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府早報:石油巨頭不承擔政策性虧損站不住腳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5日 15:32 天府早報
□曹林 中石油等壟斷國企每年那么多贏利,很大部分并非依靠市場獲得,而屬于壟斷特權中的"政策性利潤"。壟斷存在的最大合法性就是承擔“政策性虧損”,而且這種虧損已通過專營權得到了數十倍補償,國家賦予的壟斷權即是最大的制度性補貼,怎么能再向國家索取補貼呢? 雖然李榮融“央企賺錢擋都擋不住”讓承受著漲價壓力的公眾很郁悶,雖然幾個壟斷的石油巨頭把公眾錢包當提款機讓消費者很不滿,但近來國家一系列讓壟斷者“出血”的舉措還是給了公眾不小的安慰:先是擬向石油行業征收總計600億元俗稱“暴利稅”的特別收益金補貼公益和困難行業,再敦促包括石油巨頭在內的央企向國家分紅,預計今年能收到紅利500億元。雖然500億對賺了一萬億的央企只能算是毛毛雨,但好歹開始向國家“分紅”了。 可公眾還沒來得及回味這種安慰,還沒有看到暴利稅和紅利的影子,就聽到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再次向政府申請補貼的聲音:由于預計今年煉油板塊繼續虧損以及數十萬噸的成品油虧損進口,中石化和中石油有關人士表示,公司正在向政府匯報政策性虧損的實際情況,希望尋求政府的補貼。中央財政在前年和去年兩次出臺補貼政策,中石化分別得到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和50億元。(12月13日《中國證券報》) 這種一邊交紅利一邊要補貼的騰挪手段,很像從左邊口袋掏出一點錢,又找個借口把錢放到右邊口袋,左邊紅利出右邊“紅包”進。又像如今社會流行的“啃老族”,央企賺錢了,國家作為出資人本該分享紅利和特別收益了,卻沒想到反被“啃”上一口。 石油巨頭們以“政策性虧損”為由向國家財政索取補貼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石油壟斷企業是沒有資格喊虧損的。 從現實看,為了穩定油價和解決油荒,石油企業是承擔了一些“政策性負擔”,但這些負擔只是讓其少賺了一些罷了,而不至于有多大的政策性虧損。以中國石油為例,2005年利潤總額達1756億元,占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和的27%,其上市公司以1333.6億元凈利潤,成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從前幾天國資委“大當家”李榮融對央企“賺錢賺得發愁”的描述看,今年中石油賺的錢不會比往年少,去掉特別收益金和上交的紅利還能剩余很多利潤,虧損在哪里呢?至于煉油和賣油部分,那是石油行業系統內部分利的問題,不能總“啃”國家財政的錢。 何況,為了彌補企業煉油和進口中的“政策性負擔”,政府近年已提高過好幾次油價。 特別是今年11月份,更是大幅度提高了成品油價格,讓消費者承擔了相當部分成本。僅汽油漲價一項,消費者就多掏了數百億元給中石油,加上柴油、航空煤油和天然氣,中國石油千億利潤中有近600億元是下游企業和老百姓貢獻的—————下游企業和消費者承擔了這么多的成本,作為國有企業,怎么就不能承擔一點“政策性虧損”呢? 更為重要的是,為了維護市場穩定而承擔部分“政策性虧損”,本就是壟斷企業存在的合法性基礎,不承擔政策性虧損的話還要壟斷干什么? 壟斷有百般害處,既沒有效率又缺乏公平,既容易滋生腐敗又導致分配不公,既盤剝了消費者又傷害了社會公益—————但壟斷有一利,就是能通過資源的計劃調配避免市場失靈帶來的價格震蕩,在負擔某種調控成本中保持資源供給的穩定,不致出現大的資源短缺。正因為壟斷的這個好處,許多國家容忍了壟斷的弊端,容忍了壟斷傷害市場效率。顯然,中石油等壟斷國企每年那么多贏利,很大部分并非依靠市場獲得,而屬于壟斷特權中的“政策性利潤”。壟斷存在的最大合法性就是承擔“政策性虧損”,而且這種虧損已通過專營權得到了數十倍補償,國家 賦予的壟斷權即是最大的制度性補貼,怎么能再向國家索取補貼呢?這其中可能會有非常復雜的利益換算,但這是基本的道理。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