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貸斷供糾紛暴增 法院建議嚴格審查“信用制度”
本報訊 (記者 高健 通訊員 盧明 李揚) 房貸糾紛暴增560%!這一觸目驚心的數字來自石景山法院的房貸糾紛調研報告,其他法院的類似糾紛也多為螺旋式增長。記者就此現象采訪了石景山法院法官,法官表示此類糾紛中,銀行、中介、開發商均有責任,建議公安機關和銀行聯手審查貸款人“信用制度”。
房貸“斷供”房主紛紛成被告
房主“斷供”成為近期房貸糾紛中主要訴訟對象。2006年,海淀法院此類案件只有幾十件,去年猛增至近400件,昌平和石景山法院類似案件去年也同比增長了5倍多。
“以前‘斷供’多為房主和開發商有爭執而惡意拒絕支付貸款,近期的糾紛則顯示房主確實無力償還貸款。”法官表示,購房者貸款一般期限都是10年以上,不少貸款人為了早日還清貸款虛開收入證明,提高每月還款額,但是近期受經濟形勢影響,不少貸款人無力償還預定的還款額。一般情況下,貸款人連續3個月“斷供”或者累計6個月“斷供”,銀行會要求貸款人一次還清剩余貸款本息,或者要求和貸款人解除合同收回房屋。
據了解,出現糾紛后,房主一般希望和解,但是銀行態度比較堅決,要求立即實現訴訟請求,導致該類案件調解率極低。
銀行中介開發商應承擔糾紛責任
房貸糾紛之所以出現井噴式增長,一方面源于購房人提供虛假信息,但銀行、中介和開發商也應承擔一定責任。
“銀行審查流于形式。”法官說,審理案件中發現,銀行制定了一整套風險防范機制,如對貸款人資信審查、借款情況監管、借款及時清收等,但是一些銀行片面追求放貸利益,并不嚴格審查,有些銀行甚至只審查貸款人身份證。個別案件還出現一套房屋賣給兩個不同人后,兩人同時申貸成功。
少數開發商為了緩解資金壓力,鋌而走險,以假按揭等違法方式騙取銀行貸款。一些中介評估機構在進行房屋抵押評估時,過高評估房屋市場價格,使得貸款人能獲得更多銀行貸款,當貸款人無力歸還借款時,高于房屋實際價值的評估所造成的損失完全由銀行承擔。法官因此建議公安機關介入“信用制度”審查。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