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勞動力供大于求現象
古國真 通訊員 張祥 梁嘉敏
【本報廣州電】(深圳報業集團駐廣州記者 古國真 通訊員 張祥 梁嘉敏)省勞動保障廳根據今年2月10日-13日對廣州、深圳等十市的調研情況,以及人力資源市場和企業監控情況發現,今年外省農民工入粵主要呈現出低技能農民工數量有所減少,無技能農民工就業難度加大、技能型農民工需求仍然旺盛,農民工返崗率高,流失率低的特點。
據統計,大年初一至2月24日,入粵農民工數量達到946萬人,占節前返鄉總數的92.3%。從入粵群體看,返崗農民工成為主體,約778萬人,占入粵總量的82.2%,返崗率達到92%;無明確就業崗位的入粵農民工約168萬人,占17.8%,其中有122萬名農民工入粵后實現就業,當中有43萬人通過“南粵春暖”萬場招聘會系列活動實現就業,有79萬人通過企業自主招聘、農民工自助求職等渠道實現就業。有46萬名農民工暫時未實現就業。從流入地看,有91%約860萬名農民工進入珠三角,但進入韶關、梅州、清遠等粵北地區的數量有所增加,約36萬人,占3.8%,比去年同期上升一個百分點。從行業分布看,52%的農民工進入制造業,比去年的55%略有下降。
低技能農民工數量減少
據抽樣調查數據顯示,入粵農民工中,具有技能的占42.4%,比節前返鄉的33.5%高出近9個百分點。目前,節后入粵農民工已經達到946萬人,占節前返鄉人數的92.3%,比去年同期的94.6%下降了2.3個百分點,減少了約35萬人。
入粵農民工減少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的惠農政策拓寬了農民工就業渠道。黨的十七大積極實施惠農政策,今年的中央1號文件提出了28點惠農措施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與農民持續增收,有利于拓寬農民工的就業途徑,加快促進外省農村勞動力原地消化。此外,有關部門引導企業和農民工加強信息交流和聯系,讓農民工在接到企業的通知后才返崗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盲目入粵。
首次出現勞動力供大于求
因受金融危機影響,人力資源市場供求趨緊,由“招工難”向“找工難”轉變,1月份人力資源市場求人倍率為0.95,繼2004年以來首次出現勞動力供大于求的局面其中普工求人倍率為0.8,處于供大于求,但技工仍供不應求,求人倍率為1.1。
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一是我省產業轉移和企業轉型升級加快,企業對員工素質尤其是技能素質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如深圳市人力資源市場70%的崗位需要技能型勞動力,比去年上升了近5%。二是省委、省政府“雙轉移”深入推進,本省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加快,對外省勞動力的替代作用進一步加強,外省普工入粵就業難度加大。據統計,2008年新增轉移本省農村勞動力數量比去年增長了18.3%。三是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進一步顯現,企業招用工總量減少,而勞動力供大于求,企業的用工選擇余地增大,不少企業提高了用人條件,普工就業難度進一步加大。珠三角部分地區反映,不少企業去年招用普工的條件年齡可以放寬到45歲,今年僅招30歲以下的。
返崗率高于往年水平
據企業抽樣調查統計,規模以上企業平均返崗率達到92%,部分企業返崗率達到98%以上,高于往年84%左右的水平。同時,不少企業均反映,員工流失率由往年的15%左右下降到不足5%。
主要原因是受金融危機影響,企業節后大規模招工少,以補員為主。據抽樣調查顯示,企業節后計劃招聘人數只約占現有員工總數的10.7%,比去年同比約減少50%。由于企業招用工總量減少,就業競爭加劇,在崗的農民工更加珍惜現有的崗位,不會輕易辭工、轉崗和“跳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