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義峰 王建
本報訊 北京市政協進行的一項調查透露,2008年下半年以來,北京土地流拍情況明顯增加,土地成交溢價由2007年的52%降至2008年的21%。
據了解,土地流拍一般在房地產市場出現資金短缺或房屋質押導致開發商資金鏈無法連接等情況下才會出現。調研顯示,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下半年以來,北京土地市場降溫明顯,地塊競拍企業數由2007年超過7家降至3家左右;企業購地熱情下降更明顯,個別高價拿地企業出現退地傾向。
調查還顯示,2009年以來,受國家政策拉動影響,北京住宅房成交出現了“小陽春”,1月商品住宅成交4706套,比去年12月增長22.4%,2月成交量為8780套,創下了15個月來的新高。但專家又指出,能否持續回暖尚難判斷,開發投資和非住宅項目銷售形勢依然嚴峻。
為進一步改善房地產投資和市場環境,調研組建議,清理不合理的審批環節和收費項目,停止執行預收房地產開發企業所得稅政策;針對不同的開發企業,進行分類指導,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合理降價促銷。同時,合理安排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兩限房和市場價商品房的供應比例,積極發展租賃市場;加強對輿論的引導,給購房者和開發商明確的政策預期,幫助社會和民眾建立信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