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食”撐鄭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7日 16:20 《小康》雜志

  “食”撐鄭州

  省委書記徐光春說,河南不僅要做國人的“大糧倉”,而且要做國人的“大廚房”。

  這是一粒小麥在鄭州的奇異旅程。

  這粒可能來自滑縣、延津縣、浚縣和溫縣等河南產糧大縣的小麥,在以最低收購價賣給國家后,或以雙方協商的價格賣給糧食經營企業和加工企業后,便開始了一段充滿驚喜的旅程。

  它也許會被送到鄭州的糧食加工企業里,從原糧變成面粉,然后又賣給企業,變成鄭州西薩面包、三全或者思念餃子、鄭榮饅頭、白象方便面……

  或許,它也會結伴到鄭州的金星啤酒廠旅行一次,走出啤酒廠時,它們已變成了小麥啤……

  也許,它會來到了鄭州雪燕制粉有限公司。1998年之前,市場上沒有專供速凍行業使用的面粉,該廠攜手速凍巨頭思念等開始開發高附加值的速凍專用面粉。他們把四種以上的小麥搭配在一起,研制出10多個檔次的速凍專用面粉以及其他專用面粉。如今,全國定位中檔以上的速凍食品企業用的都是“布姆雪燕”的面粉。

  在這一次次的旅行中,一粒小麥不斷地“升值”,身價甚至可以增長10倍。這樣的升級道路被稱為農業產業化,鄭州這個農業大省的省會正是因此開始做起了“國人廚房”。

  省委書記“代言”的品牌

  到白象的廠房里去看看,會讓你感覺很奇怪:生產車間里機器轟鳴,24小時不停歇,但庫房里竟然空空蕩蕩。不要說存貨,就是周轉也不過幾小時完成,前面進原料,后面出完成品后就裝車。

  “白象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國內方便面市場的季軍,緊跟康師傅和華龍,而它們都有外資背景,所以白象可以說是國內方便面最大的民族加工企業,”白象集團經營管理部部長詹濤開門見山的介紹讓記者見識了這只“大象”的實力。也難怪這面河南面業的旗幟會得到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的青睞。

  此前,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在坐客中央電視臺一檔節目時,提到河南作為農業大省如何發展的時候,徐光春談到河南現在不僅是把小麥加工成面粉,還強調:“除了外資企業外,全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企業就在我們河南,叫白象……”

  省委書記為白象“代言”,一時成為業界的美談。

  “面制品屬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行業,也是微利行業,如果想將企業做好,沒有強烈的市場意識,較高的管理素質、品牌意識,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視,很難形成競爭力,一句話,對傳統產業不能用傳統的觀念來看待,傳統產業但并不是傳統的競爭,也不代表傳統的需求。”白象董事長姚忠良對于白象的發展有著清醒的認識。

  姚和身后的白象一路走來充滿艱辛。白象集團的前身是糧食廳糧油食品公司,后來變成正龍公司。由于體制、管理等諸多因素,企業一度經營困難,虧損嚴重。1996年,白象開始了全面的改革與創新。初期,在融資困難的情況下,白象決定與原材料供應商、產品銷售商結成利益共同體“借錢生錢”,由其出錢來幫正龍公司上規模,正龍則以原材料用量的擴大和保證貨源供應來回報他們。用此辦法,他們順利完成了6000多萬元的投資,使生產方便面的能力增加了一倍。到了1999年,“白象”已暢銷全國20多個省(市、區)。由于產品需求量大、點多線長,運費增加,成本也不斷增加。如果采取異地辦廠的方式,雖然能解決運輸問題,但是投資太大,風險也大。經過認真的調查研究,姚忠良決定租廠生產,公司先后在河南的駐馬店、武陟和吉林的四平、山東兗州等地租賃瀕臨倒閉的糧食加工企業進行生產,正龍公司用每年不足500萬元的租金,盤活了1億多元的閑置資產,使生產規模擴大了3倍,當年就見到了大效益。

