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冰
最近,為招工事宜,新疆天盛實業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陳詠梅常常忙得不可開交,接完座機撥手機,撥完手機接座機,常常忙得大半天都喝不上一口水。
最近幾天,她給下屬下了死命令:必須招夠300名女工。
陳詠梅告訴記者,今年以來,企業用工缺口較大,雖然企業和當地政府想了很多辦法,但仍未能從根本上解決用工荒,估計到今年年底,企業還缺3000名工人。
新疆天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張寶民也告訴記者,該集團旗下的很多企業,一方面通過增加機械設備代替人力,另一方面提高現有工人的報酬,以緩解勞力短缺的矛盾,但全集團仍然缺少近500名工人,一些工廠甚至都不能滿負荷生產。
新疆石河子經濟開發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局長向曉梅說,今年開發區企業用工是10多年來最為緊張的一年。她介紹說,今年新增崗位1.6萬個,但目前缺口過萬。
而用工荒,不僅僅出現在石河子,新疆的烏魯木齊、庫爾勒、阿克蘇等地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用工荒。
企業巨頭涌入 招工比招商難
新疆石河子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麗娜介紹說,近10年來,隨著西部大開發的推進,特別是中央新疆座談會召開后,19省市援疆工作迅速展開,新疆迎來大發展機遇,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紛紛涌入,僅紡織企業就有雄峰、華芳、華孚、如意、弘生、愛立澤等國內紡織巨頭落戶石河子經濟開發區。
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內外企業大鱷入駐的勢頭同樣令世人矚目。
在短短的4個月中,就有頂新、TCL、三一西北重、陜汽集團、東風汽車有限公司都來落戶投資。
大企業如此高密度地聚集新疆,不僅給新疆乃至西部經濟帶來前所未有的建設機遇,而且也使新疆成為吸納用工的富礦。
天盛公司陳詠梅介紹說,2006年企業生產規模為10萬錠,而今年企業規模已經達到125萬錠,短短五年間增加了10多倍,用工量也成倍增長。
據張麗娜主任稱,經過10年的快速發展,開發區發展空間已經不夠,正向北部擴展。
而烏魯木齊經濟開發區也面臨同樣問題,新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土地日益緊張使得很多內地優勢企業望地興嘆另走他鄉。為消解土地瓶頸,新疆自治區批準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其相鄰的頭屯河區合二為一。同時,與頭屯河區內的新疆兵團農十二師結為連理,首期共同開發15平方公里,中遠期開發70平方公里。今年第一季度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5個,總投資47.3億元。
大企業、大項目的進入,瞬間使務工難變成了招工難。
按張麗娜的話說,現在是招工比招商難。而招工難也正在成為制約今后招商和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瓶頸。
據了解,新疆過去是勞務輸出地,特別是新疆南疆和田、喀什、克州貧困地區,每年當地政府都要想法和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簽訂勞務輸出合同,以解決當地剩余勞動力打工問題,有些地區甚至將這種勞力輸出作為政治任務列入考核。
過去,當地官員為能多輸出勞務而四處求人,如今這種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陳詠梅說,現在到和田、喀什、克州招工已經不容易了。過去招工,企業還要挑一挑,現在是只要身體健康的都要。
“新疆并不是勞動力富余地區,過去勞動力資源主要來自外地。”向曉梅告訴記者,開發區工業企業招錄的工人中,75%以上來自外地。其中,疆外的占50%以上,疆內占25%左右,本地的只占24%,農民工是不可忽略的勞動力大軍。
陳詠梅稱,這兩年自己帶人每年都要在甘肅、青海、寧夏等西部省份跑好幾個月,一個村一個村地跑,但能招到的人越來越少。
新疆天業集團張寶民分析認為,內地省市包括西部地區發展速度同樣加快,過去的勞務輸出大省逐步變成了勞務需求大省,就地消化了大批勞動力,這就造成了新疆到其他省份招工難。而這種變化也發生在新疆。
在他看來,隨著新疆乃至西部緊鑼密鼓增資擴能、延伸產業鏈,用工矛盾將會日益突出。
同為用工荒但本質有別
西部地區出現的用工荒,很自然地讓人聯想起多年前出現在東部沿海地區的用工荒。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很多產業向西部轉移,特別是一些勞動密集型企業為節約人力成本,紛紛西遷。
以石河子開發區為例,2000年,開發區紡織企業的紡錠規模只有3萬,而到2011年就達到近200萬錠;2000年,食品企業的產能規模為10萬噸,去年年底達到131萬噸;化工產業PVC年產量從2000年的6000噸增加到現在的70萬噸。
由此可見,企業向西挺進的規模與速度。
從2009年開始,石河子開發區工業企業每年需要新增勞動力5000人。特別是勞動力密集的紡織企業,用工荒問題尤為突出。
據介紹,天盛公司剛開工生產時,員工不到1000名,到今年,員工達到8000人。即使這樣,也無法跟上公司每年新增10萬錠的發展速度。
天盛公司負責人稱,用工緊缺的局面,2008年年初現端倪,到2009年,從技術人員到一線工人,全線吃緊。
勞動力緊缺給企業造成的直接、間接損失,無法估算。天恒紡織有限公司50萬錠精密紡一期計劃下月底開工,需要1300名工人,目前只到位400名。總經理梁廣新非常無奈。
為此,有人擔憂,西部用工荒的出現,會不會是幾年前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用工荒的重現?
