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點把握4大問題 推進上海國資國企改革發展
上海市副市長 艾寶俊/文
過去的2008年,是很不尋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上海市國資委系統企業經受了一系列嚴峻挑戰,克服了重重困難,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2009年,上海國資國企的任務很重,面對嚴峻的外部形勢,既要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四個確保”的要求,又要圍繞《若干意見》加快推進改革發展。這種情況下,做好國資國企改革發展各項工作需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推進結構調整 提升企業競爭力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仍在擴散和蔓延,我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正發生明顯變化,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正在進一步加深,呈現從小企業向大企業傳導、從微觀局部向宏觀整體傳導、從產業下游向產業上游傳導、從經濟領域向社會民生領域傳導的現象。
據相關數據顯示,1-2月份,企業效益還在持續下滑。上海處在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外向度很高,經濟發展中也面臨短期問題與長期矛盾交織、外部沖擊與內在問題疊加、經濟增長壓力增大與經濟結構調整要求并存的困難。在這種形勢下,國有企業一定要更加重視、更加扎實推進結構調整工作,這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俞正聲書記在市委九屆六次全會上指出,“越是經濟困難,越要注重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如果經濟低迷期不注重發展轉型,勢必會在新的經濟周期到來時錯失先機、處于被動。”這是對全市經濟工作提出的要求,但對國資委系統企業尤其重要。
結構調整是一項系統性工作,在具體推進中要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堅持開放性、市場化重組聯合,打造有競爭力的大企業集團。
充分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推動企業跨地區、跨所有制重組聯合,吸引中央企業、全國地方企業及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參與企業重組,推動企業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方式,突破以行政性行業控股公司為主體的調整方式,加快國有資本向優勢企業和關鍵領域集中。此外,企業重組后的內部整合也很重要,重組后的收益第一要靠協同效應,如果不整合就沒有協同效應。
突出主業發展,做強做大主業。
主業強大是所有大企業持續發展的基礎。現在國資委系統企業的主業都已經明確,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圍繞這些主業,找準坐標對標,進一步梳理、完善產業鏈,按照市場導向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管理水平。
更加注重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
《若干意見》明確提出,重點產業企業研發投入要逐步達到或超過國際同行業的平均水平,要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從目前情況來看,市國資委系統企業科技投入一直在保持增長,科技創新能力也有所增強,但是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我們覺得,如果在科技創新上沒有有效舉措,企業產品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很難落實到位。一方面,有關政府部門要完善創新政策,更加注重政策的有效落實,有必要的要進一步完善實施細則,提高企業享受政策的便利性;另一方面,企業也要突破“重硬件、輕軟件,重廠房、輕裝備,重規模、輕能級”的陳規,走“依靠技術進步、依靠管理創新、實現科學發展”的新路。
目前,國資委設立了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專門用于支持重大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項目的委托貸款,希望企業能夠積極主動地梳理,看看有哪些符合產業發展導向、能夠形成新的增長點的企業需要進行大的技術改造,盡快形成方案,及時與國資委及有關部門進行溝通,我們將大力支持。上海先進制造業的很大部分集中在國資委系統企業的主業中,這些主業的技術水平、競爭力上去了,上海的產業結構調整就不是空話。這一次,從中央財政安排的結構來看,做了很大的調整,高新技術領域中投入很多,本市確定在9個高新技術領域加大投資支持,上海國資委很多企業涉及這9個領域中。只要符合國家振興規劃、技術改造方案、以及本市結構調整這3個方面,企業都能得到資金支持。比如,在新能源、重大裝備、汽車、電子信息產業等領域。
加快非主業資產整合、搞活一批中小企業,加強中小企業改革重組力度。
推動企業非主業資產剝離,有條件的轉型發展成生產性服務業企業。要創造條件搞活一批中小企業,形成一批“小老虎”。上海很多國有企業、國有大廠原來在國內都是一流的,但是由于包袱比較重,這些年沒有資金進行技術改造升級,目前落后了。如果趁目前資產價格較低的時機,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提升企業的產品結構和產業能級,對企業今后幾年、甚至十幾年的發展都有重大意義。
集團內部剝離輔業資產,原則上由企業集團內部進行消化;部分需要調整的企業集團整建制劃轉由資產運作平臺進行市場化消化。此外,也要加快調整落后的生產能力以及污染高、能耗高、危險高的“三高”企業,很多企業在3年行動規劃中都要這方面的安排,希望能夠加快進度,同時也要妥善安置好有關人員。
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提高資產證券化率
《若干意見》也提出,鼓勵企業集團走上市發展的道路,基本完成產業類企業上市或股份制改造。企業公開上市發展,不僅有利于建立直接融資渠道,為企業主業發展和自主創新籌集資金,增強企業競爭力;更有利于推動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提高透明度,提高國資監管的有效性。目前,上海經營性國有資產證券化率只有18%,完成目標任務還很艱巨。
今年應該把推進企業集團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作為一項十分重要和緊迫的任務來抓。盡管現在資本市場不是太好,企業IPO發行的難度比較大,但也是資產注入、實現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成本最低的時機。
今年中央企業和其他省市國有企業在推進企業整體上市和核心業務資產上市方面抓得很緊,這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是件大好事。我們應該增強緊迫感,搶抓機遇、快速推動國有企業集團整體上市,要有所突破。希望國資委和企業繼續加強溝通,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加快推進這項工作。企業整體上市或核心業務資產上市過程中剝離的資產,可探索多種方式進行處置。
加強董事會建設 完善法人治理結構
外部董事制度是建立規范運行董事會的一個重要舉措,外部董事對董事會科學決策,更多的是幫助作用,而不是掣肘作用。
外部董事的作用發揮確實取決于外部獨立董事的本人的能力和水平。但是,企業董事長、總經理用怎樣的心態去對待外部董事也是非常重要的,董事長應該把外部董事當作是幫助自己決策的人。
外部董事會提出一系列你沒有想到的問題和要求,從某種程度上看,是幫助董事長思考了很多問題,對董事長、總經理來講是一種收獲。而且,企業領導花時間與外部董事交流的過程,外部董事從不同專業角度提出意見,也是企業領導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對企業班子提升自己的水準是一種幫助。企業領導在討論方案時,外部董事可能會提出不同意見,說服外部董事執行方案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方案的過程,是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也是決策避免失誤的過程。要以更加積極的態度看待董事會建設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多提一些建設性意見,一起營造一個好的環境,共同把這件好事做好。
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
國資委系統的企業集團很多都是有一定歷史的老企業,隨著市場化進程,留下了一些問題,比如“殼體”企業和一些資不抵債、等待關停并轉類企業。這些企業不是哪一個人的問題,但是對企業是一個個的“出血點”,由此衍生的各種不穩定矛盾又牽扯了企業大量的精力,不利于企業發展。
解決這個問題涉及比較復雜的政策。首先是要樹立“新官理舊賬”的思想,作為現任領導干部,面臨的所有問題都要去解決,不管是以前多少任的,都有責任解決。企業也要舍得花大力氣、負責任地解決好。
其次,解決存續企業遇到的人、稅、債、費、企業更名、土地產權過戶等政策障礙已經有所突破,目前國資委已經得到有關部門的幫助,做了大量的工作,形成了相關政策,解決得好的話,對企業的幫助還是很大的。
在處理歷史遺留問題和加快推進改革中涉及到的不穩定問題,要以人為本,妥善安置好有關人員,使得他們的工作有出路、生活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