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媒體日前援引知情人士的說法稱,食藥監管一體化改革將列入本輪大部制改革的議事日程。食品藥品監管“大部”或將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與現由衛生部管理的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合并,并吸納分散在農業、質檢、工商、商務、衛生等部門的食品藥品監管職能,成立正部級的國家食品藥品安全監督管理總局。
不過,業內專家則普遍指,食藥監改革的好壞與部門大小無關,最關鍵還是在于改革職能部門的機制。
新大部意在實現監管一體化
“有關食藥監大部制的改革已經傳了很久了。”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如是說。不過,在方案沒有最終出來之前,于明德不愿就草案置評。
依照媒體披露的草案,食品、藥品的監管將完全實現職權一體化,且改革明顯有別于上一輪的大衛生部改革。
2008年,因“管理不力”且出現重大窩案,國家將藥監局重新劃歸衛生部管理,但食品與藥品的監管職能依舊沒有得以就此厘清。
當時,餐飲的日常監管到了藥監局,但部分食品的監管職能依舊在衛生部。藥品監管方面,流通領域是藥監與商務部在分頭管理,藥品廣告的監管也依舊是存在工商、藥監、廣電等多個部門多頭管理的問題。
而在業內專家看來,食品、藥品生產經營根據其屬性而言,是一個全周期的完整鏈條,但是由于種種歷史原因,在我國,食品、藥品安全的監管被人為地劃分了生產、經營、消費等多環節,各種職能散落在多個部門。如此形成了多頭管理和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體制。
當然,一些地方已經在為改變這一現狀而嘗試新的監管體制。作為中央大部制改革試點城市的深圳,就已經成立了衛生和人口計劃生育委員會,統籌食品、藥品及計生工作。此外,上海也在為其的食藥監大部制改革做準備。上海社科院目前已經提出了一個借鑒新加坡醫療管理模式的“中部制”方案。該方案也打算將計劃生育與衛生行政部門合并。
專家指效率與部門大小無關
依照一些呼吁食藥監改革的專家的說法,因為食品藥品管理體制的混亂,國人已經為此埋了不少單。比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以及毒膠囊問題,都是一個個非常典型的部門之間相互推諉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
不過,也有專家指出,部門大小與監管效率無關。
“我們不能簡單地把問題歸咎于多頭監管的問題,單獨監管和多部門監管都可以出現滿意的監管結果。現在之所以出問題,主要是機制的問題,是執政理念的問題。”國醫藥技術市場協會藥用輔料技術推廣專業委員會主任宋民憲在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直言。
宋民憲還指,近年來有關藥監系統究竟應該采取屬地管理還是垂直管理的爭議不斷,但“難道地方政府一定會采取地方保護么?垂直管理就不會出現問題么?”宋民憲進一步指出。
公開資料顯示,國務院于2008年,也就是上一輪機構改革期間取消了省以下食品藥品系統的垂直管理。依照現行的食品安全法和藥品管理法規定,食品和藥品的安全管理實行的是地方政府負總責的原則,意即實行地方分級管理的屬地原則。
南都記者 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