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500億斤后吉林省糧食綜合產能潛力依然巨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7日 13:39 國家統計局網站
吉林省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之一,在保證國家糧食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吉林省糧食商品一直保持在80%以上,高出全國平均水平20個百分點;人均玉米占有量、商品率、出口量、調出量都一直位于全國之首。目前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雖然已達50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但糧食增產的潛力仍有一定空間,潛在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增勢強勁。 一、吉林省糧食生產能力的比較優勢 1、土地優勢。吉林省地處松遼平原腹地,土地肥沃,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是我國的大糧倉。有常用耕地7000多萬畝,占全國耕地面積的4.9%,人均耕地面積 2.67畝,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53畝。 2、氣候優勢。夏季日照時間長,高溫多雨,為糧食作物生長提供了良好條件;秋季光照充分,多晴少雨,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糧食作物營養積累;這些都是發展糧食生產所需要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3、產品品質優勢 由于具備了土地優勢和氣候優勢,從而保證了吉林省糧食產品的品質優勢。 吉林省黃玉米是一年一季,色澤好,淀粉和蛋白質含量較高,適宜做飼料和工業原料,頗受南方飼料廠家以及國外客商的歡迎。這幾年吉林省玉米出口量占全國玉米出口總量的一半以上。 吉林省水稻是一季晚稻,因生長期長、溫差大、土質肥沃、雨水適量,故產出的大米色澤明亮、味香可口,頗受消費者喜愛。目前吉林省大米在全國市場上不僅銷售好,而且價格也比較高。并且已創出了自己的品牌。 大豆是吉林省的又一重要農作物。因為吉林省大豆純正、含油量高,因此也深受消費者的歡迎。 4、耕作優勢 一是吉林省90%以上耕地處于廣袤的松遼平原上,地勢平坦、連片,易于耕種,也有利于機械化推廣。二是糧食主產縣(市、區)糧食種植成本低。根據對榆樹、農安等5個產糧大縣的100個農戶的調查,每斤玉米的物化成本比全國同品種糧食生產平均成本低20%--30%。 5、人才優勢 多年來,吉林省憑借教育優勢培養了一大批懂生產技術、會管理的農業科技人才。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吉林省每萬農村人口中擁有農業科技人員是全國平均水平2倍多。人才優勢為吉林省農業的發展,特別是糧食生產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 二、吉林省糧食生產階段性回顧 從1949年建國到2006年的58年的時間里,吉林省的糧食總產量從1949年的91.8億斤上升到2006年的544億斤,增長將近5倍。 這期間,糧食生產大體經歷了從建國初期到60年代中期的徘徊階段、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末期的緩慢發展階段及進入80年代以來的快速發展階段。 1、徘徊階段(1949――1965年) 這期間有8年糧食總產量低于100億斤,有9年在100億斤以上。縱觀這17年的時間,經歷了土地改革、“大躍進”運動和三年自然災害。雖然這期間糧食產量有漲有跌,但是糧食總產量始終沒有大的突破。最高的是195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22.6億斤。最低的是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糧食總產量在80億斤以下。其余的年份都在100億斤上下徘徊。 這期間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年平均6228萬畝;糧食產量年平均99.7億斤;糧食畝產年平均160斤。糧食總產量的增長速度年平均0.84%。糧食種植結構是玉米、高粱、谷子和大豆各占20%左右。 2、緩慢增長階段。(1966年――1980年) 這一階段吉林省糧食總產量在99億斤到180億斤之間波動,最低的一年是1969年,糧食產量僅為99.8億斤;最高的一年是1978年,糧食產量為182.9億斤,這期間也只有1975年、1978年這兩年超過了180億斤,其余的都在180億斤以下。 這期間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年平均為5664萬畝;糧食總產量年平均為150億斤;糧食畝產年平均為265斤。這期間糧食播種面積呈逐年下降的趨勢。15年間,盡管糧食播種面積減少,但由于高產作物種植面積的增加,特別是玉米面積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從而使糧食總產量呈現出緩慢上升的趨勢,到1980年糧食產量達到171.9億斤,比1966年增長43.8%,年平均遞增2.63%。這期間玉米已經占糧食播種面積的68%。同時水稻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播種面積的比重占到了糧食作物的12%。