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肅天水農民為何退出“新農合”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07:23 中國經濟周刊
甘肅天水農民為何退出“新農合”? 《中國經濟周刊》特約記者 常海/甘肅報道 “我們家那幾十元也不要了。”2008年1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下稱“新農合”)一年之后,劉成(化名)選擇了退出。 在劉成所在的村莊——甘肅天水汪川鎮閆集村,像劉成一樣的村民為數不少,他們認為參加新農合“實際意義不大”:“吃藥的費用并不報銷,看病還得上定點的醫院,住了院才報銷。” 其實在過去參保的一年里,劉成并沒有生病或在醫療合作遇到煩心的事,每年每人10元對他們來說也構不成負擔,做出退出的選擇來自他的經驗,“頭痛感冒的藥品不報銷,連吃藥也要吃指定的藥,可那藥并不好。”劉成說。 因為很多人不再繳納費用,村長在村廣播中多次督促,但效果并不明顯。“60多戶人的村子,接近一半的村民仍沒有參加(新農合)。”一位村民說道。 天水市某鄉鎮衛生院的一位大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之所以很多人退出新農合是因為“農民的認識還沒有跟上去。” “10元錢將解決農民大病后顧之憂。”這位大夫表示,雖然這些農民沒有繳納費用,村上一般還是會想辦法暫時代繳或者把去年沒有花費的10元充入今年賬目,因為參加的人數達不到一定的比例,上級政府也不會將補充款項劃撥下來。 醫療機構“困”住新農合 作為國家采取的一項重大舉措,新農合重點解決農民因患重大疾病致貧和返貧的問題。甘肅省新農合制度自2003年開始試點運行,首批試點的包括張掖市山丹縣等5個縣區,2007年6月1日開始,甘肅在最后16個縣區啟動新農合醫藥費用報銷程序。 甘肅省衛生廳副廳長韓克茵介紹說,最后啟動的16個縣區的加入,標志著新農合制度覆蓋全省所有農村人口,參合農民達到1780萬人。 但記者了解到,很多農民對新農合的具體內容并不是很清楚,還有部分農民認為,村干部是在“逼”他們加入新農合。還有更多的農民對在新農合指定的鄉一級衛生院治病并不放心,因為那里“缺醫少藥”,醫療設備缺乏——這也是西部鄉鎮衛生院所面臨的共同尷尬。農民們寧愿選擇去不在報銷范圍內的市級醫療機構看病。 2006年年底,甘肅省天水市政協就組織委員就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開展了專題調研,調研中發現,導致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主要原因是農村衛生資源配置不合理,鄉村兩級衛生機構醫療設施設備十分簡陋,技術人才嚴重缺乏,醫療服務水平低下;農村合作醫療發展不平衡,農民住院費實際補償比例僅為34.54%,保障水平較低,保障作用不明顯;村一級定點醫療機構少,報銷程序復雜——這些都影響了農民參加新農合的積極性。 如何讓外出農民工也受益 天水是西部勞務輸出大市,2007年全市輸出勞動力70多萬人次,勞務收入達21億多元。而甘肅現行的新農合制度沒有照顧到外出農民工這個西部日愈壯大的群體。 一位在北京打工的天水籍農民告訴記者,他們一家3口甚至6年都沒有回過家鄉,更別提參加醫療合作了。 有關專家指出,大量的西部青壯年農民東移,他們所從事的多是勞動強度較高的工作,飲食衛生和居住條件較差,環境污染嚴重,且缺乏基本的衛生設施,容易感染各類傳染性疾病。加之工作場所不固定,流動性較大,如果按照戶籍所在地參加新農合,將帶來就醫不方便,費用難控制等諸多問題,而農民工異地醫療費用本地報銷政策又還在醞釀之中。 在2007年底召開的相關會議上,甘肅省副省長咸輝就曾指出,新農合制度經過4年的運行,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還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有的地方由于擔心基金透支,存在著起付線過高、報銷比例和封頂線較低的“一高兩低”現象,基金沉積較多,影響農民受益;第二,一些地方對定點醫療機構監管不力,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問題依然存在,門診醫療費用的報銷程序比較復雜,個別地方賬目不夠清楚,基金安全存在隱患;第三,籌資方式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參合農民個人繳費主要采取鄉村干部入戶收取的辦法,耗力大、成本高;第四,鄉村兩級衛生機構服務能力要進一步提高,設備簡陋、人才缺乏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這些問題,需要相關部門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