  對于同質化非常嚴重的方便面企業來說,拼的是管理。姚忠良在接受《小康》記者采訪時,一再強調企業素質和管理水平。同時,方便面又是一個極需創新能力的行業。“在一個替代品不斷增加的行業,研發必須緊跟市場需求,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姚忠良認為。白象集團每年投入2000萬元做研發,還專門將新鄭分公司一條15萬包方便面生產線作為產品研發、新產品試車和相關技術改造的試驗線。

  白象便這樣從一個100多人的機關小廠,成長為一個年銷售收入將突破40億元的國內知名方便面企業。目前,白象集團有11大生產基地,經營范圍涵蓋方便面、掛面、面粉、調味料,全國擁有2000多個一級批發商的龐大銷售網絡,在低價面的方便面市場中占據絕對份額,并領導了骨類營養型方便面市場的消費潮流,成為行業內中價面的第一品牌。

  “與經濟效益比較起來,我們更看重我們企業所創造的社會效益,”姚忠良所言的社會效益有這樣一些數據:

  白象平均每天要消化小麥3000噸,相當于一個專列,也相當于5個行政村一年的產量,折合成方便面每天是2000萬包。

  白象一年要匯集50萬人、上千家企業為之服務——“一包面,要有農民種糧,面粉加工,種菜、養牛、屠宰,包括運輸,加工生產,一直到市場零售店銷售。”

  “白象集團每年轉化小麥量占全國小麥年產量的1%,如果全國有100個像白象這樣大的企業,就可以轉化全國一年的小麥產量。”姚忠良形象地說,“我們這樣的企業既不高污染,也不高能耗,每年還能大量轉化農民的余糧。這是我們最有成就的事情。”

  “拿捏”出來的速凍雙子星

  它們,一個是中國速凍食品的開創者,一個是后來居上的超越者;

  它們同是行業龍頭,既是競爭者,更是合作者。

  三全和思念——同處鄭州的中國兩大冷凍食品巨頭,在這個城市上演了一出精彩的雙雄會。

  作為速凍湯圓的發明人和中國速凍食品產業的開創者,在十多年時間里,陳澤民被視為行業“教父”,他所掌舵的三全被視為“龍頭老大”。

  在三全赫然崛起、全城盛行“速凍之風”時,一個叫李偉的年輕人也借來200萬元在三全同一條街的斜對面建起了廠房。當年正值香港回歸,他給自己的速凍湯圓命名為“思念”。

  抓住三全產品線還不夠豐富的缺陷,李偉決定專攻三全不備。

  思念進行了一場湯圓的“瘦身運動”,將湯圓由大變小,從而在大湯圓一統天下的市場里撕開了一個缺口,“思念”大獲全勝。隨后“思念”又一擲千金,請來毛阿敏做起了廣告。靠著名人效應,“思念”湯圓很快將自己同那些大路貨產品徹底劃清界限。緊接著,思念又買下河南當地有名的灌湯水餃秘方,推出了速凍水餃,同樣一炮走紅,并成為中國最大的水餃生產基地。

  不安分的跳躍式發展,使思念食品有限公司一躍成為了行業的老二。

  陳澤民感受到了壓力,但同時也有幾分高興,以前靠自己一個人“吆喝”,整個行業不溫不火。“思念”的橫空出世卻像是為行業注入了興奮劑,整個行業充滿了活力……

  2001年,思念推出“秀才”系列速凍水餃。在李偉看來,同樣采用“江湖秘方”的水餃肯定會在業內再度呼風喚雨。

  對李偉的“咄咄逼人”,陳澤民也開始見招拆招。

  2002年7月,三全再次請來策劃公司為企業量身定做了CI系統,重塑企業形象;與此同時,加大了產品線的創新力度,成立了十幾個產品研究室,對產品線進行了細分,一舉推出了湯圓、水餃、包子等數十個品種。特別是重拳推出了“狀元”系列速凍水餃。甚至在思念引以為傲的小湯圓產品上,三全也一氣推出7個品類。此時三全的營銷人員急著報先前的一箭之仇,出征會上都貼上了“壯志饑餐胡虜肉”的標語……

