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長沙6.8億民營資金“下鄉”獲雙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 08:39 長沙晚報
自今年3月28日長沙啟動“百企聯百村、共建新農村”活動以來,得到了500多位民營企業家的響應。民營企業家們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村企合作,為加快富民強市、促進我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貢獻力量,成效日漸顯現。據統計,去年以來,全市共有138家民營企業與129個村實現了對接,對接項目達167個,投資達6.8億元,捐資達2100萬元,新安置勞動力10473人。 村民腰包鼓起來了 [事例]長沙縣國進農產品合作社與該縣高橋鎮維漢村進行了企村對接幫扶。通過幫扶,維漢村去年農民收入新增加40萬元,農民既能獲得600元/畝的租金收益,還有工資收入。豐日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采取村民土地入股的形式組建“上豐生態農村合作社”,成立“福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簽訂富硒紅薯種植合同4000余畝,幫扶村的農民每畝可獲純利3000元。 [見證]“蔣埠江村是瀏陽桂星竹業有限公司重點幫扶村。‘桂星竹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我們村也富起來了。”瀏陽市七寶山鄉蔣埠江村村委會主任鄧崇槐滿臉喜悅地說。同村村民張文武說,以前一家6口從事杉木加工,年收入僅為二三萬元。后來開展楠竹加工,今年上半年加入“桂星楠竹”生產加工專業合作社后,如今一家人就可以在家從事半成品的楠竹加工制作,收入也增加了許多。 鄧崇槐算了一筆賬:2006年,“桂星竹業”收購竹簾,全年為山區農民增收2896.39萬元,比農民過去賣原竹增加附加值2241萬元。2006年村里人均收入達3600元,其中楠竹及其制品收入占60%以上。 我們企業也發展了 [事例]湖南湘豐茶業(集團)有限公司與長沙縣金井鎮脫甲村對接后,成為當地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力量。“湘豐集團”采取“訂單農業”方式,為農民提供了一條穩定的創收渠道。2006年,該集團銷售收入1.5億元,全年發放周邊農民職工工資和勞務工資1100多萬元,兌付收購資金4400多萬元,實現了企業和農戶的雙贏。 [見證]走進望城縣新康鄉金成水鄉生態種養基地,映入眼簾的是四方魚塘、平坦的鄉間水泥小路……寧靜而幽雅的農家生活,讓人心曠神怡。這里曾是一片荒棄的湖面。“金成水鄉”總經理王成是土生土長的新康鄉六合圍村村民,在外闖蕩做生意小有積蓄后,他回家鄉投資建設“金成水鄉”,從起初的鄉村養魚和供“城里人”釣魚,到現在的鄉村生態種養基地。“周末從城市過來休閑度假的人特別多,生意不錯。今年年收入預計可達近200萬。”王成說。 作者:記者 王潔 通訊員 傅純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