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國內財經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堅強內需]滬出臺“保增長”金融政策
早報記者 黃武鋒
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上海市10月份經濟數據公布僅一日,支持經濟發展的相關金融政策也迅速出臺。根據昨日發布在“上海金融”網站的公告,上海將采取系列措施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加大對重大建設項目、社會保障項目、三農、中小企業和優秀出口企業的金融支持;并強調要加強信貸政策與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研究建立社會金融資源與產業投資項目對接的工作協調機制。
其中,保障支持重大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是上海系列政策中的主要關注點,內容包括鼓勵本市國有上市公司依托資本市場,通過整體上市、配股增發、兼并收購、盤活存量等多種方式,支持重大建設項目和社會民生保障項目;加強資金統籌平衡,積極探索和推動融資租賃、信托計劃、券商直投、銀團貸款等金融業務,進一步拓寬保險資金運用渠道,吸引各類資金參與基礎設施等項目建設。
拓融資渠道 發展債市列在首位
值得注意的是,在拓寬融資渠道上,備受關注的國有企業整體上市僅列在第二位,排在第一位的是債券市場。上海提出要大力支持企業(公司)債券、集合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市場發展,積極動員支持企業通過債券市場融資。
“首先從當前形勢來看,證券市場融資并不容易,在銀行惜貸、國家又注入大量流動性的情況下,債券市場融資更為便利。”對此,一銀行業人士指出,更重要的是也可避免直接對銀行施壓,“目前存在一種聲音,認為地方政府信貸過多影響銀行資產質量。”
在上海財經大學現代金融研究中心奚君羊教授看來,上海市此時要求發展債券市場有雙重意味,“首先是發展債券市場,可以有效滿足當前企業的資金需求;而建設國際金融中心,也必須發展債券市場。”可見的是,隨著債券市場的發展,固定收益產品的增多,也可滿足居民的安全投資需求。
“而從國外情況來看,大企業本來就應該利用債券市場、資本市場進行融資,銀行信貸的主要服務對象就應該是中小企業。”新華財經副總裁兼評級總監陳松興說。這與其前一日發表的中國銀行業信用風險報告中的觀點一致——“借危機興改革”。
至于公告中提到的產業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調,奚君羊認為,這主要是引導銀行等金融機構對政府確定的產業重點進行支持,如對中小企業,就可加大政策性擔保力度,增加財政對政策性擔保公司的風險補償;對需要重點推進的項目,則可實施貼息或利率上的優惠。
此外,政策中提到的推動融資租賃業發展,上海市金融辦主任方星海就曾表態,在股權投資企業政策出臺后,下一步考慮的就是融資租賃。
攬金融人才 高管可市場化招聘
昨日出臺的另一重要政策就是金融人才問題。除了早報此前報道的赴華爾街、倫敦金融城舉辦“上海緊缺中高端金融人才海外招聘會”,舉辦“海外金融人才看上海”活動,于2009年初舉辦“上海金融人才專題研討會”三大活動外,上海昨天還公開提到了要深化上海市屬金融企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落實董事會、監事會選人、用人、管人職責。
在實際行動上,上海方面稱,自2008年10月起,結合各市屬金融企業換屆、轉制,積極推進具備條件的企業經營層成員進行市場化招聘。
“這種改革,主要就是市場化的選人用人機制,薪酬與業績掛鉤,能者上,不能者下。”奚君羊說,“改變以往上海金融企業市場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局面。”
據了解,這一改革在今年7月就已啟動試點,打頭陣的是富國基金。其時,富國基金包括其總經理、副總經理在內的高層都已進行了市場化招聘。具體程序是先要通過面試,再由上海市金融工委組織包括金融機構的股東、專家等在內的評審團,對參與高管競聘的候選人展開評審。
同樣與陳松興報告中觀點相同的是,昨日上海方面在提到風險防范時,也主要提到了統一協調監管問題。要求在堅持金融穩定例會的工作制度的基礎上,啟動上海市處置突發事件應急機制,加強與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在滬部門的信息溝通,及時研究通報分析情況,及時化解流動性等風險隱患和其他不穩定因素,形成快速反映、快速研究、快速處置的日常溝通、協調機制,確保全市金融穩定安全運行。
與之對應,11月19日上海金融辦在召集上海各金融管理單位的一次會議上,也專門強調了發揮3+2聯席會議等工作載體的合力作用,加強金融監管,形成維護金融安全的有力舉措。
可查資料顯示,3+2的金融管理部門聯席會議制度于去年創立,旨在對上海金融市場各領域內重點、熱點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并對要關注的若干問題形成了共識,其成員包括三家金融監管部門(銀監局、證監局、保監局)及上海市金融服務辦和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