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0日15時,發展改革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認清形勢 妥善應對 保持價格總水平基本穩定”進行現場解讀,并回答網民提問。
[網友 磚家]農產品價格上漲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中間環節加價偏多,農民實際上并未得到漲價的實惠,而城市低收入群體生活壓力加大,如何化解這一矛盾?
[周望軍]也是當前議論比較多的問題。今天網上有一個消息追蹤產地是9毛錢的蘿卜,到消費者的餐桌上賣3塊。我們的蔬菜流通環節所占成本偏高,占到50%,甚至三分之二。我看了央視專門有一個土豆價格報告,當地收購價是9毛,到北京2塊,漲了50%左右。現在的問題不完全是說價格上漲農民沒有得到實惠,只是得到的實惠少。比如說土豆去年是0.45毛,今年是9毛,這也得到了實惠,但他不如流通環節得到的實惠高,這也是事實,這些因為環節多。那個蘿卜的報告是換了5次手,就加了5次價。所以要減少流通環節的倒手次數,鼓勵農超對接,就是超市直接到農民手上采購。
第二,就是農民本身的問題,因為他們一家一戶沒有談判的基礎,建議農民組成蔬菜合作社,一個縣組成一個蔬菜協會跟若干超市采購單位進行談判。
第三,要整治亂收費的現象。很多城市為了綠化、美化,“退市進超”,超市的價格比路邊攤的價格要高,我們要整治超市的收費。另外,不是城市的核心景觀區也沒有必要“退市進超”,像一些小地方就沒有必要這樣搞,這是一個逐步整治的過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