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煤炭業的未來出路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23:53 中華工商時報
-本報記者王秋君張華鈺 全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日漸枯竭,煤炭再次成為了各國的能源重心。作為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山西的煤炭資源已經僅剩能夠維持200余年的儲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越來越成為了中國能源安全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命題 本月初,醞釀已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并向社會各界廣納賢言,這部被外界認為是因國際原油價格飆升而在近期內催生的法規,力圖從根本上緩解中國目前因經濟強勢增長和能源緊張而產生的突出矛盾。對于山西來說,其煤炭儲量和產量掌控著中國基礎能源的關鍵命脈,但是《能源法》的未來實施能夠為山西煤炭帶來怎樣的境遇,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話題。 1932年,荷裔美國作家和歷史學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龍出版了他一生中最為重要的一本人文地理學著作《房龍地理》,書中在“東亞大半島———中國”一章中,房龍有這樣一段描寫:“對于現代貿易世界而言,中國舉足輕重,因為它擁有藏量豐富的煤礦和世界上第二大鐵礦。當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礦藏消耗一空時,我們仍然可以去山西省挖煤取暖。” 今天,全世界范圍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正在日漸枯竭,煤炭再次成為了各國的能源重心,而山西的煤炭資源已經僅剩能夠維持200余年的儲量,如何合理利用和有效開發山西的煤炭資源,越來越成為了中國能源安全中一個不容忽視的關鍵命題。 山西煤炭的現實困境 七十多年過去了,令房龍大為贊羨的山西煤炭經過了長期且大規模的開采,其產能已經達到煤炭年產量約占全國的1/3,年調出量約占全國省際間煤炭凈調出量的3/4,年出口量占全國的1/2,煤炭產量占全世界產量20%的規模。2006年,山西全年產煤5.6億噸,如果全部裝上火車,可以繞地球差不多3圈。 但是,如此龐大的煤炭開采和生產規模對于山西的經濟、社會發展來說卻并沒有給以顯著的改善,相反,幾十年來,山西由此而蒙受了巨大的損失。就經濟方面來說,由于山西煤炭產業一支獨大所導致的產業結構嚴重失衡,使其長期以來只能低價輸出能源產品,高價買進消費品。據統計,僅1980年至1988年山西流失金額就達654億元,而從1988年至2000年煤炭價值與價格嚴重背離期間,山西流失金額達1200億元。與此同時,由于稅收政策的影響,山西產煤越多,上繳中央的比重便越大。2005年,山西煤炭行業提供的增值稅和煤炭企業所得稅合計上繳中央185.97億元,占山西中央級稅收的72.9%。凡此種種,致使山西的綜合經濟實力長期居于全國倒數地位。而從資源環境方面來說,在山西15.6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各類礦區采空區的總面積已經達到2萬多平方公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城市大氣污染和新生兒缺陷率均居全國倒數第一。山西因挖煤、煉焦、發電造成的環境損耗,保守估計每年達56.71億元,建國后大力開采的20年間環境損耗價值總量約為1134.2億元。與此同時,近年來由于煤炭產能的高度擴大,山西煤炭的可服務年限也在不斷遭受考驗。2003年,山西按照當年的煤炭實際產能測算,在已探明的2000 米以內的煤炭儲量只能夠服務70年!為此,山西省大力限制煤炭產量,經過幾年的努力,限產終于有所成效。在今年10月底山西省國土資源廳召開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顯示,目前山西省煤炭保有儲量為2600多億噸,2004年至今,新探明的資源儲量有88億多噸,按照2006年全省煤炭產量為5.8億噸,每年消耗煤炭儲量12億噸左右計算,不包括新發現的煤炭儲量,可供應全省煤炭工業可持續發展200年左右。 