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畝352萬元 不是地王也瘋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2日 06:42 經濟視點報
8月17日,鄭州市國土資源局三樓拍賣大廳,經過3小時40分鐘113輪的現場競價,又一塊天價地產生。 該地塊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入口航海路北,朝鳳路西,土地面積143612.1 平方米。 該地塊被鄭州世紀長城置業有限公司以7.57億元摘得,每畝地價合352萬元,比起拍價提高5.7倍。 □經濟視點報記者 郭春江 日前,鄭州一塊地拍出每畝450萬元的天價,成了這幾天鄭州樓市的頭號新聞,也成為眾多市民議論的焦點話題。 “這么高的地價,房價看來還是要猛漲。”鄭州市民擔心天價地的出現會繼續推動房價的新一輪上漲。 如果說環線內拍出每畝450萬元的天價,讓社會各界噓聲一片的話。那么,經濟技術開發區拍出每畝352萬元的價格,也足以讓人大跌眼鏡、嘆為觀止了。 瘋狂的352萬 8月17日下午,在鄭州市國土資源局三樓拍賣大廳舉行的一次拍賣中,一宗215畝的土地,再次上演了開發商拿地瘋狂。 本次拍賣地塊位于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入口航海路北,朝鳳路西,土地面積143612.1 平方米,容積率3,規劃為居住用地,使用年限70年,起拍價格為11296萬元,每畝合60萬元。經過3小時40分鐘113輪的現場競價,最終被鄭州世紀長城置業有限公司以7.57億元摘得,每畝地價合352萬元,比起拍價提高5.7倍。 按照規定,參與競拍的單位須在規定時間內向鄭州市土地儲備中心交納保證金5000萬元,實力弱的開發商根本無力參與競拍,即使參與競拍的開發商,面對資力雄厚的開發商也是望地而嘆、無可奈何。最終,本次拍賣只有8家開發商參加,結果,又出了一個天價。 “上半年,政府公開上市拍賣的居住用地僅有六宗,且全部落入鄭州大型房地產開發商囊中,沒有實力的開發商根本分不到一點羹。有限的土地供應被少數大地產商壟斷,也控制了樓市的價格走勢。”鄭州市永威置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馬水旺告訴記者。 進入下半年以來,鄭州房地產市場似乎變成了河南新地王的“血戰場”,開發商拿地記錄一次次被刷新。鑫苑(中國)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苑)花了1.115億元買走了位于建設西路北、伏牛路西,面積約24.8畝土地,450萬元/畝的價格位居河南榜首;剛剛被鑫苑摘走的合作路新地塊446萬元/畝的天價也讓人目瞪口呆,鄭州土地價格像服用了興奮劑般瘋漲,變得炙手可熱。如此頻繁出現天價地,房價不漲也難。 鑫苑已經不是首次摘走天價地了,去年就與河南省會鄭州其他幾家大公司爭得不可開交。 如果說鑫苑不計成本儲備土地是為了完成其上市計劃,那么,其他開發商推高地價和樓價,可以直接影響其土地儲備以及開發前景的估值,可以直接為其帶來超額的土地收益和高額的開發利潤。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開發商認為,這樣的透支多少有些瘋狂,但不管怎么說,拿地的開發商都是在進行一次“豪賭”。 賭出來的天價地 7.57億的價格與全國的“地王”相比,難免顯得單薄,但總體說來是一丘之貉。 “我原先想到這塊地可能最后價格不低,但絕沒想到會高出這么多!”一位參加當日競拍的開發商副總說。 該副總認為,動輒上億元的拿地價格讓開發商面臨的無奈之處就是要面臨市場的重新洗牌,如此高的拿地價格不是所有的開發商都可以承受得起的,一些中小開發商在新一輪的拿地大戰中必然面臨出局的危險。 他告訴記者,土地招拍掛市場上的土地之爭,從本質上講就是對未來房價的預期之爭。在激烈的角逐中,按照“價高者得”的原則,新地王產生了,其得主就是預期未來房價最高的開發商,或通俗地說就是“賭”未來房價最高的開發商。 