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武漢家門口分享特區經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6日 05:55 荊楚網-楚天都市報
荊楚網消息 (楚天都市報) 記者王孝武 蘇永華 實習生許佳艷 武漢的改革,如何走向深入?昨日,第五屆中國改革論壇上,來自深圳特區、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成都試驗區的代表,特地獻上了“特區經驗”。 【深圳特區】 牽手香港,雙城相融 深圳特區是我國第一個經濟特區。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李羅力介紹,隨著改革越來越深入,深圳與香港的合作也越來越密切。 今年5月,深圳和香港正式簽署共建深港城市創新圈協議。 通行方面,深圳市政府專門資助開通“深港創新圈”公務巴士,往返于深圳高新區到香港九龍塘和香港中文大學之間。深圳人憑智能卡無限制通行深港之間,近期已提上議事日程。即將修建的廣深港高速鐵路和在港深機場間架的跨海大橋,將使深港城市邊界逐步消失。 經濟方面,深港籌劃共同開發雙方交界的1平方公里地區,這可使深圳直接借鑒香港經驗,使香港自由貿易區模式向內地延伸。 教育方面,香港高校被允許可在深圳建獨立校區,投資超1億元的香港科技大學二期工程,已決定在深圳上馬。 【浦東新區】 摒棄多頭管理 從1992年設立至今,上海浦東新區已走過15年歷程。浦東新區發改局副局長蔣慧工說,浦東新區的綜合配套改革亮點多多,其在轉變政府職能上的探索,就是其中之一。 針對城市管理中多頭執法、擾民而管理效果較差的弊端,浦東新區實施了城市綜合執法管理體制改革,組建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將市容、市政、水務、城市規劃、環保、工商管理等700多項行政處罰及與其相關的權力,集中到一個部門統一執法。 新的體制使執法效率大大提高,破解了困擾城市管理多年的“多頭管理”難題。 浦東新區還著力推進權利運行公開透明的試點,對進駐市民中心的93個審批和辦事事項實現了電子監控,實施審批制度改革,精簡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加強批后監管、減少收費項目。浦東新區的行政審批事項已從原來的724項縮減到244項。 【天津濱海新區】 土地改革全國領先 建設用地不足,是很多城市面臨的發展“瓶頸”。如何把農業用地轉為城鎮用地,天津濱海新區的試點工作走在全國前列。 天津市發改委總經濟師李力介紹,濱海新區面積2270平方公里,農業用地就占了大約2/3,新區要發展,就需要把農業用地轉為城鎮用地。 新區采取了以宅基地換房等多種形式,引導農民向新城、中心鎮、一般鎮和中心村集中,實現“平房換樓房,土地換保險,政府長期補助”。 政府為拆遷戶提供回遷樓房后,農民自愿放棄原有的宅基地,由政府和開發商聯合組建開發公司進行整理,進行房地產或工業地產開發,并為失地農民繳納社會保險。 相應地,失地農民將拿到一個“永久性補貼證”,享有補貼權的人去世后,其權益可以繼承,但是不能轉讓。確保他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長遠生計有保障。 明年,新區范圍內300多平方公里的農村集體土地,將全部轉變為國有土地。 【成都試驗區】 “集中”推進城鄉統籌 “城鄉統籌發展,是成都試驗區最大的亮點”,成都市政協副主席何紹華介紹,他們的經驗主要是“三個集中”: 工業向集中發展區聚集。將原來規模小、布局散的116個工業開發區調整、歸并為20個工業集中發展區,集中度達60.2%; 推進土地規模經營集中。采取轉包、租賃、入股等形式,使土地向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中。已實施土地規模經營153.8萬畝,聯系帶動農戶123.5萬戶,占全市總農戶59.2%。 引導農民向城鎮集中。引導農民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全市共規劃建設600個農村新型社區,27萬農民已住進了城鎮和農村新型社區。 按上述原則,以“全域成都”的理念重新規劃建設試驗區,把行政區域1.24萬平方公里看成一體,城鄉統一規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