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萬北京人賭燕郊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00:15 中國經濟周刊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宋雪蓮/河北燕郊報道 有這樣一個地方: 距北京天安門30公里,距首都機場25公里; 城區內,有8所大學和20多個國家部屬單位;每5-10分鐘就有一趟公交車發往北京;跑在路上或停在小區里的私家車,90%以上都是京字頭的牌號; 10多萬常住人口中,90%以上來自北京,固定電話一機雙號:一個010,一個0316。 這就是被人戲稱為“北京編外郊縣”的河北省廊坊市三河市(縣級市)燕郊開發區(下稱“燕郊”),“不是北京的北京”。 這里,隨處可見的是“京東燕郊”這個模糊的名稱,初來的你根本無法判斷自己身在何處,而這里的許多人也有意無意地忽略著河北這個“尷尬”的身份。 面對絕佳的地理位置,當地政府部門也在謀劃著“天子腳下”的區域經濟發展布局,提出“變近(京)為通(京)、全面融入、依托北京、面向世界”的理念。 2006年10月21日,兩院院士、 北京市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北京在做整體城市規劃的時候,的確在考慮周邊的這些衛星城市。 隨著區域發展的需要,燕郊這個副縣級的開發區和首都北京,在某種程度上已經突破了行政區劃的限制,開始在規劃上打造共贏點。 盡管“燕郊將劃歸北京”的說法已經流傳了30多年,但燕郊融入北京的真正舉動卻是近幾年的事,其中,最大的“動靜”是從最敏感的房子開始,而這種“動靜”又在某種程度上讓“劃歸北京”的說法繼續流傳。 在許多人看來,“融入”的終點似乎就是“劃歸”。 燕郊在許多北京人心目中,是一個房子很便宜的地方。“到燕郊買房去”,已成為許多北京人的選擇。 到燕郊買房去 燕郊在哪里? 在全國地圖上就可以看到,河北廊坊市有三個縣市(三河市、香河縣、大廠回族自治縣)是河北省的一塊“飛地”——這三個縣市被包圍在北京市與天津市之間。與河北省其它大部分區域是分隔的。燕郊開發區便是三個縣市中距北京最近的三河市的一個省級開發區。 坐車沿著京哈高速出北京通州往東走,不到15分鐘,你就會看到一段無水之河。就是這條目前只能取沙而少有河水的潮白河,將岸的兩邊分成了兩個世界——西岸是首都北京,東岸則為河北燕郊,因春秋戰國時期地處燕國國都的城郊而得名。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煒曾向媒體介紹,雖然與北京咫尺之遙,但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北京和河北都沒有對燕郊進行過投資。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燕郊沒有形成任何工業基礎,直到文革結束,改革開放開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大量隸屬于國家部委的單位從三線回流,進北京進不去,陰差陽錯地進了燕郊,才為燕郊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中國冶金地質總局一局的退休職工鐘釩告訴《中國經濟周刊》,1974年,鐘釩所在的單位——原冶金部第五勘測大隊進駐燕郊,成為第一個在燕郊安家落戶的國家部屬單位。隨后,一些國家部委的科研院所陸續到來,讓“燕郊開始變得熱鬧起來。” 1992年,燕郊被河北省批準為經濟技術開發區,7年之后上升為省級。據鐘釩介紹,燕郊成立開發區的時候,由于缺少人才,就從每個部屬單位抽調人員,“我們單位還抽調了兩個,干的非常好。可以說,這些部屬單位為燕郊開發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我是眼看著燕郊發展起來的,2002年以后,燕郊陸續進行了大面積拆遷,蓋起了樓房,修整了道路。我們那時學車,就在開發區的路上,路又寬又平整,人和車都少。