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周文天
“滬十二條”樓市調控細則落地即將滿月,盡管供應量、成交量等指標均給出明顯的降溫信號,但上海樓市仍然僅是“只縮量不降價”。不過,業內人士指出,伴隨著調控措施的持續加碼,上海樓市正進入艱難的盤整期。
佑威提供的數據顯示,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量、供應量雙雙開啟下行通道,但價格依然堅挺。上周上海新房成交均價為23092元/平方米,與前周基本持平;但上周上海商品住宅成交面積為20.6萬平方米,環比前周大跌35%;而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面積更大跌至12.4萬平方米,出現“腰斬”。
按照原來的預期,10月份上海將有77個樓盤上市或推出新房源。但上海市的調控細則直接導致了37個樓盤推遲到11月份上市,致使11月份的預期推盤量達到82個。受單價3萬元以上樓盤審批從嚴、預售標準調整為完成至主體結構封頂等各項調控因素的影響,可能還會有更多的樓盤不能如期上市,這些樓盤有可能繼續采取捂盤的策略。
盡管有些開發商的價格調整已由暗轉明,但更多開發商選擇的是“扛”或推遲開盤。從10月份上海新房市場來看,410個成交樓盤中,采取價格下調的項目有30個,價格不漲不跌的樓盤則占比近八成,價格上漲的樓盤有29個。
“金九銀十”,上海樓市的成交量走出了一波“先低后高”、繼而“先高后低”的倒V型行情。“二次調控”再次讓市場進入觀望期,一些過渡期出手的買家在新政出臺后選擇退房避險,但上海未現大面積的“退房潮”。不過,中介月度“零成交”再次出現,小型中介面臨生存危機,不少中介員工在道路上散發銷售傳單,不再坐等客戶。
值得關注的是,成交結構方面出現新的變化——“限購令”在某種意義上助推了大戶型的熱銷。不少開發商甚至是購房者都認為,近期一段時間內如果每戶人家只能買一套,如果經濟實力允許,自然會選面積大的改善型房產一步到位。大戶型漸成開發商的救命稻草。事實亦如此,上海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積前十名樓盤中,有七成樓盤套均面積大于100平方米,小戶型房源已非市場成交主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