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三角產業結構艱難轉型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09:13 中國質量報
新華社記者 車曉蕙 孔 博 突破內憂外患 推動產業升級 壯大新興產業 珠三角產業結構艱難轉型 由于原材料和勞動力價格上漲、加工貿易及出口退稅政策調整、人民幣持續升值等因素,使傳統制造業基地珠三角面臨巨大壓力。如何突破內外憂患的局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壯大發展新興產業,珠三角產業結構的調整顯得尤為迫切。 平衡加工貿易一頭獨大彌補傳統產業低質化短腿 隨著一系列外貿政策的調整,曾依靠加工貿易迅速崛起的珠三角不得不對加工貿易一頭獨大的經濟結構進行重新思考。東莞市經貿局副局長羅斌說,加工貿易企業都是“兩頭(原材料和市場)在外”,只有生產環節在當地,如遇投資環境惡化,必將向其他地區轉移,從而造成當地產業“空心化”。 目前,珠三角產業向外轉移正在加速,為了避免“空心化”,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民營經濟發展壯大成為不少珠三角城市的著力點。 以東莞為例,不僅制定了推進產業集群發展的戰略和規劃,還專門設立了產業技術進步基金,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于扶持和引導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對名牌企業進行表彰和獎勵,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目前,東莞全市擁有各類名牌320個,而在“九五”末期卻只有8個。東莞一些鎮還形成了輻射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的產業集群:石龍的電子信息、大朗的毛紡、長安的五金模具等全國聞名。 對于寸土寸金的珠三角,傳統產業如何轉型升級?南海鋁型材產業的變化頗具代表性。幾年前這里還是村村點火、家家冒煙,為了推動鋁型材產業轉型,南海在鋁型材企業最為集中的大瀝鎮引進中國鋁業公司,結束了家家戶戶使用小鍋爐自行生產鋁錠的舊模式,降低了成本、能耗及污染,提高了產能。佛山市南海區目前已經成為我國重要的鋁型材生產基地,當地140多家鋁型材企業的產能占廣東的60%、全國的40%。 抓住國際產業轉移機遇尋找經濟發展新支點 在加工貿易受限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保持珠三角的經濟活力?開始于本世紀初的新一輪國際產業轉移,讓珠三角找到了新的支點。 作為珠三角中心城市的廣州,抓住2000年前后日本汽車產業大規模外遷的機遇,積極吸引日本汽車企業落戶,本田中國出口基地、豐田發動機和整車項目、東風日產項目相繼投產,使廣州迅速成為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同時,廣州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服務業各項總量指標已全面超越第二產業,占據了經濟的主導地位,服務業提供的地稅收入占全市地稅收入的比重超過七成,成為支柱稅源。 要改變傳統產業受限的狀況,必須找到經濟發展新的支點。南海專門成立了投資促進局負責搜集世界產業及資本投資的動向,積極主動地與急需外遷的臺灣液晶面板廠商談判,2007年成功引進世界四大液晶面板生產商之一的臺灣奇美電子,南海由此獲得的上下游產業投資預計將超過20億美元。同時借廣州汽車業迅猛發展的機遇,南海專門劃出汽配產業園,愛信精機、豐田紡織、本田變速箱等世界500強企業已相繼在南海投資汽配項目,形成了廣州整車、南海汽配的格局。 擺脫慣性思維謹防轉型誤區和盲區 各項經濟指標都表明,珠三角的產業結構調整已漸入轉折期。有關專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珠三角城市需高度重視產業結構調整中存在的一些誤區和盲區。廣東省社科院丁力教授認為,珠三角經濟能否成功轉型最令人擔憂的是創新主體的缺失。大量的加工貿易企業研發在外、銷售在外,等于是企業的“頭”和“腳”都在海外,國內只是一個生產車間,因而缺乏自主創新的能力。東莞市經貿局副局長羅斌也認為,外資企業“逐水草而居”,投資環境變化可能會遷離,因而必須從根本上考慮培植本土科技企業和科研力量,而不能單純依賴外資企業。 對于不少珠三角城市熱衷于發展總部經濟的現象,丁力表示,跨國企業看重的是產業的戰略制高點,而這是珠三角地區相對欠缺的,目前有些地方以發展加工貿易的慣性思維盲目跟進,斥巨資建立園區引進跨國企業總部,很可能一廂情愿。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認為,珠三角城市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必須考慮香港以及廣州、深圳的因素,與這些地區中心城市錯位發展、互相補充,而不能盲目地自求發展,不考慮全局。《中國質量報》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