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信
近日來,各省份陸續公布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各地區GDP再次紛紛呈現“超預期增長”。
據統計,目前公布數據的25個省份中,僅有北京、上海兩市上半年GDP增長速度低于全國平均增速9.6%,其余23個省GDP增速普遍高于平均水平,其中有16個省高于12%,而天津以16.6%的增長拔得頭籌。
各省數據“1+1>2”的結果,再次引發公眾對于地方經濟數據的質疑。而據一位部委人士對記者透露,各地公布數字的確有可能存在問題,但與想象中相反的是,今年上半年的數據并非夸大,反而可能低于實際增長水平。
技術上的統計口徑變化,是統計數據與實際情況產生反差的原因之一。另據了解,2011年對于規模以上工業的定義標準有所提高,從而令地方上原來屬于規模以上的一批工業,今年不再進入規模以上工業的統計范圍。
“地方統計局對于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一直抓得不嚴。”上述人士表示。
對此發改委產業研究室主任史煒指出,除此之外更加重要的深層原因是,為了響應中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防止產能過剩的要求,很多地方將其簡單地理解為要求GDP降溫,“上半年實際的GDP增長,絕對要大于目前我們看到的數據”。
口徑變更致規模以下企業增加
此前2010年底統計局發布的《關于布置2010年統計年報和2011年定期統計報表制度的通知》中曾規定,從2011年定報開始提高規模以上工業劃分標準,由年主營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提高到2000萬元及以上。
對此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表示:“據我了解,目前規模以下企業雖然數量多,但其產值相對于規模以上企業比例并不大。”
葉青對記者舉例,根據他最新了解湖北某縣上半年數據顯示,該縣年收入規模在500萬元和2000萬元間的企業上半年產值僅為規模2000萬元以上企業產值的10%,即規定修改后影響的工業增加值僅為原來的十分之一。
在統計方法上,據記者了解,地方統計局在對規模以上企業和規模以下企業進行統計時采用不同的統計方法,前者是絕對統計,而后者則是抽樣調查。
“規模以上工業和限額以上商業是地方統計局掌握當地經濟運行情況時的工作重點,”葉青對記者表示,“對于這部分企業,我們都是進行全面絕對統計,包括要求網上申報、對賬等,這部分企業統計的信息目前準確度已經很高。”
而在統計規模以下企業時,由于中小企業數量繁多,進行全面統計存在技術上難度,所以一般是采用抽樣調查。“抽樣調查的方法雖然仍有不足之處,但也是國際上對規模以下統計采用的慣例。”葉青表示。
對此他解釋,在統計規模以下工業時,往往先統計匯總該地區規模以下企業的數量,再從中選取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調查其運營情況。隨后統計局會根據抽查樣本的增加值和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的比例、規模以下企業數量,兩者結合,大致得出一個該地區的規模以下工業增加值。
被低估的統計數據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競爭激烈,企業的開、關狀況采用抽樣調查的話很難掌握,”一位地方統計局人士對此承認,“特別是個體工業單位,停停開開現象較為頻繁。”
而據記者了解,除了抽樣調查本身在全面性上的不足外,目前地方統計局在進行規模以下工業統計的實際工作中,還有著種種不足。
上述人士介紹,目前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規模以下企業的現金交易部分統計情況較差,且一些地方對關、停企業把關不嚴等,一些縣(市)區在規模以下樣本企業電話聯系不上的情況下,沒有認真上門確定就人為地將企業填報為關閉或停產,而實際企業還在生產。
此外特別是在基層,由于統計人員面臨著相當嚴峻的人力不足問題,基層規模以下企業的統計與實際情況出現差異的幾率更是大大增加。
上述人員表示,除了統計局外,主管中小企業工作的地方經濟委員會也會對規模以下企業情況進行統計調查,由于地方經委對于中小企業的情況掌握較為全面,有時經濟委員會的數據甚至會達到同期統計局數據的2.4倍。
而據記者了解,此前部分地區在匯總統計數據時,曾使用過口徑較大的經委數據,但目前已經大多數采用回統計局的數字。
“目前地方上報GDP中跑漏的成分規模并不樂觀,”史煒表示,“更重要的是難以確認是否有意為之,中央現在要求地方轉變增長方式,地方轉不動就只能簡單地將其操作為壓低GDP,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