空氣也是出奇的好,天總是藍的。” 因為有著多家部屬研究院所的優勢,燕郊在國家一分錢沒有投入的情況下,開始努力將自己打造成北京東部一個重要的高科技產業基地。然而,人們對燕郊的認識,卻是后來從房地產熱開始的。 10萬北京購房者,使燕郊房價5年翻4番 “辛苦了大半輩子,終于在北京郊區買了套房子,收樓那天,我流著淚用顫抖的手掏出手機準備告訴家里人,這時手機突然收到一條短信:河北移 動歡迎你!” 2006年,這條帶點心酸的短信開始在北京和河北流傳。 “這短信說的就是我們。”一位在北京西三環附近上班、卻在燕郊買了房子的打工族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老家人還都以為我混得多么出息,已經在北京買了房子呢,其實一條河就已經把自己攔成河北人了。” 與北京有著巨大落差的房價、離北京很近的距離,以及買房即可落戶的誘惑等因素,都成為許多在北京生活、工作,有或沒有北京戶口的“北京人”在燕郊置業的現實選擇。 2004年,北京確立了“兩軸兩帶多中心”的多層次空間新發展模式,新城市規劃的出臺,使京城的經濟帶向東偏移,促進了以燕郊為代表的京東樓市發展。燕郊與河北涿州、固安等地有幸成為房地產市場的幸運兒。其中,燕郊尤為火爆。 三河市房產管理局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燕郊常住人口約25萬,其中有10多萬人在城鎮居住,全部是2002年以后買房入住的。在房地產購買和入住的人群當中,90%以上來自北京。 巨大的置業潮讓燕郊的房價快速攀升,從2002年的1000元左右/平米到現在5000元/平米的均價,5年內增長了4倍。即便如此,與北京動輒過萬的房價相比,燕郊的房價依然低得迷人。 “戶口讓我的孩子今后可以在燕郊上學,也讓我免去了回老家辦理相關事情的煩惱。”2005年就在燕郊買下一套住房的徐女士告訴記者,她當時購房的價格是2850元/平米,比她看好的北京通州的房子每平米便宜將近2000元。據她介紹,從2002年開始,燕郊的房地產就開始漸漸升溫了。“當時房價不過1000元左右,我的好幾個老鄉都買了兩套以上的房子進行投資,我已經屬于后知后覺了。” “買來自住的大部分是在北京創業的年輕人,或者是北京工作的中年人給外地老人買來異地養老。”燕郊某房產中介公司的梁經理向《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介紹,“2002年前后燕郊放量的樓盤以低層低密度的田園式小區為主,因此投資的比例也不少,全國各地的都有。不少人在燕郊的房子不下兩三處,不裝修更不入住,就放在那里等著升值。這也讓燕郊的好多小區入住率不足30%,有些小區甚至成為老年人集散地。” 2007年,燕郊樓市集中放量。最新的統計資料顯示,燕郊目前在售項目將近20個,其中不乏上上城、潮白人家、納丹堡這樣的百萬平米以上的項目。 “不是北京的北京” 燕郊一位地方官員對《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笑稱,與平谷、懷柔等北京郊縣相比,現在的燕郊更像是“不是北京的北京”。 走在燕郊的街道上,隨處都可以感受到北京的氣息。 連接北京和燕郊的930路公交車每隔三五分鐘就開過一輛,滿大街都是掛著京字頭牌照的小汽車,甚至連許多店鋪和單位的電話都使用北京的區號。 “別看這里現在歸河北,可早晚是要劃歸北京的。”在燕郊看房的“北京人”,聽到最多的,應該是售樓人員這句信誓旦旦的話了。燕郊一位房產中介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目前在燕郊購房落戶已經有了限制,現在不買,以后再想買房落戶就難了。“限制落戶,就說明燕郊有了劃歸北京的可能,要是無條件地落戶,人太多,北京想要也不敢要了。人多負擔大嘛。” “2004年底京哈高速路上的白廟收費站將拆除”、“2005年朝陽北路和兩廣路修通連接燕郊”、“北京地鐵修通到燕郊”、“2008年前潮白河注水”、“新七環將燕郊納入北京”,“機場路到首都機場只需15分鐘”、“社區配備開往北京的專屬班車”...... 