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鄒錫蘭 ★陳文娟 蘇鄒滔子/河南報道
2008年12月28日,在淅淅瀝瀝的小雨中,廣東古郡四會迎來了它2222周歲生日。作為慶典活動壓軸戲的“2008中國(四會)柑桔玉器文化節暨經貿洽談會”,為四會獻上了一份份量十足“生日賀禮”——65宗投資項目,總額達105.13億元。
始建于秦朝(公元前214年)的四會,地處珠三角核心區連接大西南的樞紐位置,是嶺南最古老的建制縣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建市15年來,四會市成為廣東中西部地區吸納珠三角核心區產業轉移的熱點區域,由傳統農業大縣逐步向新興現代工業化城市邁進。
小柑桔成就“大產業”
四會種植柑桔的歷史,可追溯至1000多年前。明朝時期,四會的柑桔還被列為朝廷貢品。“不過那時候,皇帝的青睞只是增加了百姓的負擔,讓老百姓苦不堪言。而如今,四會平均每戶農民可以在柑桔一項中增加1500元收入,柑桔實實在在成了農民的‘搖錢樹’,也成了四會的富民產業、特色產業。”四會市委常委、辦公室主任鄒衛無(打趣地)說。
四會市黃田鎮的程三桂是當地人盡皆知的“種桔狀元”。1993年程三桂到地豆鎮投資種植沙糖桔,由剛開始承包13畝地發展到現在的43畝,共種下沙糖桔3500多棵,每年純收入達三、四十萬元。“以前我在四會下布畜牧場工作,一家人靠我幾百元工資度日,生活很困難,是沙糖桔圓了我這個貧困戶的致富夢。”程三桂感慨地對記者說。
在四會,像程三桂一樣依靠種植沙糖桔富起來的農民還有數千戶。
“自2000年來,四會柑桔種植以每年3~5萬畝的速度快速增長,2002年突破10萬畝大關,2008年達到24.5萬畝,總產量36.6萬噸,產值16.3億元。”四會市主管農業的副市長曾泰介紹說。
產量如此之大,銷售是否有保證呢?
“早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四會市委、市政府就舉辦了一年一度的柑桔節,同時還到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大都市召開推介會,提高產品知名度和影響力,拓展國際國內營銷市場。”曾泰告訴記者,四會一直在積極打造柑桔交易中心,已建成了倉豐、黃田、大沙三個初具規模的柑桔專業批發市場,全國各地的柑桔經銷商紛紛到四會采購,四會已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桔柑交易集散地。
在全國最大柑桔集散地——四會倉豐市場,夾雜著各種口音的果商們大聲討價還價,一片繁忙。
“銷售和去年差不多,但價格不行,去年這個時候每斤的價格能達到1.8~2元,但今年只能賣到每斤1~1.5元了,這樣一來,利潤比去年低得多了。”柑桔批發商李某“不愁銷量愁價格”的苦惱,在倉豐果商中很具普遍性。
為了柑桔銷售“突圍”,四會最近頻頻出招:啟動“千禧四會,吉祥之旅”,推出國內首條集摘柑桔、買玉器兼品地方美食于一體的旅游新路線;為打擊假冒現象,本地沙糖桔統一張貼“四會沙糖桔”、“四會貢柑”兩個“原產地證明商標”標志;在倉豐柑桔批發市場設立柑桔檢疫服務部,加強檢疫,確保消費者放心。
四會市委書記梁志強更是兩度親自帶隊進京推銷柑桔,捧回了8萬噸、3.2億元的購貨合同。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