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料袋收費緩解白色污染第一步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00:05 市場報
本報記者 王立嘉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限制生產銷售使用塑料購物袋的通知》指出:鑒于塑料購物袋已經成為白色污染的主要來源,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國所有超市、商場、集貿市場等商品零售場所實行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然而,這次從塑料袋消費終端開始的白色污染整治行動究竟能起到多大的效果,業已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 執行者:農貿市場成為實施難點 “我也知道用塑料袋不好,但你看看這肉啊、豆腐什么的,不用塑料袋成么?”在北京朝陽區小紅門農貿市場,正在買菜的鄭大媽面露難色地向《市場報》記者表示。記者看到在菜市場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挎著這個菜籃子的鄭大媽已經算得上頗具環保意識了,但籃子中仍然躺臥著2個塑料袋,分別裹著一塊肉和兩塊豆腐,而大多數買菜的人手中則多半拎著好幾個塑料袋。“買菜不可能不用塑料袋,如果今后塑料袋都收費了,算下來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鄭大媽支持環保,但提出她認為在無可避免的情況下使用塑料袋,不該也讓消費者掏錢。 一根蔥用一個塑料袋、兩個土豆也放一個塑料袋,農貿市場的攤主們習慣了無償為顧客提供塑料袋,而顧客也同樣習慣了。而想到今后要為這些塑料袋埋單,不少消費者都有些不滿,而攤主們也都怕“因小失大”,“平均下來不到1分錢的塑料袋我收顧客多少錢合適?要是不給塑料袋,大家都不來買我的東西怎么辦?”攤主李平的話反映了很多人的意見。 據中國塑協塑料再生利用專業委員會副會長董金獅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每天消耗塑料袋的數量在30億個以上,而僅人們每天買菜要用掉10億個塑料袋。農貿市場,是塑料袋消耗的重頭,而且最污染環境,被國家嚴令禁止很久的超薄塑料袋也往往從這里流入市場。但《市場報》記者走訪了北京多家農貿市場后,市場的工作人員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示:“嚴禁攤販無償提供塑料袋太難了!” 他們的擔憂并非沒有道理,畢竟農貿市場里絕大多數的交易都是“商量著來的”,添個秤、抹個零都是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消費者說,“白給個塑料袋吧”有幾個攤主會不答應?“最主要的是不好監管。”工作人員為難地告訴記者,“就算我看見有人無償提供塑料袋了,人家說我賣的錢里包括進去了,我怎么核實?” “有償使用塑料袋”的做法,是基于當前的環保形勢,參照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做法提出的。旨在通過經濟杠桿,抑制消費者對塑料袋的使用。當消費者心疼為塑料袋花錢時,環保成本就會被更多人掂量。但已經習慣了享受“免費午餐”的消費者是否肯“認這個賬”卻仍然是個未知數。 專家:塑料回收產業前景看好 隨著近幾年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對于有償提供塑料袋,反對的聲音并不多,但讓消費者埋單的解決方式卻備受質疑。“為什么都要老百姓和商家埋單,政府去哪兒了?”“貿然全部叫停是否經過調查論證呢?”“完全靠罰款是不是有懶政之嫌”……不少網民發出這樣的感慨。更有不少人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不應該采取簡單罰款的措施,將責任完全推給社會,而應該投入更多的財政資金,鼓勵社會少使用塑料袋或者使用替代環保產品。 與此同時,不少環保方面的專家則擔心由于目前環保的塑料袋替代產品發展不夠完善,生產和回收都有可能造成更大的污染。比如: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袁光鈺就認為,雖然紙包裝可生物降解,能夠重新加入自然界的循環,但在生產和回收再利用過程中,紙制品產生的污染比塑料多好幾倍,有悖可持續發展戰略,不宜提倡。董金獅也認為,塑料包裝不但價格便宜,而且具有材料質輕、透明、強度大、防水、防油、耐腐蝕等特性,這些是紙制品所不具備的。如果用紙包裝代替塑料包裝,為了滿足人們的這些要求,就要在紙里面添加塑料、鋁箔等物質,這樣又會增加能耗,回收處理也更加困難。因此,應綜合考慮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和產品的性價比。 中國工程塑料工業協會秘書長鄭愷也認為,今后包裝將是塑料最大的應用領域,而普通塑料仍是包裝原料市場的主角。“有人認為塑料與環保是對立的,這是錯誤的。其實塑料的可回收利用率是很高的,再生塑料比再生紙的能耗要低30%。即使塑料使用到不能再生了,也可以處理為無害的液體。這一技術在國外已經使用得很普遍了。” 上世紀末日本和德國有關環境部門曾對聚乙烯塑料袋、紙袋生產全過程的環境影響進行過數據對比分析,塑料袋比紙袋的環境適應性更優。在塑料消費難以舍棄的情況下,如何科學合理處置塑料廢棄物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再生利用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其行業規模正在不斷發展壯大,前景十分看好。 生產者:幾家歡喜幾家愁 如此重大的消息,理所當然應該引起塑料袋生產廠家的迅速反應。但與記者的猜想相反,幾個電話打下來,記者發現不少塑料袋生產企業對此早有心理準備,而他們的反應也不一致。 “這是個好消息。”部分規模相對較大的生產企業都認為,此次國家明確提出“禁止生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那些生產技術不達標、產能有限的塑料袋生產廠家肯定會減少,無疑是對這個行業的一次“大洗牌”。“沒有了他們的低價競爭,我們這個行業也可能進入到一個良性循環的軌道上來。” 不過,也有不少企業擔心,突然從“無償”變“有償”,消費者會不會不肯埋單。“有償使用后,超市商場的進貨量肯定會大幅度減少,這個問題相當要命。”某塑料制品廠的市場部經理接受記者采訪時,不無憂慮地表示,自己的廠子在業內有點名氣,但普通消費者并不知道,他們一直主攻企業客戶也沒有什么零售市場經驗,“未來市場變化可能會很大”。至于這次嚴令限制生產的“超薄塑料袋”,他表示,“這到不算什么,超薄塑料袋已經限制生產很久了,正規廠家沒人做,市面上見到的都是小廠非法生產的。” 由于,塑料袋有償使用的具體管理辦法尚沒有出臺,大多數生產企業主仍然處于觀望狀態。不過,不少人都提出一個問題:依“規”而生的塑料袋收費將歸誰所有?按照通知,“商品零售場所必須對塑料購物袋明碼標價,并在商品價外收取塑料購物袋價款,不得無償提供或將塑料購物袋價款隱含在商品總價內合并收取”,如此理解,似乎收費應該歸商家所有。既然是為了限制使用,有償提供塑料袋的價格不會太低,這樣的話,如果生產企業仍然按原價向商家提供塑料袋會不會太不公平?而除了部分垂涎“有償”利潤的人,更多的企業主則非常擔心國家會向生產環節征稅:“一旦按‘誰污染誰治理’的環保原則征稅,那我們只有關門這一個選擇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