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據國家煤監局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全國煤炭產量為23.3億噸,實際產能達25億噸左右,但全年社會需煤量僅為22.1億噸。至2006年10月,我國煤炭業5年內共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05億元,絕對投資總額比前九個五年計劃時期投資總和還多555億元。根據目前煤礦新建、改擴建、技術改造等情況,加上現有生產礦井的能力,“十一五”末我國煤炭生產總能力將超過31億噸,超出規劃目標5億噸。業內人士認為,僅憑2006年的煤炭產量,尚可以認為煤炭供需處于基本平衡的狀態,但結合現在的產能和猛烈的投資勢頭,過剩已比較明顯,其帶來的影響絕不能小視。 而就山西方面來說,據官方統計,目前山西僅登記在冊的大小煤礦就有3000余個,其中國有大型骨干煤炭企業10余家,從2001年到2004年的5年間,山西共生產煤炭15.76億噸,煤炭產量年均以6000萬噸的速度增長。2004年煤炭市場價格上漲后,產量又大幅增長,2004年為5.02億噸,2005年為5.5億噸左右,2006年為5.8億噸。有專家預測,如按這樣的幅度遞增,到2010年山西煤炭產量將超過10億噸,盡管山西一直致力于將年產量控制在7億噸警戒線之內。一方面是資源的日益短缺,另一方面卻是產能的不斷擴大甚至過剩,山西煤炭的長遠性、戰略性規劃已經刻不容緩。 與此同時,近幾年來,隨著石油和天然氣日漸枯竭,全世界對煤炭資源的需求量又開始大幅回升,中國、印度、美國等許多能源大國都不同程度地逐步將能源重心向煤炭傾斜,世界煤炭生產、消費和貿易因此呈明顯增長態勢。同時,煤炭生產和潔凈煤技術的進步和成熟增強了煤炭在能源市場上的比較優勢,導致發電用煤需求急劇增長,而且煤炭生產的國際化和海運成本的下降,也加速了煤炭國際貿易的發展,這勢必會刺激煤炭產業的再次擴能。 在此大環境下,若干年后,“當英國、德國和美國的礦藏消耗一空時”,山西省是否仍然有煤可以取暖?!這是山西的學者們普遍擔憂的一個問題。 治本清源刻不容緩 有分析人士認為,當煤炭市場低迷的時候,山西的煤炭產業度日如年,生死懸于一線,當煤炭市場高揚的時候,山西的煤炭產能又重度擴大,給社會環境帶來了重重考驗,說到底,是因為缺乏真正意義上的全局性、根本性、綜合性、協調性、平衡性、戰略性和長遠性的煤炭產業發展規劃。山西省煤管局一名老干部不無感慨地說,中國連煤炭部都沒有了,誰還能從宏觀上把握和指引煤炭產業的長治久安,僅靠一個省的力量來保證山西煤炭行業的健康發展,顯然勢單力薄。 事實也的確如此。近年來,山西省雖然在煤炭領域不斷進行各種改革和有益嘗試,譬如率先開出煤礦安全事故死亡賠償標準不得低于20萬元、對事故瞞報施以重典、淘汰規模以下小煤礦、征收資源補償費、煤炭可持續發展基金、有償出讓煤炭資源礦業權、提取礦山生態環境恢復保證金、提取煤礦轉產發展資金、實施大煤炭產業戰略等等,但是這種種努力卻無法從根本上保證和改善煤炭產業的安全和健康發展。 地方政府為了逐年翻番的經濟指標全力支撐煤炭行業的一支獨大,甚至會對煤炭開采中存在的一些違法違規現象漠視或回避,煤礦業主為了利潤最大化盡可能地降低投入,超采、盜采時有發生。在這種局勢下,山西雖然連連施行煤炭新政,但是資源浪費嚴重、能耗居高不下、環境重度破壞、安全事故頻發等等現象仍然無法得到根本上的遏制。 本月5日,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瑞之源煤業有限公司新窯煤礦發生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造成105人遇難,事故調查組在對礦難原因進行深入剖析時發現,該礦雖然“六證”齊全,但是卻存在嚴重的違法違規問題,譬如弄虛作假、非法盜采;違規作業、以掘代采;嚴重超員、層層分包;疏于監管、打擊不力等等。 據了解,該礦批準的開采煤層是2號煤層,2000年該礦改擴建時,將把煤倉布置到9號煤層,并將主斜井打到9號煤層,2004年,該煤礦改制,成為現在的瑞之源公司,9號煤層從2005年開始掘進,2006年2月開始生產,并通過井下打臨時密閉制造假象,井上圖紙和資料弄虛作假等手段逃避監管。11月21日、26日、29日,臨汾市縣兩級煤炭監察執法部門曾先后三次對該礦井下進行檢查,卻均沒有“發現”隱患。