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保險市場已有壽險20家,競爭激烈導致榕銀保手續費屢屢超上限
N本報記者歐陽進權實習生詹于容
核心提示
在銀行買保險,很多投保人都嘗試過,但你可能不知道交的保費有多少被銀行拿走。
隨著保險主體不斷入駐,目前我省保險市場已有壽險20家,近兩年擴容了兩倍,這令不少保險公司生意更加難做。作為保險業三大渠道之一的銀行保險,由于競爭加劇,保險公司支付給銀行的手續費也不斷飆升,不少保險公司員工戲稱自己是在給銀行打工,而這樣的做法可能影響保險公司今后給投保人的賠付。
競爭加劇 銀行手續費翻番
目前福建有保險公司39家,其中產險19家,壽險20家,新進入的壽險公司不再像前兩年那樣熱推理財型保險,而是更加注重推出偏保障型險種。
一家新進入的保險公司的負責人坦言,這樣的做法除了資本市場獲利艱難,還與銀保渠道手續費不斷提高有關。
據悉,保險業營銷三大渠道是個險、團體保險和銀行保險,保險公司為了爭奪銀保市場份額多次提高銀保手續費,手續費提成從原來3%提高到現在最高6%。上述負責人透露,不同保險公司的不同產品,它們的清算、成本、現金價值、推廣力度等都各不相同,所以產品所能承受的最高手續費上限也不盡相同,以5年繳的萬能險為例,目前的手續費上限在3.2%,分紅險產品在2.5%。
但是目前手續費超過3.5%的司空見慣,有的甚至達到6%,這些手續費部分通過正常渠道支付,有的則是業務員私底下給銀行理財師。這意味著,市民每投保1萬元,給銀行的手續費最多可達600元。
保險公司“賠本賺吆喝”
據了解,前兩三年銀行網點只銷售一家保險公司的產品,保險公司給銀行柜員的銷售提成由保險公司來制定。現在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選擇進軍銀保市場,一家銀行網點同時銷售5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其結果是手續費提成越來越高,如果哪家保險公司不愿支付更高的手續費,相關的銀保產品可能難以賣出去。保險公司之所以愿意“配合”,是希望做大規模,在銀保渠道中獲得優勢。有些小公司為了獲得一定銀保規模,給出的費率更高。
這樣的做法掩藏的問題不小。對于保險公司來說,3.2%的手續費上限還能承受,但如果上漲到3.5%甚至更高,那么工作人員的薪酬工資將被壓縮,或者保險公司需要另行墊付成本,這可能影響到保險公司最后的償付能力。昨日在銀行投保分紅險的吳女士就擔心,自己幾年之后是否能拿回本金。
銀行力推未必是好事
如果市民哪天發現某家保險公司的保險產品退出了某家銀行,這可能是由于保險公司承受不了高額的手續費。記者了解到,不斷飆升的手續費使銀行與保險公司之間的糾葛加劇,一些銀行甚至選擇單方面退出,但銀行選擇退出不是完全退出銀保市場,而是主要推手續費更高的幾款銀保產品。
福州五四路多家銀行的理財經理向記者透露,今年基金發行依然不頻繁,募集的規模有限,保險產品兼具保障功能,正好符合不少市民的穩健投資風格,不過銀行推薦也有側重,一般更加眷顧長期合作伙伴以及手續費高的銀保產品。市民最好“貨比三家”,被勸購銀保產品時要長個心眼。
此外,一些保險公司員工的制服與銀行員工的類似,他們的推薦更有傾向性,市民對此更應該謹慎。
□特別提醒
別把銀保產品當儲蓄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誤將銀險產品當“儲蓄”來購買,是不少市民的誤區。
農行一位理財師說,投保應側重保障功能。銀保產品,特別是萬能險,其保單內的現金價值會跟隨利息走勢而變動,屬于對利率敏感的保險種類,因此很多市民誤將其當作儲蓄,或視為儲蓄的替代品。但實際上,銀保產品不論功能、收益還是風險,都與儲蓄存在很大差異,不能相互代替。從功能上講,儲蓄就像是爬樓梯,需要經過一定時間的積累,才能達到目標額,而且,它純粹提供儲蓄作用。銀保產品則是坐電梯。在投保的同時,雖然能得到約定的保障額,但它主要的功能是保障。特別是在發生意外時,銀保產品能給予數倍甚至數十倍于保費的金額,可謂“四兩撥千斤”,這是儲蓄無法提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