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制造轉型的困惑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7日 17:57 財富時報
東莞,制造,誰被誰拋棄? 政府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僅僅是珠三角制造企業成本上升的原因之一,深圳市加工貿易企業協會副會長黃漢新認為,珠三角制造企業成本急劇上升,原因包括原材料漲價、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新《勞動合同法》實施、人民幣升值、環境保護等等,其中有很多是政策性因素,因此企業要渡過難關,也需要政府提供適度的支持。“以稅率為例,原來深圳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制造企業的稅率在15%左右,但現在統一為25%,增加了10個點。” “在實行新《勞動合同法》之后,公司人力成本增加了不少,平均每個人月工資上漲了300塊錢。”董明說。這是東莞的人力成本,而在深圳則更高。黃先生是深圳龍崗一家手機公司董事長,按照新《勞動合同法》的規定,他給公司每個員工都買了保險,為此支付了將近160萬元。每個員工的養老保險是本人工資的18%,其中企業承擔10%,個人承擔8%,醫療保險是每月12元,個人出4元,企業出8元,再加上當地政府每年都會提高工人最低工資標準,去年的標準是750元,加上加班費,員工一般能拿到1500塊錢左右,“工廠基本是包吃包住,員工雖然累一點,但是最終收入盈余每年都在增加,甚至不會比那些要租房住的白領差。”工資上漲對員工來說是好事,但是對于指望靠低勞動力成本來獲得生存的企業來說則相反,加上手機行業平均價格不斷下降,在深圳已經有很多手機工廠因為薪資沒有競爭力或者拿不到合適的利潤而關門。 最低工資標準和新《勞動合同法》對于那些以出口為主的企業來說,如同雪上加霜,而這些企業同時還要面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公司出口貨物拿到的是美元,而在支付工資時是人民幣,這樣公司利潤更低,不過我們在行業內的情況相對來說還算好的。”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一人士說。 轉型的困惑 東莞市經貿局一人士表示,該市的傳統制造業,如服裝、紡織、塑料、家具等,已出現大規模外遷的現象,服裝基地虎門鎮很多服裝企業開始在江西等內陸省份設廠,而江西、湖南等省近幾年也加大了在珠三角招商力度,希望在承接這個地區的制造業轉移過程中獲得發展。 為了使企業外遷的速度不至于影響當地的經濟,珠三角一些城市開始做出挽留外遷企業的姿態,同時希望盡快能夠形成新的產業來填補空白。2月29日,東莞市副市長江凌在該市舉辦的一個臺商協會論壇上表示,從2008年開始,東莞市的所有科技政策,包括每年總額達10億元的“科技東莞”專項資金將首次面向臺商開放,幫助東莞臺商企業就地轉型升級,還承諾幫助他們開拓國內市場。 除了提供轉型所需資金,東莞市政府還將主動取消一些針對臺商的收費,來減輕臺商在東莞的投資成本。“在企業面臨困難的時候,政府會主動讓利,將對和臺資企業相關聯的各種收費作全面清理,凡是不合理的收費全部取消掉,合理的收費將加強規范且降低收費標準。”江凌說。同時東莞市政府將興建6個具有保稅物流功能的口岸設施,讓臺商的產品在東莞就能直接出口,降低臺商的物流成本。 不過廣東省社會科學院企業管理與決策科學研究所所長、競爭力評估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平凡認為,像深圳、東莞提出挽留臺商,是在創造政策友好環境條件,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政府所承諾的優惠條件有限,實際上諸如稅收減免等優惠已經沒有,且《勞動合同法》的出臺對企業影響很大,這是政府無法改變的事實。 另外,即便如東莞臺商協會前會長葉紅燈所言,臺資企業還有5年的時間轉型或升級,也只是因為政府表態稱至少5年內不會出臺政策打壓加工貿易企業,“企業因為利潤空間有限才走,只有當利潤空間大于搬遷的利潤,企業才會留下來。政府除了提出創造政策環境友好型環境之外再無別的優惠舉措,還是得靠企業自己提出技術升級、品牌自主和產品創新主張。” 林平凡說。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