盡管目前幾乎無一實現,但在房地產開發商打造的概念中,燕郊和北京似乎已經越來越近了,近得似乎一覺醒來,燕郊就屬于北京了。 超載的燕郊 “開發商售房時告訴我,電話有北京和河北兩套,接打都是市話。可是入住以后才知道所謂的北京號不過是交換機,北京的朋友打我家的分機號碼經常是無法接通,到頭來依然要掛長途。”在燕郊購房的徐女士說。而她的手機費,已經因為入住燕郊每個月至少增加了100元的漫游費用。 “1997年六小新建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預計到現在會有這么多外地人涌進來,你看,我們學校現在每個班級都70人以上了。這給教學和管理都帶來了很大的難題。”位于燕郊中心地段的三河六小的趙校長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學校難以承受大量移民孩子的到來。據他介紹,從六小分立出去的七小,目前情況也和他們差不多,每學期開學,都有很多嗷嗷待進的孩子。 “上個月一個周五的晚上,我領孩子上完課回家,大概是晚上9點左右,衣服還沒有脫完,整個小區就又漆黑一片了。”家住星河皓月小區的高揚(化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之前的幾天,家里幾乎天天斷電,而燕郊開發區供電局給出的說法是那幾天更換變壓器,以后就可以不再停電了。“但是誰想到停電卻越來越頻繁。而近在咫尺的樓盤工地上卻燈火通明。”經常性的停電現象改變著燕郊居民的生活習慣。多年不見的蠟燭又成了許多家庭的生活必備品。手機電池充壞,冰箱晃壞的事不時發生。住在紫竹園小區的郭先生至今心有余悸,不敢使用家里的臺式電腦,而專門買了筆記本。 40分鐘到國貿的便利交通是燕郊開發商打造的另一個概念。2007年以前,由于930班車沒有全天開通,出行的不便一度讓燕郊的白天冷冷清清。這樣的狀況在2007年930班車全天開通以后很快結束,但燕郊居民發現,自己真的很“北京”了。 “現在上下班的時候,我們已經和在北京擠公交一樣瘋狂搶座了,趕的點不好的話,連來3輛車你都不一定能有座。”徐女士說,很多時候不是北京城內的華貿橋、國貿橋堵車就是通州區北關堵車,堵上一個小時的也是家常便飯。40分鐘到國貿已經成了理想時間。 如果晚上加班趕不上930的末班車,則120多元的出租車費更讓在北京工作的燕郊居民苦不堪言;由于從燕郊返京大多是空駛,正規出租車大都不愿意去,很多時候只能打“黑車”。 930班車所屬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930班車從最初的10幾輛發展到現在的100多輛,仍然不能滿足燕郊人的出行要求。“現在燕郊置業的入住率只有30%左右就已經這樣擁擠了,真的住滿了,不知道交通會糟糕到什么程度。” 面積僅80平方公里的燕郊,隨著5年內10萬“北京人”的急劇涌入,相關配套設施捉襟見肘。這個置業的天堂正在失去它原有的亮色。 縮水的宜居品質 宜居,一直是燕郊引以為豪的地方。早晨清新的空氣、樓層低密度小的田園小區、整潔寬敞的馬路、40分鐘就到北京大望路的干凈大巴等,都曾使來燕郊看房的人一眼就愛上了它。但是,宜居的燕郊,似乎越來越遠了。 由于潮白河燕郊段常年沒有流水,河水(挖沙挖出來的地下水常年不干)臟且淺,大部分河床裸露成荒沙地,讓一些因為這條河而創意的地產,比如潮白人家、威畢歐溪谷、納丹堡等顯得有些滑稽。因為推窗迎來的,并不是河岸美景,而是隨風撲面的沙塵。 據記者走訪發現,燕郊的樓盤大體分為三大區域:燕順路區域、上上城區域和開發區中心區域。就居住的自然環境及樓盤設計來看,遠離工業區的燕順路地區因為距離潮白河和通州近,目前是燕郊最好的區域,甚至很多人都相信,那里會成為燕郊新的中心。 然而,從星河皓月二期開始,之后的納丹堡、美林灣、威畢歐溪谷等陸續在建,住宅樓已經越蓋越高了。巨大的利潤空間和瘋長的土地價格,使開發商忘記了這個區域休閑的特點,30多層的高樓群起而立,讓燕郊在一年之間就變成了一個大工地,只要有些許微風,漫天的塵土就隨時會讓你的滿身滿臉“層林盡染”。 記者在燕順路區域看到,這里的生活配套設施至今仍然基本為零,只是隨著民工的大量到來,一些小吃和便利店才有了人氣,但環境不如人意。