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2006年廣東能源供應和消費情況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18:05 國家統計局網站
內容提要:2006年,廣東能源供應保持穩定,能源消費不斷增加,單位GDP能耗下降2.93%。本文通過分析廣東能源供應和消費特征,針對節能降耗的嚴峻形勢,提出強化節能降耗工作,盡快發揮節能降耗政策和措施的效能,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2006年,面臨能源消費不斷增加,能源供應日趨緊張的矛盾,廣東通過采取廣開能源調進渠道等措施,能源供求矛盾得到緩解,促進了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 一、能源生產能力有限,對外依存度高 2006年,廣東能源供應量[注1]為19616.0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11.0%。其中,本省一次能源生產量4160.37萬噸標準煤,從外省凈調入11471.22萬噸標準煤,從國外凈進口3984.48萬噸標準煤。廣東一次能源生產量僅占能源供應量的21.2%,能源供應自給率低,對外依存度高。 (一)煤炭行業整體退出,能源生產總量減少 廣東能源資源儲量不大,相對集中的能源資源主要是分布在粵北山區的煤炭、南海海域的石油和珠江流域的水電資源。2006年,廣東煤炭行業整體退出,已無煤炭生產,一次能源的生產只有原油、電力和天然氣,生產總量為4160.37萬噸標準煤,比上年下降8.1%(見表1)。從能源生產總量的構成來看,2006年,原油、電力和天然氣的生產量占一次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分別為45.9%、38.4%和15.7%,原油和電力兩者合計比重高達84.3%,是能源生產的主要品種。能源生產總量減少的原因主要是煤炭生產行業的整體退出和原油產量的下降。 (二)能源調進總量快速增長 2006年,廣東繼續加強同省外的聯系和合作,擴大能源調進,能源調進總量17950.10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21.5%。其中,從外省調入12904.80萬噸標準煤,從國外進口5045.30萬噸標準煤(含廣東輪、機在外國加油量),比上年分別增長27.3%和9.0%。能源調進以外省調入為主,外省能源調入量占能源調進總量的71.9%,從國外進口的能源占28.1%。 分能源品種來看,從省外調進的能源以原煤、電力、原油和燃料油為主。2006年,100.0%的原煤、20.9%的電力、52.6%的原油和89.5%的燃料油需要調進,這四種能源的調進量占全部能源調進總量的比重高達77.6%(見表2)。 從外省調入的能源主要是原煤和電力,原煤主要從北方幾個產煤省份調入,電力以引進西部電為主。2006年,原煤調入量6754.97萬噸標準煤,電力調入量2010.36萬噸標準煤,同比分別增長8.6%和25.6%,占外省調入量的52.3%和15.6%。 從國外進口的能源主要是原油和燃料油。2006年,原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量分別為1665.92萬噸標準煤和1244.22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1%和下降16.2%,占進口量的33.0%和24.7%。 二、能源消費平穩增長 2006年,廣東能源消費總量19765.22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1.2%,位居全國第三(僅次于山東、河北),其中,能源終端消費量19058.60萬噸標準煤,增長10.3%。 (一)優質能源消費比重較大,電力是能源消費的主要品種 2006年,電力終端消費量9240.94萬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7.0%,占能源終端消費量的比重為48.5%,雖然比重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但仍然是能源消費最大的品種,其次是石油和煤炭。石油和煤炭分別消費6493.30萬噸標準煤和2405.96萬噸標準煤,占能源終端消費量的34.1%和12.6%,電力、石油和天然氣等優質清潔能源消費的比重高達82.9%,占能源終端消費的絕大部分。 (二)工業是能源消費的主要行業 1、第二產業能源消費增長較快,比重有所上升。2006年,一、二、三產業的終端能源消費量分別為436.03萬噸標準煤、12698.08萬噸標準煤和3697.18萬噸標準煤,增速分別為-5.4%、13.2%和6.1%;從三次產業能源消費的結構來看,一、二、三產業占能源終端消費的比重分別為2.3%、66.6%和19.4%,其中第二產業能源消費所占比重上升1.6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能源終端消費的比重分別減少0.4和0.8個百分點。 2、工業能源消費增長較快。2006年,廣東工業能源消費13195.5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4%,增幅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由于工業能源消費加快,工業能源消費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了66.8%,比上年提高1.9個百分點。 工業能源消費增長較快,主要原因是高耗能工業生產加速。2006年,全省紡織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等主要高耗能行業共完成工業增加值2398.56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22.4%;增長20.4%,增幅比全部工業高2.1個百分點。與此同時,上述高耗能行業的能源消費7474.17萬噸標準煤,占全部工業能源消費量的比重高達56.6%,增長15.6%,比全部工業能源消費增幅高1.2個百分點。 (三)居民生活用能比重微降 2006年,廣東城鄉居民生活用能2227.31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6.0%,比生產耗能的增幅低5.9個百分點;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為11.3%,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特別是私人汽車和家用電器的增加,居民生活用能結構正在變化。