  一場酣戰讓陳澤民穩住了陣腳,還收獲了驚喜:三全的產品線在“運動戰”中得以豐富。同時,陳澤民對李偉也抱以長輩的寬容。據說,其后三全有什么重大決策時,陳澤民甚至邀請相隔不遠的李偉來“旁聽”,并言稱自己只想做大行業,不想與人結怨,“三全的大門永遠對思念和李偉沒有秘密”。

  三全和思念由競爭者,變成了合作者。兩家聯合起來組成了采購聯盟,降低采購成本,此外,在一些大賣場,兩家企業又組成了臨時性的戰略聯盟,同進共退。“河南軍團”微妙的競合關系使國內速凍食品行業得以健康地發展,并保持著少有的默契。同行10年,兩家公司從來未爆發過價格戰、口水戰等惡性事件。

  合作最終雙贏。同時,思念無形之中成為三全發展中的警醒者。

  2006年,思念在海外上市,并且聯姻奧運,成為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速凍包餡食品獨家供應商。

  思念食品副董事長兼CEO王鵬表示,在擴大產能方面,思念在成都、上海、廣東的項目基本都已啟動,投產后,思念食品的年產量將會翻一番,達到60萬噸,市場占比將得到穩步提高。

  像思念一樣,三全也同樣在為其跨越式發展積累著力量,包括在鄭州市惠濟區征地建設年生產11萬噸的速凍產品生產基地。這個規劃中的基地的產能將比現有的年生產能力總和還要多出1萬噸,項目預計投資3.2億元。再加上三全在區域市場增加產能、完善冷鏈,都迫切需要資金投入,這讓三全對資金的渴望日益強烈。

  盡管此前,陳澤民曾在多個場合表示,他原來是反對上市的,但兩個兒子說服了他,“我們的目的不是為了圈錢,是為了現代化的管理,為招攬更多的現代化管理人才。”

  這樣的“對弈”其結果是雙方的獲利:通過明爭暗斗的較量,促使雙方不斷地調整自身的經營體系,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實力,并因此,將其他競爭者遠遠地隔離在主要利潤區之外。

  據有關報道稱,目前“三全”、“思念”兩個品牌的銷量已占到全國速凍食品市場份額的50%左右,繼而造福的是整個河南的農業。

  作為國內最早的速凍食品品牌,三全把中國的傳統食品工藝帶上了產業化道路。三全建有自己的生產基地,提供無公害蔬菜。它的物流網絡可以保證將產品在一周內送到中國的任何一個地方。

  面粉240噸、糯米粉300噸、芝麻油類40噸到60噸、豆制品96噸、蔬菜240噸、肉類120噸——這是三全公司向記者提供的其每天主要原材料的平均用量。三全擁有約400種產品,需要的原料有上千種,僅其一家企業,每年就需要12.8萬噸小麥和12萬噸稻米。

  思念每天的原材料用量和三全差不多。“生產最高峰時,每天有裝著原材料的50多個車皮進廠,同時有裝著成品的40多個車皮出廠。”思念常務副總經理王鵬說。

  據介紹,思念每年在雙匯采購冷鮮肉的金額就達到一兩億元,每年采購木耳、平菇、香菇等經濟作物的金額就高達上千萬元。

  “豫”字軍出征

  安全、方便、營養,是食品行業追求的三大特點,鄭州的食品工業整條產業鏈自然也在圍繞這三點做文章,而在河南省政府食品工業辦公室主任陳振杰看來,“河南的食品加工把‘方便’這個特點發揮得淋漓盡致,而這正契合了現代人生活的快節奏。”來自鄭州的食品企業甚至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

