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意見出臺 > 正文
作為國內第二大島,海南從1988年建省至今20多年來,在產業發展方向上一直徘徊。2001年,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率先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的建議,在他的堅持不懈下,最終成為現實。三天前,幾乎已將“務實”一詞作為口頭禪的遲福林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的專訪。
羊城晚報:國內對海南的發展路徑一直有不同的觀點,您當初基于什么原因提出了國際旅游島的設想?整個規劃是怎樣出臺的?
遲福林:當時的背景是,2000年中國加入WTO,海南區域性開放的可能性已不存在,這就需要尋找一個新的產業突破口和開放之路。國際旅游島的規劃出臺經歷了四個階段,2001年我首次向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思路,但未被采納。我們又繼續建議,直到2007年海南第五次黨代會召開,“國際旅游島”的構想才作為海南的戰略性發展目標被提了出來。2008年,海南重新討論建設自由貿易區,并將國際旅游島作為區域戰略和開放戰略。2009年,國際旅游島規劃正式上升為國家層面的戰略。
羊城晚報:為什么可以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遲福林:我的理解有四方面原因。海南以旅游業為龍頭,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對于全國的經濟結構調整、服務業轉型升級而言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去年底國家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將旅游業定位為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實際上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就是先行先試。另外,現在已進入低碳經濟時代,海南也最有可能率先成為低碳經濟示范區。再加上海南是連接中國和東盟各國的天然橋梁,未來必將在南中國海的合作開發上扮演重要角色。
羊城晚報:海南定位幾經調整,您覺得這次定位成功的勝算有多大?
遲福林:國際旅游島的發展定位,是海南經過20多年來摸索總結出來的思路,是符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特點的定位。國際旅游島是現階段海南最務實的選擇,將來文章做大了,就可能走向自由貿易區。海南在不同的發展時期會有不同的特點和目標,我們相信隨著發展階段的深入,國家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但現在必須做到的是務實,循序漸進,這是歷史的經驗教訓。如果搞砸了,可能就是一批人炒一陣子房地產。
羊城晚報:大家對未來的海南有很多種說法,比如“中國夏威夷”、“中國巴厘島”,您怎么看?
遲福林:我覺得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海南的主要客源還是來自國內,畢竟對國內來說,海南現有旅游資源的稀缺性和獨特性更加突出。長遠來看,我們當然希望海南能吸引越來越多的境外客源,能和夏威夷、巴厘島等國際知名旅游勝地媲美。但我覺得,海南現在的發展方向更接近美國的佛羅里達,佛州是美國旅游業收入第一大州,在金融、保險、教育、醫療等方面的布局都做得比較好。
羊城晚報:廣東是離海南最近的兄弟省,可以得到什么利好?
遲福林:廣東能得到的利好是最直接的。海南變身國際旅游島,廣東居民可以第一時間享受到優越的旅游環境。瓊州海峽跨海大橋建成后,廣東游客自駕游到海南非常方便,出游成本也將大大降低。另外,海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投資需求很大,這也會給廣東提供很好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