合資收購加拿大最宏偉的商業住宅民群。
1990年代,他又大舉進軍內地,投資建設事業。在北京、廣州、西安、杭州等許多城市,都可以看到他投資的酒店、藝術中心和高速公路等。在這些項目中,賺錢已經不是他的主要目的,例如,與北京市政府合作改造崇文區舊城等。
100多億投資這個舊城改造項目,鄭裕彤說:“這些不是商業性的,為什么呢?我認為一方面,我要幫助北京市政府把道路改好些,將一些破舊的房子拆掉了建新的,北京作為重要的精神形象,如果不把它建得漂亮點,外國人來了,看起來就不那么像樣,所以我有這個心。另一方面,我本身是香港人,是中國人,幫助我們國家,這件事我認為是做得很對。”
此外,鄭裕彤還熱衷投資酒店業,大肆收購海外酒店,組建全港最大的酒店集團。
縱觀鄭裕彤在地產上的經營舉措,都是投資10億港元以上的大型工程,利潤也同樣是天文數字。經過數十年精心打造,終于奠定其令人矚目的地產業“王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