  1990年以前,中國人廚房里還鮮見速凍食品,繼三全、思念,河南速凍食品產業迅速崛起,目前已發展成由“三全”、“思念”領軍,擁有60多家規模企業的產銷集群,產品種類達300多種,據權威部門統計,河南的速凍食品占據了全國速凍食品市場份額的60%,在全國速凍食品市場中,每10個湯圓中有6個、每10個水餃中有4個出自鄭州。

  長期以來,方便面的消費市場主要在城市,但主打農村市場的白象集團卻使之成為農村“大眾食品”。目前,白象集團年產方便面50億包,成為全國第三大方便面生產企業。以白象領頭的河南面制品軍團占全國32%以上的市場份額,產量連續5年居全國第一,成為全國最大的方便面生產基地。全國方便面20強中河南占了10個;中價面市場占有率高達30%,成為全國中價方便面的最大產地。

  如今食品工業已成為河南工業第一大支柱產業,并步入“加速度”增長期。2006年,河南省食品工業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達1970.1億元,首次超越同為食品工業大省的廣東,晉升全國亞軍寶座。

  在河南省農業廳總經濟師魏仲生看來,鄭州及至河南農業產業化發展能夠取得今天的成就,主要得益于河南省委、省政府對農業產業化的“青睞有加”。

  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河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做出了“圍繞‘農’字做文章”、“大力發展食品工業,振興河南經濟”等一系列部署。現任省委書記徐光春則把食品工業看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產業,是永不衰敗、潛力無窮的產業”,提出河南不僅要做國人的“大糧倉”,而且要做國人的“大廚房”。在連續3個五年規劃中都把食品工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河南省建立了由省直有關部門參加的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聯席辦公會議制度,對涉及全省農業產業化經營工作的重大問題及時進行協調。根據不同時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發展狀況,河南省政府制定了相應的優惠政策和措施,從資金投入、信貸服務、稅收優惠、用地管理、電價優惠、改善農產品流通環境等方面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據魏仲生介紹,“近三年來,河南省財政安排用于扶持農業產業化龍頭和基地建設的各類資金達1.2億元,減免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所得稅3400萬元,經審批同意出口退稅2400多萬元。”

  由于食品加工業的帶動,河南的糧食越種越穩,越種越好。據了解,河南的糧食年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4000萬噸以上。

  目前,河南的一些食品加工企業正準備進一步拉長產業鏈,由廚房走向餐桌,并著手走出國門。

  2004年11月,思念進軍中式快餐,第一家“一江兩岸”快餐店在上海開張。2005年2月,三全的第一家快餐店——“有知有味”開業。這兩大速凍食品企業欲以“中式快餐”同“洋快餐”競爭。專家指出,由龍頭企業引領的“原糧變快餐”之路,將為河南農產品加工增值拓開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我們欣喜地看到,‘中國糧倉’已變成‘國人廚房’,在我看來,河南很快也會變成‘世界廚房’,因為越來越多的河南食品已走向了國際市場。”陳澤民預測。

  思念產品一年能在香港銷售七八千萬元;三全在同行業中率先取得了自營進出口權,產品出口到北美、歐洲、澳洲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白象將把方便面帶到中歐甚至非洲……

  當然,因為國際貿易的錯綜復雜和國際市場的變幻莫測,河南成為“世界廚房”的愿望還有賴于河南上下的共同努力。  

  “要將品牌打到國際市場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選擇和外資合作,我們期望政府部門能多幫助企業與國外相關部門協調,使國內標準認證與國外逐步接軌。”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市場總監王付偉也認為,中國食品品牌要想走向世界還要走很長一段路。