地價的不斷上漲不但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房價上漲,而且對一個項目而言,它的價位也往往影響到周邊項目價格的定位,這就必然帶動一大批樓盤價位攀升。 當新地王樓面地價紛紛趕超在售房價時,新地王的獲得者為了自己的利潤空間,在房價問題上就如同“過河卒子”,自然是只能進不能退了。 兩年前,3000元/平方米的價格已經算是很高,而現在購房者則在努力承受著超過4000元/平方米的房價。市民的承受力會不會隨著房價的高漲持續增強呢?一直“喊打聲”不斷的房產調控又如何承受房價的逆風飛揚? 從8.31大限過后,政府相繼出臺的調控政策對土地供應產生巨大影響,開發商不得不以資本囤地來維持開發經營活動,表面上是為了應對未來增長的需要,實際上是對土地稀缺和地價上升的恐懼,有的甚至不惜血本拿地。過去曾經伸展自如的中小開發企業,如今已經越來越“吃不開”,甚至連拿地都成了天大的問題,“無米下鍋”的尷尬很可能指向被淘汰的命運。于是,面對一塊體量小、總地價低的土地,小開發商蜂擁而至,竭盡全力拼大企業或者抱團“抵御寒冷”。 就算“米”的問題解決了,命運也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由于抵抗風險的能力較小,一旦市場不能達到他們的預期,那么今天的“賭博”只能算是“飲鴆止渴”。 這對地方政府而言也是利益攸關的,因為可以大幅增加土地收益,故而樂此不疲。 “賣地財政”催生天價地 “物以稀為貴”。 將稀少的東西儲存起來,“奇貨可居”之后,然后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釋放,便貴到極點,井噴成“畸形”之物。在一個依賴資源“稀缺性”來賣高價的經濟領域,誰掌握土地資源,誰就可以獲得土地價值規模效應的最大化。 “土地成交價格越高意味著政府的稅收的增加,在政府越調控房價格越高的形式下,政府面臨兩難選擇,即:壓制房地產價格,就要損失國庫稅銀;限制土地出讓,使用招拍掛形式進行土地交易,緊握土地出讓權,損失普通百姓利益,提高國家稅收。權衡再三,只能選擇后者,而且在這個行當里干得相當賣力。”一位有著十五年開發經驗的開發商告訴記者。 其實,政府這種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賣地運動,是一種明暗交織、錯綜復雜的博弈,“賣地財政”也成為各地政府經營城市的“黃金法則”,天價地就是在“賣地財政”指導下催生的社會怪胎。 政府高價賣地無異于“殺雞取卵”,十分荒謬,一度遭到社會的質疑。 “這種人為推高地價的做法,是有違市場運作法則的,并不是真正的市場供求關系形成的結果。過于急功近利,反而會導致欲速則不達或過猶不及的結果。”一位屢次在土地拍賣市場失意的開發商向記者訴說地價推手帶來的危害。 該開發商認為,城市化進程既要加快步伐,更要量力而行;既要考慮當前利益,更要謀劃未來可持續發展。土地資源并不是簡單的商品,而是關心到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具有公共產品性質。也因此,許多國家政府都會對土地資源分配與流向做嚴格控制,將其中相當比例的土地用于建設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全國人大也應當盡快修改完善《土地法》,對土地供應制度做出明確規定,而不是簡單的一賣了之。只有引入更多的土地供應方式,形成多元的土地供應市場,以全新的土地供建體系來疏解百姓的住房焦慮,當是保障百姓居住權的務實選擇。 “要穩定房價,就必須先穩定地價。”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放任地價高漲的情況下,如何調控也擋不住房價水漲船高,而要穩定地價,就必須改革單純講求“價高者得”的土地競拍出讓方式,政府也應當改變目前的“賣地財政”的經營城市方式。 政府是瘋狂的,開發商是瘋狂的,地價是瘋狂的,房價也是瘋狂的,老百姓卻瘋狂不起來,只能瘋掉。如果地方政府不加節制地濫用土地資源的經濟屬性,誘導房產商爭奪土地的瘋狂風潮,后果難以想像。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