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雙轉型元年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0日 12:01 金羊網-民營經濟報
東莞“雙轉型”元年 本報記者 邱登科 專題報道 專題動機: 繼去年年底全國范圍熱炒廣東“3000億俱樂部”話題后,今年年初從“3000億俱樂部”成員東莞再傳出類似話題,連續20年經濟高速增長的東莞,GDP增幅創下新低。2007年東莞GDP預計達3151億元,比上年增長18.1%,2008年GDP初步確定為增長14%,明顯被看低一線。有媒體單從GDP數字上判斷,東莞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遭遇到了難以跨越的障礙,只能通過GDP的損失來加以克服。有學者則認為,東莞經濟一直處在健康運行狀態,GDP增幅的下降不僅不能說明東莞“雙轉型”的失敗,反而證明了“3000億俱樂部”已經跨過了“唯GDP論”的階段,真正開始步入良性軌道。 “雙轉型”是東莞率先提出的新口號 早在2006年底,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就提出,經濟雙轉型的總體方向,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主導型轉向自主創新主導型,社會轉型的總體方向,則要加快推進初級城市化社會向高級城市化轉變。 對此提法,劉志庚曾經進行過詳細的闡釋,具體是實現“六大轉變”,即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外延型向集約型、內涵型轉變;經濟體制從初級市場經濟向更具活力、更加開放的現代市場經濟轉變;經濟結構從外源型經濟為主向內外源型經濟并重轉變;對外開放從引進來為主向引進來、走出去并舉轉變;產業結構從加工制造環節主導的紡錘型向加工制造與研發服務環節協調發展的啞鈴型轉變;資源利用從線型經濟向循環經濟轉變。 可以說,東莞新一輪經濟轉型的總體思路和具體要求,這是在立足東莞現行經濟特點,并且在與長三角、珠三角周邊城市的比較中,提出了一個更高的目標。“雙轉型”體現了以全面創新為先導、體制改革為基礎、產業協調為支撐、內外并重為互動的東莞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總體框架。 “雙轉型”元年的深刻反思 2007年是東莞“雙轉型”元年。 在“雙轉型”元年,東莞人更注重的是深刻的反思。以發展創新型經濟為例,善于總結的東莞人就反思出以下結論:對于“科技東莞工程”實施的現狀,總體上看,全市科技取得的成績是令人鼓舞的,但是只是初步的、階段性的,與經濟社會雙轉型的內存要求相比,與先進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 第一,市場主體不少,但主動創新的主體不多。目前,全市有各類企業7萬家,但科技企業只有1700家,組建企業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的企業只有50家。可以說,東莞市以企業為主體的區域創新體系尚未建立起來。 第二,專利產權不少,但是高端創新的成果不多。2006年全市專利申請量9879件、授權量4872件,兩項指標都名列全省第四。但發明專利申請量僅553件,占專利申請量的5.6%。今年全省科技大會獲獎項目288項,全市只獲得了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 第三,科技人才不少,但拔尖人才不多。2006年底,全市人才問題94.6萬人,比上年增長12.7%,但高新技術人才嚴重匱乏,碩士學歷和副高職稱以上的高層人才僅15083人,占人才總量的1.59%。尤其是能夠領銜攻關、研發核心技術和產品的學術帶頭人更少,企業家隊伍和產業工人的科技素質也亟待提高。 第四,創新平臺不少,但開展創新服務的平臺不多。目前,全市建立了一批科技創新平臺,大部分創新平臺服務功能還比較單一,只是為創業企業提供場地、物業管理和一般的咨詢服務,缺少與科技創新信息、知識產權、創投資金和公共服務平臺的有效融合,對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缺乏有效支撐,對待業技術升級沒有形成強有力的輻射作用。 劉志庚由此得出的結論是,當前,東莞處于“雙轉型”的關鍵時期,進一步實施科技東莞工程,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節能降耗和環境保護,促進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讓自主創新真正成為撐起東莞未來發展的筋骨。 從“雙優勢效應”中突圍 東莞經濟的強勁發展主要源于改革開放早期的“雙優勢效應”。作為沿海開放的先行地區,東莞在全國最早承接了國際資本、技術和產業的轉移,引進了加工制造業;同時,土地、勞動力等資源豐富、成本低廉,市場開闊。 但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東莞發展中的“雙優勢效應”明顯減弱。隨著對外開放向全方位、寬領域、縱深化發展,許多地方在承接國際大企業和新興產業方面走在了東莞前面;東莞的土地、勞動力、能源等供給出現瓶頸,成本不斷上升,先進制造業的基礎薄弱,后發優勢今非昔比,東莞陷入了“雙邊緣化困境”:一方面,所引進的產業仍是以低技術含量、低附加值的加工環節為主,在全球生產網絡中處于邊緣位置;另一方面,產業成長空間受到擠壓,未能形成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尤其在自主技術和自有品牌處于落后地位,在國內生產體系中也處于邊緣位置。 對此,東莞人有非常清醒的認識和思路。 劉志庚指出,“雙轉型”首先要觀念轉型。為什么要轉型呢?東莞“三來一補”的原始積累是必要的,這個階段是逾越不了的,但目前東莞到了沒地、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的階段,如果引進項目還“來著不拒、饑不擇食”的話,東莞就完了。東莞的面積容納800多萬人已經是頂峰了,而現在東莞卻有1000多萬人,各方面管理跟不上,環保治安問題最終的解決是產業結構的調整。像東莞市區4個鎮變街道,農民變成了居民,已經城市化了,但是居民觀念、生活習慣沒變,每年大農歷節日卻有人在大街上燒紙錢。這也就是為什么提出“由初級城市化向高級城市化”轉變的原因。 東莞市委書記劉志庚: 經濟雙轉型的總體方向,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主導型轉向自主創新主導型,社會轉型的總體方向,則要加快推進初級城市化社會向高級城市化轉變。“雙轉型”體現了以全面創新為先導、體制改革為基礎、產業協調為支撐、內外并重為互動的東莞經濟發展新模式的總體框架。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