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后不到一年,從領漲全國到領跌全國,深圳房價像過山車一樣劇烈起伏。伴隨房價下跌,一些購房者已經開始品嘗“負資產”的苦果:不僅首付化為烏有,手中的房產即使出售也無法抵償銀行貸款。
資不抵債怎么辦?選擇“斷供”成為部分人無奈的自救手段和宣泄方式。于是乎,一些斷供個案,經過部分媒體聚焦放大以后鬧得沸沸揚揚,聳人聽聞的傳言也甚囂塵上。這讓人不禁心生迷惑,深圳真實的情況到底怎么樣?
針對“深圳房貸壞賬超千億”之類的傳言,深圳市銀監局當即回應,深圳目前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房貸斷供,深圳銀行包括房貸在內的全部壞賬余額不到1000億元。
事實證明,許多斷供者是擁有兩三套住房的投資者,不是自住房的購買者。在房價高點進入市場、并貸款購買多套住房造成的資金緊張是引發斷供的主要原因。而且,3612人斷供這個數字也確實表明,斷供行為并不普遍,這不過是房地產市場在調控中和調整中所出現的一種正常現象,離所謂“斷供潮”、“中國式‘次貸’危機”相差千里。
不過,所謂見微知著,雖然斷供目前還大多是個案,并不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其中卻有一些異常現象值得我們注意。據了解,在房價高漲期間,一些業主在購房時只付了10%的首付,甚至是零首付。如此輕松地得到貸款,既讓購房者自己吞下了苦果,又給高漲的房市推波助瀾,還可能給銀行埋下巨大隱患。
去年,房價處于高位時,銀行發放了大量貸款,盡管風險在銀行的報表上還未明顯顯現,但潛在風險的積聚不能不引起銀行的警惕。而且,如果房價持續下行,將引發行業調整、開發商資金鏈斷裂等更多問題,銀行業房地產類貸款的風險也將走高。
因此,今天回頭審視斷供這一行為本身的復雜成因,我們除了告誡投資者莫要不顧風險,把投資變成投機之外,還必須對一些銀行進行規勸:千萬不能因短期利益而忽視風險控制。
作為市場資金的引導者,銀行不能簡單地以短期盈利為目標,而應該更多關注宏觀經濟運行中的起伏和風險,增強對風險的感知力和判斷力,防患于未然。在投機高漲、風險升高的情況下,銀行更不能和普通投資者一樣隨波逐流,而應通過控制信貸合理引導資金流向和投資者預期,努力防范各類金融風險,以對保持我國經濟的長期持續穩健發展起到更大作用。(悠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