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醫改的民營化試驗能走多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 09:53 中國新聞網
以深圳的彈丸之地,何以吸納了全國民營醫療資本的三成之多?深圳醫改的民營化試驗能走多遠? ★ 本刊記者/楊中旭 11月10日是周末,但值班的醫生李敏還是一早9時就趕到深圳市深聯醫院平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第一件事是打開電腦,用鼠標輕點出當天需要家訪的名單,隨即,兩個產婦的名字出現在了新生成的頁面上。 “她們都是從總醫院轉診過來的!崩蠲粽f。 2005年底,深圳市衛生局對民營醫療機構解禁,深聯醫院董事長廖志仁抓住機會,讓自己名下的社康中心從4個變成了5個。多出來的一個,就是距離深聯醫院只有百米之遙的平湖社區健康服務中心。廖志仁說,總醫院現在的門診量大了,依托深圳衛生系統建制良好的雙向轉診平臺,平湖社康中心可以緩解總醫院的就診壓力。 廖志仁是解禁過程中,向衛生系統申請開辦民辦醫療機構1300人當中的一個。兩年前的那次解禁浪潮中,深圳新增了405家民營醫療機構,包括醫院、門診部、診所和社區康復中心。而深圳民營醫療機構在數量上的全國老大地位也進一步得到鞏固。深圳市衛生局局長江捍平告訴本刊,深圳市醫療機構已經超過2000家,民營機構達到了七成之多。另一個說法是,僅深圳一市的民營機構數量,就占據了全國1/3的份額。 民營浪潮 和絕大多數民營醫院一樣,廖志仁的醫院也是“大專科、小綜合”,被問起這家綜合性民營醫院的特色時,廖的回答是:創傷、產科、微創。作為龍崗工業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平湖街道企業頗多從事機械加工等生意,工人的身體創傷、尤其是手部微創就成為這家醫院的重要病源。僅僅 11月10日一天,創傷科的住院人數就已經達到了36人。 這家于2000年成立的二級丙等民營醫院盡管在衛生局備案為綜合性醫院,但當時并不是所有科室都獲準組建,例如深圳市衛生局一直嚴控的產科。而創傷和產科正是廖志仁興辦深聯醫院的理由。 根據深聯醫院行政總監陳全宜的統計,深圳人口比例嚴重失調,“好一點的城區為1:7,嚴重點的就是1:11!迸け姸嗟慕Y果帶來產科興旺的同時,處在遠郊的龍崗、寶安兩區產婦,卻不得不忍受大醫院的擁擠與高價。 “產科非比尋常,在嬰兒死亡率等關鍵指標上要求極其嚴格?紤]到深圳民營醫院的歷史還不夠長,技術條件暫時還不具備,深圳市衛生局一直沒有放開對民營醫院經辦產科的審批”。深圳市衛生局醫政處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在深聯醫院和鳳凰醫院各項硬件設施達標之后,終于在2003年8月20日瓜熟蒂落,首批獲得“母嬰保健技術執業許可證”。隨后,又有19家民營醫療機構獲此資格!按筢t院分娩要兩萬,我們這里剖腹產只要三千,順產只要一千五!标惾苏f。 低價策略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患者,到了2007年,深聯醫院平均每天的就診人數已經接近千人,年就診人次超過30萬,“可以說,我們在這里已經扎下了根。”廖志仁說。 在深聯醫院大發展的數年間,深圳市衛生資源的不合理配置也日益凸現出來。深圳市衛生局局長江捍平在2006年的一篇報告中這樣寫道:相對于深圳市人口快速增長的狀況,衛生資源配置明顯滯后于醫療市場需求。深圳市每千人口床位2.04張、每千人口醫生1.40人,遠低于北京(6.31張、4.21人)、上海(5.64張、3.24人)、廣州(6.22張、3.37人)等中心城市,處于全國副省級以上城市最低,甚至低于全國城市平均水平。 在這種背景下,深圳市民營醫療機構的井噴似已無可阻擋。盡管市衛生局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在幾個城區內分別規劃建設一家新公立醫院,在建的濱海醫院投資亦在數十億之多,但這顯然無法完全緩解“粥多僧少”的格局。早在2002年江捍平擔任衛生局副局長期間,就提出各區不再按行政人口限制民營醫療機構的準入數量,而是全部放開,只要達到分數的,一律批準開業。2005年8月,江出任局長,民營化大潮也就此拉開。 浪潮初始的兩年,帶給深聯醫院更多的卻是壓力。在它周圍,幾乎是一夜之間就出現了五六家新門診部,分流了至少20%的患者。“本來,我的目標是明年達到40萬就診人次的!绷沃救收f。 現實的壓力逼著這家已經打出品牌信譽的醫院變得更加嚴格控制行政成本,“現在我一個人,把行政院長、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長、宣傳干事的活兒全包了!标惾苏f。