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合作:紓解可能的經濟瓶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9日 02:19 第一財經日報
馮迪凡 在中國GDP增速數年超10%之際,國際能源價格也在悄然暴漲,能源間的國際合作無法回避。 據國際能源署《世界能源展望2007》預計,到2030年,中國國內石油需求的80%需依賴進口。 這意味著,在未來二十余年中,中國在全球的能源合作,注定成為經濟外交的核心議題之一。 此外,如何在“環保”議題上更好同發達國家合作;在地區間安全方面,特別是在突發事件中,如何有效保障中國的海外能源利益,將成為中國在2008年能源多元化體系下的關鍵之舉。 能源多元化 2004年以來,中國開始逐步改變過分依賴中東石油的情況,建立新的能源渠道:在周邊開辟新的能源“絲綢之路”,并拓展和非洲、拉美的能源合作關系。 今年前9個月,俄羅斯對中國石油的出口比去年同期減少了10%左右。 俄方官員曾在北京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在擴大原油出口問題上,中俄雙方應有對國際石油價格不穩定性因素之考量,并為今后簽署合同協商出新的價格公式。 與此同時,里海地區能源輸出模式呈現新趨勢:中國同此區域中占儲量30%的產油國哈薩克斯坦以及占全世界天然氣儲量四分之一的土庫曼斯坦在上海合作機制框架下,能源合作勢頭迅猛。 2005年底中哈石油管道全線貫通,2000萬噸/年的原油運輸量為中國在石油進口路線上過分依靠馬六甲海峽開啟一條破解之路。 中土天然氣合作項目,在不久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訪問土庫曼斯坦期間得到了進一步保證:土庫曼斯坦方面表示,愿與中方共同努力,深化經貿合作,如期落實兩國油氣管線建設項目。 上述項目意味著在未來30年內,土庫曼斯坦每年將向中國出口300億立方米天然氣。 非洲擁有石油、天然氣、金屬和其他礦產品等資源,而中國在當地不附加任何人權和民主要求的外交政策也贏得了眾多朋友。 據歐盟資料顯示并預測,中國有32%的石油從非洲進口,且近年來與石油相關的投資總計達160億美元。 尚待觀察的環保合作 能源消耗與環境保護是與生俱來的矛盾體。 中國高速的工業化進程中,“不可持續”的危險也在日益引人警惕。 中國已表示,預計未來5年中,用于節能環保的投資將達3000億美元,占世界市場30%。 在2007年底的中歐峰會上,中方進一步明確了態度:同對“后京都議定書協議”寄予厚望的歐盟試圖和中方在氣候變化議題上達成共識。 在第三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后所簽訂的共同情況說明中,中美雙方也在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的應用,并在推進自然資源的可持續性方面表示盡快設立工作組開始規劃工作。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同歐美在環境保護方面的合作均為長期行為:歐洲投資銀行(EIB)對華提供5億歐元的25年長期貸款以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中美將在未來十年開展廣泛合作,以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 同樣令人感到鼓舞的是,在2007年12月1日開始公開的《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其中單獨列出對于能源國際合作方面的規定。 此外,中國可能在2008年設立專門能源監管機構,將從法律和體制架構上進一步完善“能源外交”內涵。 歡迎訂閱《第一財經日報》!訂閱電話: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廣州) 各地郵局訂閱電話:11185 郵發代號:3-21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