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早報記者 徐益平 發自杭州
隨著一季度統計數據出爐,有“中國經濟領頭羊”之稱的長三角再次成為關注焦點。昨天在杭州召開的“第二屆長三角地區金融論壇”上,與會的滬蘇浙主要領導和央行官員發表主旨演講時紛紛表示,長三角經濟已初步顯現回暖跡象;并認為化解金融危機的聚焦點仍在金融領域,通過加強區域合作、加大金融協調力度,長三角經濟在全國將率先復蘇。
滬蘇浙經濟明顯回暖
此次論壇由滬蘇浙3省市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舉辦,主題為“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落實國辦‘金融30條’,加強區域金融協調發展,促進長三角地區經濟率先復蘇”。
“面對金融危機的挑戰,浙江出臺一系列促進增長的政策措施,取得積極成效,經濟初現回暖態勢。”浙江省常務副省長陳敏爾說,據最新數據,該省3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出現好轉跡象:工業出口降幅縮小、投資與消費增幅回升。
“盡管一季度上海GDP增長指標不盡如人意,但有些指標出現好轉,有些開始出現積極態勢。”上海市副市長屠光紹說。
江蘇省常務副省長趙克志表示,一季度江蘇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回暖跡象明顯,總體發展趨勢向好。
對長三角經濟出現的積極變化,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方上浦認為,長三角完全有能力“化危為機”,在全國率先實現復蘇。“長三角具備了較強的應對危機和率先復蘇的有利條件。”他表示,這些條件包括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城鄉差距相對較小;財政狀況普遍較好;市場化程度高等。
危機源于金融化于金融
論壇同時達成的一個共識是,經濟危機仍未見底,全球經濟可能繼續下滑。對此,滬蘇浙主要領導開出“抱團”率先實現復蘇的“良方”。
“源自金融領域的危機,化解的聚焦點仍在金融領域,恢復增長仍需靠金融提供有力支撐。”趙克志認為,當前形勢下,要加強長三角金融協調合作。他建議構建“四項機制”:一是信貸投放有效增長機制;二是金融資源內生集聚機制,促進金融要素在長三角合理流動和高效利用;三是金融服務“持續創新機制”,使長三角成為金融創新能力最強、創新活動最大的區域;四是金融生態“協同共建機制”。
屠光紹建議,進一步完善長三角金融市場體系,增強集聚、輻射功能;推動長三角金融機構發展和創新合作,發揮金融機構主體作用;推動長三角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金融發展環境;發揮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門的推動作用,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長三角金融合作交流機制。
陳敏爾則認為,金融對經濟的支持不僅要看供給總量,還要看配置效率,尤其要看對中小企業的支持、保障功能。他建議,建立健全為中小企業服務的金融體制及運行機制,從根本上逐步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
央行“獻策”長三角
作為金融主管部門,央行在論壇上也表達了對長三角金融一體化的“熱望”。“長三角經濟率先復蘇將有效引導我國經濟盡早恢復平穩快速增長。”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兼上海總部主任蘇寧表示,長三角應在已取得的進展和成果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區域協作、加強金融協調力度,推動經濟在全國率先復蘇。
蘇寧認為,要充分發揮金融在支持長三角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他提出,長三角要合理發揮政府引導金融資源流向的作用,使其流向需鼓勵發展的中小企業和優勢產業;鼓勵創新,通過發放并購貸款等,發揮企業并購重組在地區經濟與產業結構優化中的作用,爭取在長三角率先推出房地產投資信托產品等金融創新產品;進一步加強對民間資金的引導,規范合法民間金融形式,彌補傳統金融市場不足;加強支付清算、征信、反洗錢、外匯管理等領域的建設,為地區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基礎設施和發展環境。
2007年11月底,央行與滬蘇浙3省市政府在上海簽署《推動長江三角洲地區金融協調發展支持區域經濟一體化框架協議》,標志著長三角金融協調發展工作啟動。去年4月,推進長三角地區金融協調發展工作第一次聯席會議和首屆長三角地區金融論壇在南京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