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孫小林 實習記者 梁賽玉 上海報道
八百里皖江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7月16日到7月21日,由國家發改委副主任杜鷹帶隊的來自22個部委接近100位官員分成7個專題組,對安徽皖江城市帶所涵蓋的10個城市146個調研點,進行了為期7天的密集調研。
調研主題是如何抓緊推進安徽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規劃編制工作。此次調研成型后將擇時正式公布。
本報記者獲悉,國家相關部委將在不久的將來審核江西省《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方案》。
而當下,山東“藍色經濟區”、“成渝經濟區”,也正在靜待國務院審批。
繼4萬億投資、11大產業振興規劃后,國務院區域振興規劃環環相扣,落子如飛。
此前,僅僅在2009年上半年,國家就先后批準了海西區、橫琴島、江蘇沿海經濟帶、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遼寧沿海經濟帶等等諸多區域振興方案。
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國務院區域振興計劃開始覆蓋全國。
“這意味著,區域經濟振興是我國保增長政策的新方向。”中國區域經濟協會副會長程必定這樣告訴本報記者。
他同時告訴本報記者,這輪區域振興規劃,也是國務院促進我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重要工具。
外界敏感地注意到,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6、7月份連續利用多個周末在陜西、湖南、河北、山東、山西等主要中西部地區考察,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對“欠發達”地區非常關注。
與此同時,胡錦濤、吳邦國、賈慶林、習近平、李克強、李長春等等中央領導,也在今年以來頻頻到地方展開調研。其中,甘肅、遼寧、安徽、新疆、河南、黑龍江、河北、青海等等欠發達地區成為調研重點。
投資界資深人士孫順慶則提醒本報記者,在這些強烈信號的引導下,國內外資本開始看好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的投資機會。本報同時了解到,孫順慶在貴陽發起的22個億的現代物流產業投資基金,已引起中央有關部委以及貴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
上海東晟投資管理公司董事長顧旭也持同樣的看法。顧正在河南牽頭發起一個達30多個億的現代農業產業投資基金。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
細看各個區域規劃或指導意見出臺的時間,進入2009年,幾乎平均每月出臺1個。
“現在最忙的就是國家發改委地區司了。”國家發改委地區司一位官員笑著告訴本報記者,在每個區域振興規劃獲得國務院批準之前,該司將會提前到地方調研,然后把調研結果匯報到國務院。
這位官員認為,區域振興方案為國務院產業振興等找到了“落腳點”,能更好地促進產業振興,同時,“更加促進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
這位官員的看法顯然具有現實性,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盡管中央政府出臺了4萬億政策和產業振興規劃,但經濟復蘇仍然需要更多的“催化劑”,區域規劃則成為經濟復蘇的“第三張王牌”。
學術界則普遍認為,和十大產業振興規劃在縱向上深化相比,區域振興規劃,更是著力橫向布局,以點帶面,通過針對特定區域的政策推動,形成合力。
而從鄰國日本來看,二戰后,日本政府亦實施了一系列區域經濟政策,包括地區振興與開發政策、區域產業布局政策、縮小地區差距政策及促進落后地區發展政策,這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經濟的快速發展。
“地方發展經濟的沖動比誰都強烈,出臺一個區域經濟振興規劃就很重要了,能夠拉動大規模投資,提升地方發展經濟的積極性。”江西省政府一位官員表示。
通過區域規劃,在促進地方經濟達到8%增長率的同時,更是將一批有潛力的地區潛能挖掘出來的好機會。
仔細分析也不難發現,國務院批準或即將批準的區域振興規劃,多是沿海地區的經濟薄弱地帶,或欠發達省份。
“以前江蘇沿海地區相對是一塊薄弱環節,所以這次獲批對于加快發展,形成江蘇新的增長點是很有作用的。”江蘇省政府官員說。
國務院同時希望,能把獲批的區域,培育成帶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一輪大發展的新的增長帶。
以東北振興計劃為例,在2004年至2007年期間,東北地區GDP年平均增速為13.0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且比實施振興計劃前4年增速提高了個3.42%。
此前6月14日,溫家寶總理在湖南考察時就表示,“在實施一攬子計劃中注重向中西部地區傾斜,拓展經濟發展的領域,培育新的經濟增長地帶和新的經濟增長點”。
溫總理還表示,全面實施區域發展戰略,“為全國經濟發展拓展了新空間,增加了新活力,為我們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技術基礎”。
而在程必定的眼里,其認為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實現中西部平衡發展,也能增強整個國家抵抗金融危機的能力。