2006年,城鄉居民生活用能以電力為主,共用電1207.38萬噸標準煤,增長8.1%,占居民生活用能的54.2%。居民生活用能增長最快的是汽油,共消費257.67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31.3%。居民生活用煤和液化石油氣下降,其中,生活用煤下降19.2%。 三、能耗水平下降較慢,節能降耗形勢嚴峻 2006年,廣東節能降耗取得初步成效,單位GDP能耗0.77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93%,基本完成年初提出降低3%的計劃目標。但要完成“十一五”單位GDP能耗下降16%的目標,即年均要下降3.43%,廣東節能降耗的壓力不小。 (一)能源單耗水平較低,降耗空間有限 2005年,廣東單位GDP能耗0.79噸標準煤/萬元,比全國單位GDP能耗低35.2%。由于能源單耗水平低,下降的空間就相對有限,節能降耗的難度較大。 2006年,廣東單位GDP能耗為0.77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了2.93%,下降幅度排在全國各省、市、區第19位。單位GDP能耗的下降率只能說基本完成年初提出降低3%的計劃目標,離年均下降3.43%還有較大的差距。 (二)重化工業適度發展,工業能耗水平下降壓力增大 節能降耗的重點領域在工業。廣東正在適度發展重化工業,會帶動能源消費的增加,給節能降耗帶來較大的壓力。 2006年,廣東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8.3%,比生產總值增幅高3.7個百分點。其中,重工業增長18.9%,比輕工業的增速快1.5個百分點。經濟適度重型化伴隨而來的高耗能,使工業能源消費增長較快,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壓力增大。2006年,工業能源消費13195.56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4.4%,比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增速高出3.2個百分點。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為1.04噸標準煤/萬元,比上年下降2.96%,下降幅度排在全國各省、市、區第26位。工業能耗水平下降緩慢直接鉗制單位GDP能耗的下降水平。 (三)人口增長和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生活用能難以下降 2006年,廣東常住人口數為9304萬人,比上年增長1.2%,城鄉居民生活用能2227.31千克標準煤,比上年同期增長6.0%,人均生活用能239.39千克標準煤/人,比上年增長4.3%。 增強人們的節能意識,減少生活用能的浪費,提倡生活節能是節能降耗的一個重要內容。但是,從人們的生活習慣來看,居民的生活用能有一個慣性,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民的生活用能總量會逐步增加。正因為如此,居民生活用能下降難度較大。 四、強化節能降耗工作,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步伐 一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步使產業結構向低能耗、高技術方向發展。二要大力調整工業內部結構,提高高新技術制造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大力發展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品,清理和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行業,嚴格執行鋼鐵、電解鋁、水泥等高能耗產業的準入制度,不斷促進工業內部結構的升級和優化。 (二)推廣應用新的節能技術,提高能源利用水平 充分利用最新科技成果,走技術節能的路子。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節能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加大對先進節能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應用,促進節能技術產業化。鼓勵科研單位、企業和個人研發先進節能技術和高效節能設備,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 (三)強化節能降耗目標管理,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的監控 加強節能法規、標準的建設和監管。盡快建立健全節能法規,增強節能法規的可操作性。對鋼鐵、石化、建材、造紙等高耗能行業制訂強制性的能耗限額標準。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和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建立強制性產品能效標識和再利用標識制度,加強節能產品認證。加大節能執法力度,依法開展資源節約執法和監督檢查。認真貫徹GDP能耗公報制度,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定期向社會公布各地單位GDP能耗指標,把節能降耗指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領導干部政績的評價考核體系。加強對重點耗能企業節能工作的指導和監控。對廣東開展“雙千行動”的重點耗能企業,特別是列入國家千家企業名單的26家企業進行跟蹤管理,督促企業按照要求提交能源審計報告和節能規劃。指導企業積極行動起來,加大對節能降耗工作的投入,建立節能激勵機制,確保完成各項節能目標。 (四)加大節能降耗的宣傳,提高全民的節能意識 節能降耗的宣傳要面向社會,深入基層,貼近百姓。要將節能知識納入中小學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和技術培訓體系。各新聞媒體要充分發揮各自優勢,擴大節能宣傳。各地每年要組織開展節能宣傳周活動,通過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動員社會各界廣泛參與,使節能成為全體公民的自覺行動。 (來源:廣東省統計局)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