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電 10月份物價上漲創下25個月來新高,在新漲價因素中,食品類價格上漲10.1%,為CPI漲幅“貢獻”了74%。一時間,農產品價格上漲再次引起各方熱議。
針對本輪農產品漲價,出現了“供需失衡說”、“中間加價說”、“熱錢炒作論”等眾多解釋。為弄清真相,記者深入河南、山東、廣西等農產品主要產地調研發現,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速,農產品生產三大“基礎成本”——生產資料、勞動力和土地價格剛性上漲漸成常態,長期被低估的農產品正通過漲價回歸價值,進入趨勢性的上漲通道。
有關人士提醒,農產品生產進入“高成本”階段后,食品價格容易受到借勢炒作等因素影響,這為物價調控提出了新課題,值得密切關注。
勞動力:
農資“剛性漲價” 助推糧價“攀升”
受石油、煤炭等資源類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近年來,化肥、農藥等農資價格總體呈上漲態勢。而且由于“能源短缺”長期存在,決定了農資成本難以下降。
在山東省濟陽縣,農民鄭慶河詳細給記者算了一筆投入賬,一畝小麥生產資料投入達450元左右:農機收種花費近100元;一季小麥澆3遍水約60元;化肥約220元;農藥約60元;種子約10元。按小麥畝產400公斤和目前糧價計算,農資成本抵消了毛收入的56%左右。
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等專家表示,從長期看,農資價格上漲等生產成本上升,才是農產品漲價的趨勢性原因。
生產資料:
城市務工“漲薪”“拉升”務農成本
近年來,隨著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流入城鎮,“用工荒”現象也在一些地方的農業領域出現,導致農村勞動力價格迅速上升。
在山東省臨沭縣石門鎮金嶺村,66歲的農民李景美說,一畝小麥從播種、管理、收獲、入倉到銷售,要動用勞動力20個左右。原來,農村勞動力外出打工較少,都是自己耕種,“自己給自己打工”,勞動力成本被忽略了。近年來,農民進城務工收入大幅提高,拉動務農用工成本迅速上升。
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指出,我國在工業化、城鎮化發展過程中,勞動力、資本、土地資源快速向城市流動,農村的生產資源相對減少,今年農村的勞動力成本也上升了,如新疆的采摘棉花報酬現在是按公斤算,采摘一公斤皮棉需要3元錢。
土地價格:
城鎮地價“高漲” 傳導農地“看漲”
記者調查發現,隨著城市地價快速上漲,拉動了城郊地價,并進一步傳導至農業地價。此外,一些農業龍頭加工企業和種植大戶,大規模租地經營,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村地價,從而抬高農產品生產成本,推升農產品價格。
“現在農田租賃價格這么高,過去不敢想。”在河南虞城縣,農民王家福今秋出租了6畝責任田,每畝每年1000元,一租5年,對方租種用來種植藥材。他說,近年來中央強調發展現代農業,當地租種土地大規模種植芍藥、西瓜、西紅柿等高效作物的人越來越多,抬高了地租。
甘蔗種植大戶蘇端榮也感受到地價上升帶來的壓力。兩年前,他租一畝旱地種甘蔗僅花200元,坡地僅花30元,今年租地價格漲了一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