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河南:糧食大省欲做國人廚房(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9日 06:50  中國經濟周刊

  面臨著諸多挑戰

  2008年初,世界性的“糧荒”,一度引起軒然大波。

  當時,曾有報告指出,全球谷物存量只能滿足60天的需求,糧食存量處于2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亦稱,糧價上漲已致使36個國家出現“糧食危機”。

  2008年12月28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傳出消息:2008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預計10570億斤,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連續5年增長。

  “我們的糧食生產壓力其實也不小。”郭天財分析,我國年糧食需求增量目前約為80億斤,需求的剛性增長已使糧食供求長期處于“緊平衡狀態”。此外,耕地減少的趨勢難以逆轉。2007年全國耕地面積為18.26億畝,已較1996年減少1.2億畝(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目前為1.38畝,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加之我國水資源嚴重不足,華北、東北、西北地區尤為短缺,已嚴重制約糧食生產。

  而事實上,河南的糧食生產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河南耕地面積人均只有1.2畝。”河南省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吳海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而且,河南的農業水利基礎設施薄弱,大多灌區是30、40年前修建的,標準低,老化嚴重,配套不全。至2007年底,河南旱澇保收田面積為5944萬畝,僅占全省耕地面積的一半略多。2003年以來,每年因旱、澇災害減產的糧食平均已達800萬噸左右。

  “加上近年來農資價格飛速上漲,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很大程度上‘吃掉’了中央惠農政策給予農民的補貼。”郭天財坦言,“河南省沁陽市有關部門對20戶農民小麥種植情況調查后發現,種1畝小麥,扣除各種成本后凈收益只有209.4元,僅僅相當于一個普通外出務工人員同期收入的1/30。”而且,大部分農民反映,農資價格上漲使他們失去了加大投入的信心,甚至放松了田間管理。

  河南省有關部門的調查資料表明,農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已使小麥的每畝綜合生產成本增加了80元左右,玉米的每畝綜合生產成本增加了90元。

  “由于不少農民信奉‘莊稼活兒不用學,人家咋著咱咋著’,以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多外出打工,僅留下老弱婦幼從事農業生產,使很多農業科技難以得到落實。”郭天財表示。

  專家們認為,河南要實現“天下糧倉”的戰略目標,應大力推廣農業科技,建立健全農技推廣與服務體系,鼓勵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種田,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效果去贏得廣大農民的效仿——河南中低產田目前尚有6000余萬畝,蘊藏著近200億斤的糧食生產能力,潛力巨大。

  “天下糧倉”轉向“國人廚房”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相關規劃,到2010年,我國將初步建立起現代化的糧食加工體系,使糧食通過加工增值30%左右,糧食深加工比例也將由目前的8%增加15%。

  事實上,在糧食深加工方面,河南已堪稱典范。統計資料顯示,在國內市場上,每3.3袋方便面,就有1袋為“河南造”;每10個速凍水餃中,有5個出自河南;麥當勞、肯德基在中國的主要半成品原料90%來自河南……

  “河南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面粉及面制品、肉類和調味品生產基地,實現了由‘賣原料’向‘賣產品’、由‘天下糧倉’向‘國人廚房’的歷史性轉變。”河南財經學院資源與環境系主任樊明教授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農產品深加工企業跟農副產品是緊密結合的,僅思念食品每年就要消耗5萬噸面粉、3萬噸糯米粉、1萬噸大米、4萬噸肉類、5萬噸蔬菜和0.3萬噸的調味料等大量的農副產品。”鄭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秦鵬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感言,“農副產品轉化為工業化食品,可以有效拉長農業產業鏈。”

  不過,《中國經濟周刊》在采訪中也發現,河南以糧食為原料的加工業近年來雖然發展較快,加工能力和市場占有率均居全國第一,但在糧食精加工和提高附加值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尚存較大差距。比如,發達國家食品加工業產值是農業產值的1.5~2倍,而該省目前僅為40%~50%。

  此外,該省在發展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的糧食生產基地、加快糧食加工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換代,提高糧食精深加工工藝、技術和裝備水平,促進糧食加工轉化增值、發展訂單農業,避免農民生產糧食的盲目性和糧食銷售的被動性,實現產需銜接,促進糧食產業化生產經營等方面,也尚需相關各方投入更多智慧與精力。

  “糧食是安天下、穩民心的戰略物資,事關民生和國家安全——這也是中央2007年對產糧大縣獎勵補助資金由2005年的55億元猛增至125億元的一個解讀……我相信,河南糧食生產的戰略目標可以如期實現。”郭天財斷言。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