同時為加緊盜采出煤,礦方竟非法使用的非防爆機動三輪車多達54輛,此次的瓦斯爆炸據分析便是由此引起。同時該礦核定生產能力為年產21萬噸,去年超能生產竟達到年產50萬噸,超過設計生產能力一倍還多,而今年前7個月的產量就已經遠遠超出核定生產能力。另外該礦層層轉包、以包代管,將井下生產承包給來自河南、重慶以及當地的四個包工隊,而后又層層分包。事故發生后,在核查礦井人數時竟沒有找到一份全礦的職工花名冊。不僅如此,按照山西省煤炭管理部門規定,生產能力為21萬噸/年的礦井,井下作業人員每班不得超過60人,但該礦全礦井下工人多達447人。種種隱患的日益聚集最終導致了慘劇的發生。 事實上,僅今年一年,山西臨汾地區就發生三起重特大煤礦事故。今年3月28日,臨汾市堯都區余家嶺重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26人;5月5日,蒲鄧煤礦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8人;12月5日,洪洞縣新窯煤礦重特大瓦斯爆炸,死亡達105人。這三起礦難都發生在山西省臨汾市,而臨汾市煤田面積占全市總面積的75%!洪洞縣的這一次次礦難再一次將山西煤炭產業中急需根除的種種弊病暴露無遺:小、散、亂、差,安全、技術創新、環境保護、資源利用、工人的勞動強度等問題無疑是當前煤炭產業中最為突出的問題所在。這不僅是山西的問題,甚至也是中國整個煤炭產業中面臨的威脅。 煤炭安全生產只是一個方面,另據統計,目前山西省每生產100萬噸原煤,要動用250萬噸煤炭儲量,浪費280萬噸水,死亡3到6個工人。而山西全省有87個產煤縣,其中國家級重點產煤縣36個,這些縣域財政收入的60%以上來自煤炭。而就整個山西省來說,全省煤炭工業的收益占全省可用財力的50%左右。煤炭工業的安全、節約和清潔生產關乎山西全局。與此同時,我國的發電量有84%靠的是煤,近年來全球范圍內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日漸枯竭,國際油價越來越高,煤炭在我國能源中的地位更加凸顯。 但是在中國現有的能源法律體系中,擁有的包括《煤炭法》、《電力法》、《節約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四部單行法,以及相配套的一系列行政法規、規章和地方能源法規卻不足以使能源戰略的實施和國家能源經濟安全得到根本保障,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已經看到,“能源基本法的缺位已成為制約中國能源問題解決的‘軟肋’”。 能源法將塑山西煤炭話語權 本月初,《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出臺,在此之前的11月底,我國首部《煤炭產業政策》由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實施。山西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大省,在全國能源新格局中舉足輕重,這兩者的面世讓山西深感底氣充盈。 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中廣為外界關注的價格形成機制市場調節化一項,山西方面普遍看好。企業界的觀點是目前國內能源整體價格偏低,煤炭價格近年來雖然一路上揚,但是并不能完全體現其實際價值,而多年來國家指導價的施行更使市場杠桿失去了效應,這對煤炭企業的可循環發展和全社會實施能源節約帶來了很大困難。而價格形成機制以市場調節為主的實現將會推進煤炭資源重估以及增強企業盈利預期,可以把煤炭資源等同于一種非凡的實物資產,煤炭企業完全可以通過資源市場化的買賣行為來獲取收益。另外,這也將會讓煤炭資源的獲取,資源稅費政策改革的推進,資源補償、環境補償、煤炭行業技術改造,煤炭安全生產投入、煤炭企業職工的勞動保護以及醫療待遇等在煤炭企業的成本中完全顯性化。因此隨著煤炭資源的價值提升,煤炭價格也會不斷提高,將會增強市場對于煤炭企業提升業績的信心。 這樣的觀點在上周末很快得到了印證。6日,以西山煤電等為首的煤炭板塊逆勢全面上漲,分析人士認為,這一方面得益于國家《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對能源市場定價的提議,為煤炭行業未來業績的增長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另一方面,上月底國家發改委發布的《煤炭產業政策》提出,鼓勵以現有大型煤炭企業為核心,以資源、資產為紐帶,通過強強聯合和兼并重組中小型煤礦,并鼓勵大型煤炭企業集團的煤電路港一體化經營模式、鼓勵大型煤炭企業與冶金、化工、建材、交通企業聯營。