“新疆的‘用工荒’與發展領先一步的南方和沿海發達地區當年的‘民工荒’絕不可同日而語”。石河子開發區管委會主任張麗娜認為,如今西部地區,特別是像石河子開發區和烏魯木齊等地開發區出現的用工荒,與當年沿海地區出現的用工荒有本質的區別。
她說,當年沿海地區出現的用工荒是低端基礎產業、勞動力密集、生產設備落后、利潤空間差、生產水平低下、產品技術含量低條件下呈現的。
而目前西部,特別是新疆企業面臨的用工荒則是——新型工業化條件下出現的“用工荒”。
她以紡織為例,同為勞動密集型企業,過去東部一些地區的紡織企業,規模小,設備和生產工藝落后,產品科技含量低,沒有競爭力,所依靠的就是人力成本低。
而目前石河子的紡織企業基本都是國內和世界上最先進的設備,生產工藝先進,產品技術含量也高,生產環境勞動強度都有極大改善。
在國有企業八一棉紡廠工作了17年的陳詠梅告訴記者,過去企業號稱萬人大廠,10萬錠的生產規模實際用工8000人。而現在自己所在的天盛紡織,125萬錠的生產規模,用工恰恰也是8000人。同樣是紡織企業,同樣是勞動密集企業,但生產技術和設備先進性上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
用工荒的實質是企業和勞動者的利益博弈
眾多企業西移,勞動力成本低是一個重要誘因,但目前這種情況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天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張寶民說,由于用工難普遍出現,企業為爭奪勞務工展開惡性競爭,互相“挖撬”人的現象時有發生。
他認為,用工問題的實質是企業和勞動者利益的博弈。最大限度地獲取勞動報酬,是每一個勞動者的利益訴求。從某種意義上看,用工荒恰恰是好事,可以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企業由勞動力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提升;同時,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社會和自然承載力。
據天盛公司負責人介紹,從今年1月開始,公司率先在疆內紡織企業中全線上調員工工資。除去“五險一金”之后,一線工人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最高達2000元以上,直逼沿海發達地區。
為了能留住員工,天盛公司“下了血本”:開設夫妻間,給帶孩子的農民工聯系學校;在職工宿舍配備電視機、閱覽室等等。與此同時,企業進行了一系列技術升級、改造,借助先進設備,降低職工的勞動強度和用工成本等等。即使這樣,勞動力緊缺的問題,依然困擾著急劇擴張的紡織企業。
“每招進一個勞務工,成本大約3000元”。陳詠梅說,這其中包括,招收一個工人所需的路費、吃住、中介費等等。
烏魯木齊開發區一位領導稱,西部地區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正在慢慢消失,這也從一個角度證實,西部特別是新疆部分地區產業結構變生可喜的變化,正在向新型工業化轉身。
西部出現的用工荒也給國內企業進軍西部亮起了黃燈。西部不再是轉移落后產業產能的樂土。
據烏魯木齊開發區(頭屯河區)投資促進局局長宋金剛稱,該開發區招商引資正從“引”資向“擇”資轉變。從今年起,開發區把目光盯在分量大、效益好、品牌響的大企業集團身上,同時著力引進高技術、高附加值和高成長性的“三高”企業,以期帶動現有產業及相關配套產業發展。
石河子開發區負責人也表達了同樣的思路。今后招商重點將是大型龍頭企業。
對那些想進入西部投資開發的企業而言,一些原有的對西部的認識必須進行調整。
有經濟人士稱,這些企業在進入西部布局投資時,用工緊缺、用工成本將成為企業重新審視的問題,同時也應考慮自身的技術裝備實力和體量,由勞動密集向技術機械化提升。
本報烏魯木齊6月19日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