居民購物要乘車輾轉到三、五公里遠的京客隆和行宮市場,有些大爺大媽甚至直接坐車到北京市大望路的沃爾瑪,往返數十公里從北京購買生活用品。很多在北京上班的人也會從北京買生活用品帶到燕郊,讓燕郊一度成為“睡城”。 位于燕郊正東102國道北側的某樓盤,廣告在北京曾經鋪天蓋地,一度在年輕白領心目中有很強的號召力。但是,幾百畝土地上蓋了近10萬套房子,30層左右的高樓間距只有四五十米,冬天一半以上的樓層不見陽光,已經把整個小區內部變成了一個天井,根本不通風。 燕郊的中心是迎賓路的公園附近,這里是燕郊目前最成熟的商業區、金融區和文化教育區。因為核心土地的稀缺性,這個區域只有北歐小鎮、百花家園、怡景苑等數個中等規模的已建成小區。 中心區域近年來人氣很旺,“步行街的商服已經從2005年的7000多元/平米漲到了現在15000元左右。”一位步行街的商戶告訴記者。但是越來越骯臟雜亂的市場,低矮低檔的小門市房,以及混亂不堪隨意漲價的摩的,四處亂擺的自行車和亂停的私車,還有油膩的露天大排擋和公園里甚至步行街上的糞便,都在提醒著人們,燕郊的房地產在發展,而有些東西卻嚴重滯后了。 停電可以換變壓器,路破可以重修、商服和學校可以新建,但是對燕郊整體環境的破壞,卻是永久的。 “如果說交通問題是北京、燕郊兩個政府之間的問題,那么,商業、教育、醫療等配套設施,就完全是燕郊自己的問題了,這些在規劃方面就要充分考慮。如果完全推給開發商,那就是管理上的疏漏。”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總策劃師楊保軍介紹,“基礎設施分為兩種,公共服務中的學校、醫療等是不賺錢的,政府一定要投資去建,政府不做就沒有。商業則是賺錢的,沒有需求的時候,商人是不會去的。所以這里還有一個博弈的過程,想居住的人希望商業成熟了再去居住,商人希望人住過去了我再去,這樣相互之間就會你等我我等你,沒有個五六年的時間不會熱起來。所以,公共服務設施政府一定要抓,而盈利性質的就給它時間讓它發育。” 據記者走訪了解,在燕郊置業的人群中,有人已經重新在北京租房居住;有人干脆就回到了北京的家里,只把燕郊的房子當作了升值的投資;還有的人在燕郊幾經選擇,還是決定在北京通州等地購買住房。 燕郊的“通京”夢 “通京”的努力 “居住在新區,就業在老區,必然對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像燕郊這樣單純依賴一條公交線路出行,勢必對交通造成極大的壓力,這一點,需要兩個區域的政府從區域經濟的深度去考慮,在思想上超越自己的管轄范圍,實行政府間的合作,來解決交通問題。”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總策劃師楊保軍建議,在道路交通規劃設計上,北京市和燕郊應該統一考慮,大力發展流量大的軌道交通,如地鐵、輕軌等,“雙方可以各修一半,然后進行銜接。” 針對燕郊在發展中遇到的基礎設施承載能力不足的問題,燕郊開發區規劃建設局副局長于才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這種情況已經引起了開發區的高度關注,他們正在加緊總體規劃的制定,并且聘請了北京市的規劃專家進行燕郊的規劃,“以使燕郊的規劃能夠和北京的規劃充分銜接”。于才軍表示,如果交通上的互相融通完成以后,燕郊真的就不是“近京”而是“通京”了。燕郊和北京的通州、順義緊密相聯,如何與這兩個地區協調發展,“我們有想法,但是具體能不能實施,什么時候實施,目前還無法說清。” “燕郊開發區的確有一整套規劃,他們也和北京市接觸了很多次。”三河市委宣傳部的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但是,很多情況我們要跟隨北京的規劃,比如預留地鐵口,得北京留了,我們才能準備去接,不能我們先留著等北京接啊。” 