對于大型企業而言,組建上述企業集團或者實施上述形式的聯營本身可以穩定利潤,并有助于經濟的平穩協調發展。而這一發展思路也意味著國家對大型煤炭企業收購小型企業的大力支持,煤炭行業的資源整合將加快步伐。政策面的大力支持使煤炭公司的投資價值呈現大幅提升的局面。 就山西的經濟發展來說,煤炭價格市場化無疑令其喜形于色,另一方面,《能源法》的未來實施也可以極大程度地緩解產能過剩局面。目前,山西煤炭產業中既存在產能過剩、生產能力閑置的問題,也存在嚴重的超能力、超強度、超定員生產問題,這進一步加劇了產能控制的難度。不日前發生礦難的洪洞縣瑞之源煤業有限公司和早些時候發生透水事故的左云縣新井煤礦均屬此類問題。而與產能過剩戲劇性對局的是全國煤炭市場供應偏緊的亂象。分析人士認為,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煤炭供求異地差異巨大,而運輸瓶頸依然存在以及優質煤種供應不足所致。《能源法》所呈現出的綜合協調性將充分改善這一局面,使實際供需關系在最短時間內呈現,有效緩解供需矛盾,進而改觀產能過剩狀況。 與此同時,按照國家在能源資源富集、符合大規模開發條件、對國家能源布局具有戰略作用的地區建設能源基地的思路,山西大煤炭戰略格局勢必會加快實施步伐。目前國家發改委發布全國13個重點建設的煤炭基地,山西省晉北、晉中、晉東三個基地位列其中。山西省的這三大煤炭基地基本涵蓋大同、寧武、河東、西山、霍西、沁水六大煤田和現有的十大礦區。現已確定三大煤炭基地建設規模及發展目標:到2010年,這三大基地煤炭產量將分別達到21000萬噸、11000萬噸和18000萬噸,全省形成兩個億噸級生產能力的特大型煤炭企業集團,一至三個5000萬噸級以上生產能力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此外,山西、內蒙古、陜西等省(區)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不低于120萬噸/年,同時也將改造三省出煤通道,提高運輸能力。這勢必會塑造山西煤炭無人能及的話語權。 民企渴盼公平競爭 相對于官方和學者們對于《能源法》能否全面打造山西煤炭產業新局面的考慮,山西的煤炭民營企業更加關心《能源法》是否能夠打破壟斷堅冰體現平等待遇。 近年來山西對煤炭資源進行了整合,卻出現了煤炭資源逐步集中到大企業手中,對很多中小企業則剝奪了對煤炭資源占有權的局面,這雖然在一定意義上有利于規模化、節約化開采,但是也對資源占有的不平等競爭和整個壟斷性資源開發行業的不平等競爭埋下了伏筆。在山西開征的可持續發展基金方面,國家為體現限小扶大的產業政策導向,基金征收標準按照煤炭生產企業產能規模設置了三檔調節系數:年產90萬噸以上(含90萬噸)的系數為1,年產45萬噸(含45萬噸)至90萬噸(不含90萬噸)的系數為1.5,年產45萬噸(不含45萬噸)的系數為2。這意味著45萬噸以下的小礦與年產90萬噸以上大礦相比,繳納基金的金額要多出一倍。與此同時,由于煤炭資源特殊的稟賦,其生產成本受地質條件、安全環境、運輸環節等的影響較大,這些因素差異致使礦產資源開發性企業在競爭中的優劣環境差別很大,不平等競爭比較明顯。另外,國家政策支持力度的不平等、擁有社會資源的嚴重不對稱也讓民營煤炭企業無法與國有大礦抗衡。僅就煤炭運銷方面而言,特別是在鐵路資源配置上民營企業完全無法與運銷網絡完備而龐大的國有大礦同日而語。 山西的民營企業們希望,《能源法》對于市場化原則的重申和公平、無歧視原則能夠徹底打破這種局面。 今天,山西省正在依托已經實施的《煤炭產業政策》,施行著再一次提高煤炭行業準入門檻、鼓勵組建大型煤炭企業集團、強力發展大型煤炭基地的新政,在未來一段時期內,山西一律停止核準(審批)30萬噸/年以下的新建煤礦項目,新建、改擴建礦井規模將不低于120萬噸/年,到2010年山西省計劃實現煤炭行業銷售收入達到3000億元,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穩定控制在0.8人以下,煤炭企業職工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的目標,初步建立起新型煤炭工業體系,實現煤炭工業真正的安全、節約和清潔生產。(19F1)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