而在建國初期與之并駕齊驅的高粱、谷子和大豆,三項作物合計占糧食播種面積的比重已經下降到13%。 3、快速增長階段(1981年――現在) 這一階段糧食總產量連續登上200億斤、300億斤、400億斤和500億斤四個新臺階。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政策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1982年包產到戶開始在全省鋪開,盡管當年遇上大旱,但是糧食總產量一舉突破了200億斤大關。由此糧食生產進入了快速增長階段。1983年是全省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第一年,糧食總產量一躍上升到295.6億斤,緊接著第二年又突破300億斤大關,達到326.9億斤。到1990年又突破了400億斤,1998年再創500億斤記錄,進入新世紀之后,2004年、2005年和2006年連續三年糧食總產量突破歷史新高,發展勢頭強勁。2006年糧食總產量544億斤,比1981年將近翻了一番,年均增長4.42%。 這期間吉林省糧食播種面積年平均為5454萬畝;糧食總產量年平均為376億斤;糧食畝產年平均為689斤。其中玉米和水稻播種面積分別占糧食播種面積的65%和15%,兩者合計占糧食播種面積的80%以上;玉米和水稻的產量分別占糧食總產量的73%和18%,兩者合計占糧食總產量的90%以上。而高粱谷子大豆播種面積合計只占糧食作物比重的12.5%,產量只占糧食產量的6%。 在經過了徘徊階段、緩慢增長階段和快速增長階段后的糧食總產量已達到500億斤的階段性水平。隨著黨在農村惠農政策的貫徹落實,農業科學技術和農業產業化的不斷發展、農民種糧積極性的不斷提高等因素的作用,吉林省糧食生產增長雖然還有一定的空間,但是,糧食生產大幅度增長的空間已經有限,如果不挖掘潛力,糧食總產量很難再登上新臺階。 三、糧食生產潛力分析 根據以上的回顧分析和判斷,吉林省今后糧食增產潛力的主攻方向應該一是提高糧食單產,二是擴大耕地面積。 1、依靠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提高單產 從橫向比較看,目前吉林省農產品科技含量只占46%,遠低于發達國家80%的先進水平。吉林省地處世界第二大“玉米帶”的腹地,可與美國玉米帶相媲美。但是,目前吉林省玉米畝產最高年份才是880斤,與美國等農業發達國家相比,玉米單產相差200斤左右,也就是說,糧食畝產尚有15%――20%可提高的潛力。據2006年10月,對吉林省樺甸市紅石垃子鎮小紅石子“國家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玉米示范田調查,樺甸市農業科技示范區30畝超高產田平均畝產已達2200多斤,如果大面積推廣先進品種及科學技術,可以說提高糧食單產,將對吉林省糧食產量的提高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假如在目前基礎上將玉米的單產提高15%,吉林省可增產玉米60億斤。 要確保提高糧食高產穩產必須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 從發達國家農業發展歷史過程看,現代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就是農田水利工程化,既完善的灌、排水系統,形成穩產、高產田。吉林省目前有效灌溉面積的農田基本占30%左右。建設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應根據吉林省水資源總量不足,時空分布不均的特點,加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建設。吉林省中部雨水比較充沛,西部降水較少,處于常年干旱的狀態。從吉林省糧食生產發展區域看,吉林省糧食生產的重點和潛力仍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因此,必須把解決中西部地區水資源不足問題擺在加快農業發展的突出位置,提高抗旱能力,確保糧食穩產高產田。如果把西部的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好了,估計對吉林省的糧食生產貢獻率則可提高10%以上。 2、開發土地后備資源擴大耕地面積 擴大耕地面積主要靠開墾耕地后備資源。據有關部門制定的“吉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披露,全省有1500多萬畝的后備土地資源有待開發利用,其中有宜農荒地有500萬畝。宜農荒地主要在吉林省的西部白城和松原,土層瘠薄,鹽堿化較重、常年干旱。若隨著哈達山水利工程、引嫩入白工程的立項與實施,逐步有計劃進行土壤改良,科學培肥地力,加強防洪、防護工程,可望獲得較大的農業生產能力。500萬畝宜農荒地通過整理改造、復墾變為耕地,就按近期平均畝產糧食800斤水平計算,可新增糧食近40億斤。 總之,依靠加強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科技進步提高單產、開發土地后備資源擴大耕地面積,吉林省糧食再增產100億斤商品糧是不成問題的。隨著省政府增產百億斤商品糧總體規劃的具體實施,吉林省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將顯著增強,巨大的糧食生產潛力將得以釋放,糧食生產將邁上一個新的階段性發展水平。 (來源:國家統計局吉林調查總隊)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