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地產界人士建議,出現負資產時最需做的是賣房還錢
本報記者 傅盛寧
在深圳新聞網“我說深圳事”論壇上,有網民發帖“房產變成負資產,怎么辦?”。記者22日上午采訪香港房地產界專業人士,他們提出建議:出現負資產時,最需要做的是賣房、還錢,而不是賴賬。
港人輕易不言“斷供”
香港中原地產研究部經理黃良升介紹說,1997年7月香港房地產價格達到最高峰,很多人包括炒家認為房價還會繼續上漲,紛紛在高位買入。而第二年,房價就跌了6成,這些人多數被套,出現負資產。而香港房價一直跌到2003年6月,那時很多房子的價錢已經跌了七成,連早期買入的人也加入“負資產”行列。
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料,香港負資產問題最嚴重的時期是2003年6月,當時約有105697宗負資產按揭,占所有按揭的22%,涉及金額1650億港元。黃良升說,“但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全香港斷供的人也不到房貸者的3%。”
他說,香港人視信用如生命。他們把住房看得很重要,如果離開香港到別國定居,房子是他們最后放棄的財產。這是他們最后的保障,因此不會輕易放棄。當年很多人有了負資產以后仍然供樓,堅持到現在,房價回升,也多數解套了。而斷供的多數是炒樓客。
香港美聯物業屯門分行經理助理吳偉光說,他一位親戚1997年以260萬港元買了一套房子,后來跌到150萬也沒有斷供,而把房子用來出租。扛到現在,房價回升,這套房子的租金加上減少的貸款,已經不虧了。
香港中原指數這半年來繼續上揚,已經回到72點。1997年7月時為100點,去年7月中旬記者到香港采訪房地產市場時,中原指數為56點。最低的2006年6月,該指數為42點。
萬不得已才會破產
香港置業國際深圳分行總經理何應文說,在最困難的時候,香港斷供的人也是個別的。這跟經濟能力也有關系。只要不失業,還有收入來源和償付能力,一般出現了負資產也不愿斷供。一斷,在銀行的信用就沒有了,以后幾乎沒有貸款創業的可能,更無法東山再起。當時香港經濟衰退,還有很多企業裁員,一些人因為失業了才不得不斷供,把房子交給銀行拍賣,宣布個人破產。但即使這樣,如果銀行拍賣房子的錢還是抵不了貸款,仍然有權追還差額。他認識一些斷供者,這些斷供者直到今天也沒有起色,經濟能力大受限制。
建議早賣早還錢
出現了負資產該怎么辦?業主要自救,不能靠銀行也不能靠政府來救。要有壯士斷腕的魄力,虧點也賣,還了銀行的貸款,不足的部分再慢慢還。如果房價還是繼續下跌,跌到底后再買回來,也可以重新賺錢。
吳偉光也認為,要看樓市是否繼續下跌,如果是,就應該賣房子,先還了銀行的按揭再說。剩下的以后再慢慢還,因為還了大部分,剩余按揭的負擔是比較輕的。銀行也應該針對負資產、斷供問題推出一些新政策,幫助貸款者渡過難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