燕郊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許春聲在今年8月舉行的燕郊開發區建區15周年慶典新聞發布會上曾經介紹說,燕郊遵循區域經濟發展規律,已經提出了“變近為通、全面融入、依托北京、面向世界”的發展理念,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按照變“近京”為“通京”的理念,已經加快了基礎設施的對接,新建成的燕郊迎賓路北延工程將盡快與北京京平高速路完成對接,屆時,從燕郊到達首都機場的時間只需15分鐘,加上京哈高速公路、京秦、大秦電氣化鐵路、102國道復線等,使燕郊的進京通道增加到7條。在路通的同時,努力實現“電、訊、水、氣”等設施的資源共享,通訊、供電、公交均已建成河北、北京兩套網絡。 三河市市長張金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當前包括燕郊在內的三河市急需北京市支持的就是解決交通問題。需要北京市在審批、工程建設資金上給予大力支持,使三河市與北京有更多條交通通道,加強其與北京的交通聯系,緩解北京東部地區對外交通的壓力。 “北京在做整體城市規劃的時候,的確考慮周邊的這些衛星城市,但是具體的規劃進行到什么程度,目前領導們不在,我也不能明確地告訴你。”北京市規劃委負責宣傳的工作人員日前回應《中國經濟周刊》的詢問時說。 “規劃和夢想有好幾年了,但是實施起來應該難度不小,因為巨額的資金河北能出還是北京能出?”一位開發區工作人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 30年的“劃歸北京”夢 隨著大量北京購房者的涌入,許多問題并非僅僅靠燕郊“通京”就能解決。 擁有北京戶口的燕郊居民,因為“人戶分離”,醫保等社會保障體系難以對接,在當地就醫無法享受公費醫療和大病統籌。“家里的老人年高體弱,經常需要看病,但如果住院就得往北京市里跑,家人就要整天在燕郊與北京之間來回奔波折騰,上次我父親做手術,還沒痊愈,我母親就累病了。”家住星河皓月社區的王先生感到很無奈。 而沒有北京戶口的購房者,則有一部分心動于“燕郊就要劃歸北京”的傳言,期待著在燕郊購房而得到的戶口,有朝一日能隨著燕郊的“劃歸”而變為北京戶口。而深諳此道的開發商更是在這點上大做文章。 從歷史上看,建國之后,燕郊所在的三河市,便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而曾先后隸屬于今天的北京市通州區、河北省唐山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廊坊市。 國家住宅工程中心健康住宅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開彥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從地圖上看,燕郊深入北京市腹地,好像“很天然的”就是北京的一部分,但不歸北京市管轄。“我認為,燕郊的發展可以更自由些、放得更開些,使它受北京市規劃的影響,但是不受北京市規劃的管束,為其留下較大的自由度。因此,我認為從城市發展的規劃學上講,燕郊將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燕郊名義上是河北的一個小鎮,實際上已經與北京血脈相連了!”三河市市長張金波在談及北京與燕郊的關系時說。 燕郊開發區規劃建設局于才軍副局長向《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表示:“作為燕郊來講當然愿意劃歸北京,但是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不是我們可以決定的。” “燕郊要劃歸北京的說法,我小的時候就一直在傳,已經傳了二三十年了吧?!”一位開摩的的燕郊當地人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也就這些買房子的愿意相信。”他不屑地嘟囔了一句,開車走了。 歡迎訂閱《中國經濟周刊》,國內郵發代號2-977,國外訂閱代號:W5372,訂閱電話010-65363436,更多訂閱信息請登陸:www.ceweekly.cn。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