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林希:天津離精神大都會尚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7日 00:32 《小康》雜志
不管其它的城市多么繁華、現代、舒適,天津還是那個講吃講喝、低調、務實、酷愛現實生活的天津。 今日天津,正在進行一場翻天覆地的城市改造;兩種路徑、兩種機制的兩個城區之間,是歷史和現代的交融。而我們只有通過親歷了天津幾十年發展的老人的口中才能夠拼湊出那個具有600年歷史的中心城區和市民的具體影象,于是我們找到“天津閑人”林希——這是一位1935年出身舊中國買辦之家,如今與馮驥才一起被稱做津味小說“雙幟”的作家。 《小康》:在外地人眼里,天津人是怎樣的形象出現? 林希:“衛嘴子”,是中國人對天津人的總體界定,它對天津人的性格特點做了最根本的概括。天津人能說,愛說,天津人語言表達能力強,這是個優點。善于挖掘語言潛能,更是天津人的生存本能。天津人說話表情活潑,話語幽默,語音動聽,內容豐富。天津人被稱為“衛嘴子”,還有第二個原因,那就是天津人見多識廣。從九條大河來的人,也算得上是來自五湖四海了,后來再加上開埠通商,辦洋務,天津又成了一個開放城市。這里也產生了無數天才的嗓子和幽默大師,張壽臣、馬三立、劉寶瑞、侯寶林、蘇文茂、馬季、馮鞏、郭德剛,只有天津人才能給大家這么多關于生活的快樂。 《小康》:天津人的性格特點是什么呢?怎樣的外部環境形成了這樣一些特點? 林希:天津地域文化在形成過程中,在兼容和吸納了京都文化、燕趙文化和齊魯文化的同時,也融入了江浙文化和閩粵文化。北方人的粗獷豪爽與南方人的精明干練,都對天津民俗的人文性格形成,產生了主要的影響。碼頭文化的流動性,賦予天津人更多的開放性和兼容性;碼頭文化的競爭性,賦予天津人更多的危機意識和較強的求生意志;碼頭文化的多元特征,則賦予天津人更多的自由精神和適應能力。 現在外來人印象中的城市符號只是狗不理包子、大麻花等津味小吃,在“超級女聲”、“夢想中國”等風靡全國的草根娛樂舞臺上,又有多少選手自稱是天津人?天津并不是一個特別時尚的城市,沒有原創性的時尚符號,沒有領先全國的時尚風潮。 而且天津是一個平民城市,天津人安于做平民,而且安于世世代代做平民。天津人認為做老百姓最好,過小日子,是天津人最高的人生理想。 《小康》:從《大公報》、《北洋畫報》的創立可以得知當年的天津傳媒業是十分發達的,可是現在在全國范圍來看,天津文化傳媒業的發展已遠遠不及其他的省市。 林希:傳媒可以代表一座城市的氣度和品位,長期以來,天津文化醉心于自娛自樂、自產自銷的情調之中,導致天津文化性格逐漸枯竭萎縮;長期以來,天津文化受制于單一的官方意識形態,而缺乏自發的、活躍的、多元的、民間的文化發展氛圍。所以這么多年過去了,恐怕天津是全國唯一個能看到年輕小伙蹲在天橋下面看人打牌看8個小時的城市。天津也有酒吧街,但是卻沒有北京后海、三里屯以及上海衡山道、新天地那樣的品味和氛圍;天津也有多家古玩城、舊書市,但是卻沒有類似北京、上海那樣的特色民營書店。唯一令外地人羨慕不已的,或許就是那些散布在老城一帶大街小巷里的相聲園子了。 《小康》:您認為天津未來的發展面臨的問題有哪些? 林希:天津的社會土壤不會大量產生精英人物,即使產生了,也因水土不服,很多人會選擇離開天津,但一出去就成名了,或者一出名就出去了,因此也就有了一種奇特的“天津人流現象”。另一方面,天津人的不思進取是政府在大力推進城市運營中所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問題。在建設物質大都會的同時,天津建設精神大都會的路途還很漫長。
【發表評論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