投資方也開始加大對技術人才、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同時在醫院收入總費用不變的前提下,削減患者用藥費用。在陳全宜看來,相對于周邊的門診部,深聯醫院的技術優勢和藥品優勢還是較為明顯,從長期看獲得更多患者垂青“不是問題”。 民資環境 在深圳民營醫療機構資本中, 上世紀90年代初,秉承市場經濟體制確立的東風,大批莆田人闖進特區,如今一家規模很大、廣告很多的一家民營醫院老板就是其中之一。當時,他租下一座部隊衛生所的一棟樓,開始了性病門診生涯,從而掘得第一桶金。隨后,該老板收購并購多家醫院,觸角也從珠三角拓展到了 但性病診所帶來的各種問題,諸如小廣告、假藥甚至黑診所,讓深圳市衛生局在1995年至1996年間縮緊了民營醫院的審批。在進行大規模整改后,深圳對民營醫療機構公開實施準入制:申請開業的民營醫療機構負責人在通過統一的業務考試后,由臨時從各醫院抽調的30名專家組成的審批委員會對其開業資格進行最后認定,透明度相當高。1999年,深圳成為全國第一個統一規范醫療制度的城市。 “深圳這邊的好處是,哪怕我是民營,但只要達標,該得到的一樣都不會少!绷沃救收f。陳全宜則說,起碼從硬件方面,深圳市衛生局對民營醫療機構沒有絲毫的歧視。5月9日,分管衛生的深圳市副市長李銘視察民營醫院時表示,政府對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一視同仁,請投資方放心,政府決不會也不準許搞歧視。而類似的表態,在大大小小各種場合,江捍平已經說了很多次。2006年,深圳市人民醫院一位醫務科長辭職,跳槽到一家民營醫院做院長,江就頗為贊許。 面對政府的透明化管理,民營機構的投資者中很少有人退縮,無論是已經完成原始資本積累的先行者,還是實力雄厚的后來者,都開始歡迎這種規范化管理。 一些民營醫療機構的后來者,更聯合一些正在洗脫原罪的先行者,展開了一系列挽救民營醫院信譽的誠信活動,相關的論壇、自律倡議、捐贈絡繹不絕。 衛生局一位人士告訴本刊,現在的民營機構已經具備相當實力,透明化管理壘高了這個行業準入門檻,帶給他們更多的是好處。民營資本方另一種解釋則是:深圳政府的不合理攤派微乎其微,這是內地無法企及的環境優勢。 一位從內地轉戰深圳的投資者告訴本刊,他的體會是,企業在內地很難做大做強。在他所在的內地,優秀企業鳳毛麟角,各種攤派讓他不堪其負;而在深圳,實力雄厚的企業太多,即使政府有些攤派,也可被眾多企業“聯合消化吸收”。 動力累積 盡管民營醫療機構的數量已經達到了七成,但深圳市衛生局人士也同時承認,其資本份額在整個醫療市場的盤子中甚至不足一成。人才、科研、歷史沉淀等先天劣勢,讓民營醫院仍然只能充當公立醫院的“有效補充”。 “我們處在艱難的爬坡期!鄙盥撫t院董事長廖志仁說。 相對于公立醫院醫護人員的實際收入,廖志仁表示,深聯醫院比內地高,比深圳低。 深聯醫院行政總監陳全宜2003年從江西轉戰深圳時,曾經請求原醫院放行,核銷他在當地的醫師登記,從而可以順利完成在深圳的注冊。但院方的答復是:作為副主任醫師,你可以走,但是要交還副主任醫師的3000元培訓費。急于與家人團聚的陳除了交錢,別無選擇。 “陳總監還算是幸運的!绷沃救收f,“一些比較權威的專家,內地醫院根本就不肯放給我們。”在他看來,現行《醫師法》有重大缺陷,因為醫師不被準許在異地注冊,除非得到原單位批準,“市場經濟條件下,這部法律仍在延續計劃經濟時代的規則”。而人才,恰恰是民營醫院發展的最大瓶頸。 在陳全宜離開之后,一些與他學術水平相近的同事紛紛成為主任醫師,遠在深圳的他卻在職稱問題上原地踏步。“雖說都可以評,但民營醫院醫生職稱上升通道不暢是眾所周知的問題,民營醫院的科研力量畢竟還無法與公立醫院相提并論”。 “在深圳市的范圍內,可以這么說,政府已經在職權范圍內最大限度地對民營資本予以了扶持。”廖志仁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換言之,當地政府已在硬件的平等上做足了功夫,而軟件上的一些缺憾,就已非一個副省級政府所能解決。 2003年,廖志仁曾經接近于成功收購馬鞍山市第二人民醫院,在與當地市委書記簽署了收購意向書之后,遭到了醫院上到院長、下到職工的巨大阻力。事業單位的鐵飯碗、福利待遇乃至灰色收入成為廖志仁所碰到的實際難題,“這也是更多民資喜歡收購企業醫院的原因,這方面的阻力總會少一點”。 隨著《深圳市事業單位改革方案》于2007年8月13日的下發,讓民營資本看到了進一步進軍公立醫院的希望。據深圳市體改辦郭小洲處長透露,在這份方案中,醫院成為位列學校等機構之后的第二批改革行業。改革完成后,深圳市公立醫院將取消行政級別,轉為雇員制!拔覀儸F在很少說什么了,只是在耐心地等待!绷沃救矢嬖V《中國新聞周刊》。 “從體制改革角度審視本次民資醫療機構的擴張,你可以發現,其中缺少‘醫改’成分”,郭小洲處長說,“問題是,現在深圳公立醫院資本份額占九成以上,直接改革未必改得動。” ★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