  從低端到高端

  “河南食品企業的品牌建設與其強大陣容,現在還不成正比。”高盛管理顧問(鄭州)有限公司總經理馮梓怛分析指出,一是河南區域品牌劣勢拖累了企業品牌;二是品牌金字塔的短缺:企業銷售規模起來以后,品牌形象一直相對落伍。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谷建全博士也認為,河南食品工業盡管成績卓著,但仍存在品牌定位不明確、品牌混亂、品牌戰略意識不足、品牌培育機制和技術創新機制還夠完善等問題。

  河南現有131家食品企業年銷售收入超億元,12家銷售收入在10億元以上,但能夠在某個單一市場上叫響全國的企業只有寥寥幾家。

  河南的小麥產量全國第一,但眾多河南面粉企業里,還沒有一個在全國市場占據先機。更多的河南食品企業,滿足于地方性、區域性銷售,知名度低、產品附加值也很低。

  “越來越多的河南食品企業意識到,在產品同質化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靠價格優勢取勝,只能使自己的利潤空間越壓越低。而過低的利潤則無法保證產品的質量和企業的創新能力,企業的生存空間也會越來越小。不擺脫原有的發展戰略,河南食品不僅無法取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恐怕連現有的市場也要拱手讓人。”河南食品工業協會一位負責人不無憂慮地說道。

  三全食品董事長陳澤民不止在一個場合呼吁:“河南不僅需要幾個像雙匯那樣的年產值百億元的企業,更需要一批有自己獨特定位的上十億元、幾十億元規模的食品企業,這樣整個食品大省的產業結構才算完整,河南在全國食品大省的地位才能不被撼動。”

  河南各級政府也認識到這一點。鄭州市市長趙建才說,鄭州近年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著力打造食品行業的自主知識品牌。2001年鄭州市政府提出了實施名牌戰略的意見并成立了名牌產品推薦委員會。2005年6月,鄭州市政府制定了《鄭州市商標戰略發展綱要》,對被認定為全國馳名商標和河南省著名商標的企業予以重獎,集中培育三全、思念等一批名牌產品、名牌企業,帶動地方經濟向市場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另據了解,為做強河南食品工業,有關方面已將“河南食品工業與山東食品工業的比較研究”作為課題,并專門赴山東省進行了認真考察,形成了調研報告上報省政府。

  “從山東省的實踐看,培育有能力出來整合行業資源、提高行業集中度的大企業,吸引外來資本、品牌進入,是做強食品工業的一個重要方面。”一位參加調研的人士透露。

  對此,河南的企業開始反省,并已經行動了起來。

  “為什么河南方便面的生命力強,說明河南在這方面有競爭優勢,我們的市場低價面的比例高。但在競爭中,我們總是受到競爭對手的攻擊,也是河南量大、企業多,但品牌不高的現狀造成的,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白象集團董事長姚忠良分析說。

  業內人士預測,2010年整個面制品行業銷售總量會翻一番,市場總額會突破近600個億,“競爭特征也正在發生變化,會由原來的局部競爭變為全面競爭,由原來單一產品的平面競爭變為立體的競爭”,面對這樣的發展趨勢,姚認為,企業要綜合、健康地發展,“大企業未必健康,小企業未必不健康”。

  在這場行業內“做大”與“做強”的運動中,河南的食品企業也在多方面努力。繼2006年思念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后,三全、白象等鄭州數家龍頭食品企業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上市融資,為下一步的擴張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和以往不同的是,豫字號食品的此番沖擊中不再以低價為利器,而是對準中高端市場,展示其優良的品質和豐富的品牌內涵。

  如今,“白象”已不是昔日那個幾毛錢一包的廉價方便面了,而是在統一、康師傅一統天下的中高檔方便面市場,找到了自己獨特的定位。據白象集團董事長姚忠良介紹,2008年,白象高檔面在企業所占的份額將從10%提升到20%,中、高檔面的比例要達到80%。白象目前年銷售額已經超過40個億,“3年內要突破100個億”,白象對自己的未來躊躇滿志。

  河南食品工業,開始以一種高姿態進入全國市場。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