程必定給本報舉例,由于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很明顯,一旦區域振興規劃獲批,將會加快這些地區的發展。
不過,和前期上海、深圳等區域試點不同的是,如今的區域試點政策不再是“大量給錢、給政策”。
振興規劃更加注重區域協調發展
在拉動經濟的同時,外界注意到,此次區域振興方案獲批的地區中,既有東部地區,也有西部地區,且以中西部欠發達地區為主。
“這是協調東西部發展的需要。”湖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廖進中教授告訴本報記者。
在廖進中看來,東西部區域發展差距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存在,因此,此次振興方案注重地區協調十分有必要。
事實上,除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兩江新區發展規劃等剛獲批的方案外,武漢城市圈兩型社會、長株潭都市圈兩型社會、成都和重慶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都處于西部地區。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這是上一輪國務院在批準綜改區上也非常注重區域協調發展政策上的延續。
另據本報獲知,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方案在調研后將正式公布;而《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方案》在4月份國家部委大調研后,正式方案獲批或將不遠。
外界亦注意到,今年以來,多名中央領導的調研,基本都集中在中西部地區,對“欠發達”地區非常關注。
但如何實現中西部協調發展,卻是區域振興規劃需要面對的問題。廖進中就認為,“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東西部地區獲得政策力度還是有差別”,中西部地區必須加強自身機制創新,獲得“彎道超車”。
廖進中同時指出,國家針對區域特定提出的功能定位可在相應方面極大改善政策環境,但“不會有特別多的影響”,“后發”地區“主要還是依靠自身努力”。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成則認為:“現在國家制定規劃強調的是區域協調發展,能夠上升為國家戰略的不僅僅是安徽一個。在這個過程中,誰做得更好,誰就能發展。就像當年的經濟特區一樣,4個經濟特區同時起步,深圳卻遠遠走在前面。”
肖認為,接下來能否協調發展是各地“自我表現”的時刻了。
“要通過合理的產業政策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以產業承接減少產業轉移黏性。”程必定建議。
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對此較為認同。他告訴本報記者,江西上半年經濟增長較為快速,“但和沿海地區相比,仍處于發展初期”。他認為,制定合理的產業規劃以應對日益加速的產業轉移是一個好的想法。
謹防各地利用振興規劃搞重復建設
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就特別強調“繼續發揮好投資對拉動經濟和調整結構的重要作用,堅決控制盲目重復建設。”
這或許給當前區域振興方案陸續獲批提供了部分警示:各地踴躍申請國家層面的區域振興規劃的背后是地方迫切加快發展的普遍心態,然其可能導致的重復建設現象不可忽視。
有聲音就指出,在“利好政策”的刺激下,各地可能會缺乏“整體觀”,頻繁在各自領域內上馬大項目、重復項目的動力十分強烈。
事實上,環視環渤海,各個城市皆把重化工作為主打產業,環渤海重化工沖動一時甚囂塵上;而在長三角地區,沿江城市幾乎都把造船業作為主推產業之一。
“我們發展造船業優勢比較明顯,因為岸線較長,而且水也深,但現在的確有很多地區都在造船,存在一些重復建設的例子。”江蘇省如皋市一位官員告訴本報記者。
“這個很正常,而且肯定會重復,問題關鍵在于省里面或者國家應該加強指導和管理。”安徽省某市招商局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
針對重復建設,一個不可忽視的事實是,過去,國家對區域發展多為宏觀指導,主要關注點是區域主體的發展戰略,現在則是對區域發展進行具體指導,有一個明確的發展指導意見。
而在長期研究長三角地區科技產業規劃的同濟大學教授張玉臣眼里,要防止重復建設,關鍵在于指導意見并非要硬性規定哪個地區發展什么行業,但要結合市場和行政手段來防止重復建設。
各地利用區域振興大力上馬新的重大項目,會否給環境承載能力帶來更大的壓力,也成為各界普遍擔憂的問題。
事實上,隨著一系列區域規劃的出臺,各地投資熱紛紛出現,其中,重化工業成為主要的上馬對象。
而與此同時,轉移到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產業往往也包含著一些污染的企業,卻成為一些地區的“搶手貨”。
位于海西經濟區的《福建省2009年產業發展投資重點》中就稱,將“加快臨港重化工業發展”,而這種現象普遍存在于環渤海等地區,僅濱海新區、遼寧“五點一線”、曹妃甸三地,累計投資額就已經超過9700億元。
湖北省社科院院長趙凌云對本報記者坦陳,“湖北正處于工業化前中期階段,以規模擴張的重工業為主。要降低污染,減少耗能,我們在工業前中期的基礎就懸空了。”
程必定因而提醒,區域振興帶來的發展機會不能成為部分地區重復建設的借口,“不能成為污染的避風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