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中國經濟周刊第3期封面圖。中國經濟周刊第3期封面圖。

  【封面故事】僵尸企業生存實錄

    《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 謝瑋丨北京報道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清理處置“僵尸企業”被看做是“去產能”的“牛鼻子”。

  什么是“僵尸企業”?

  根據官方表述和業內解讀,應該是指沒有競爭力和盈利能力,低效占用資源,特別是依靠財政“輸血”、銀行貸款存活,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

  有學者還給出了量化指標:那些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每股收益連續三年為負數的公司,都可以稱為標準的“僵尸企業”。

  央企則被看做是清理處置“僵尸企業”的主戰場。

  近期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今后兩年央企要以提質增效為重點;要加強分類指導,對不符合國家能耗、環保、質量、安全等標準和長期虧損的產能過剩行業企業實行關停并轉或剝離重組,對持續虧損三年以上且不符合結構調整方向的企業采取資產重組、產權轉讓、關閉破產等方式予以“出清”,清理處置“僵尸企業”,到2017年末實現經營性虧損企業虧損額顯著下降。

  近期,各部委、地方政府亦重拳出擊,積極部署化解產能,穩妥處置“僵尸企業”。

  央企中有多少家“僵尸企業”?它們是如何產生的?它們的生存現狀如何?面對這一場關乎自己生死的改革攻堅戰,它們如何看待?

  一個僵尸企業的自白:我覺得我死不了

  “減產(和停產)方案已經跟公司相關部門打過報告了,撐不住了。”長嘆一聲后,一位有著十余年從業經驗的某央企地方公司“老兵”王明(化名)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這家不愿具名的央企地方公司只是眾多央企中規模最小的單元之一,它身處產能過剩行業,如今企業的現金流出了問題,即將面臨停產。

  作為公司管理層,王明告訴記者,目前企業經營困難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產能過剩。

  僵尸企業是怎么形成的

  “歸根結底還是低端產能過剩”

  自金融危機以來,隨著民營企業和地方國有企業的崛起,王明所在央企的市場壟斷地位、定價權相繼被打破。

  “其實,原來因為控制了市場約70%的產能,我們央企還有話語權。但自從民企投產了以后,像山東幾個發展較好的民營企業占據了市場份額,我們連話語權都喪失了。”王明說,自己所在的企業所處的是一個產能過剩、競爭慘烈、優勝劣汰的行業,是央企中為數不多的直接參與市場競爭的企業。

  但無可回避的是,無論是央企還是民企,嚴重產能過剩正在挑戰著整個行業的經營底線。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從這一年的第三季度開始,該行業產品價格迅速下滑,此后四五年間,市場環境愈發嚴峻。2011年,每噸鋁制品的價格是16000元,2012年為15600元,2013年下降到14400元左右;如今,價格已不到13700元,據說這已不抵行業平均成本。

  “公司走入這樣的困境,歸根結底,原因還是產能過剩,并且是全球性的產能過剩。想當年產品賣到6000多一噸的時候不是一樣賣嗎?而且當時礦石100多元一噸,成本非常低。”王明對記者表示。

  “就跟生物鏈似的,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人要了,沒有人用了。其實,我們也寄望于將產品深加工,豐富產品種類,拓展下游應用領域。然而還是由于技術水平限制、創新力度不夠,因此在行業的深加工等方面還是欠缺。”王明直言,問題的核心還是在于低端產能過剩,“舉個例子,在汽車配件上,能用鋁材的地方都不用鋼鐵了,這個我們都知道,其他的還能向哪里拓展呢?”

  然而,即使在惡劣的行業形勢下,像山東魏橋、山東信發等國內一些較大的民營鋁制品生產商,仍保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王明告訴記者,氧化鋁生產的技術,最早對民企來說是個瓶頸。但隨著大量投資涌入行業,央企內部的專業技術人員和設計人員大量流失,核心技術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只要你有錢,就有人來幫你建廠,來幫你組織生產。目前來看,還有好多民企要上氧化鋁項目,民間的錢太多。”王明說。

  僵尸企業生存現狀

  剝離人員、變賣資產,千方百計上繳利潤

  王明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為保障上繳利潤,2015年公司確實用盡了辦法,“包括我們把礦石挖出來以后,品位好的礦石賣給民企,品位差的自己用,降低工人工資,變賣資產,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增加非經常性盈利,終于完成了總公司分配的任務,上繳了數億的利潤。”

  企業經營已經如此困難,為何還要保證上繳利潤?

  “這是我們央企的通病,效益好的時候,把底下進貨權、銷售權等都收上去了。子公司只搞生產,就是一個車間。效益不行了,賠錢了,銷售不出去了,又把權力都下放下去了,只規定上繳利潤總額。交不上了,黨政一把手就地免職。現金流要斷了,那你就徹底停產,總部沒有錢扶持你。”王明直言。

  對此,工人不是沒有埋怨。

  據他介紹,早在2015年1月,公司就確定了剝離人員的具體方案。方案保留操作工和管理人員,選擇剝離電、鉗、焊、清理等輔助工種。輔助工種仍維持此前的工作量,但只保證原工資的75%。想要保持原收入水平,只能靠工人個人在周圍的企業“找活干”。

  根據這個方案,2015年1月,公司“被剝離”人員達5000余人。

  “2015年職工收入很低,很可憐。”王明說,“上班20年以上的工人,包括現場的操作工,一個月也就是2000塊錢,其他人一個月只能拿1500塊左右。”

  “央企就是這個通病,頭重腳輕。前兩年,北京總部辦公樓還往外出租呢。但隨著這兩年‘做大做強’,總部也不斷擴張,現在還得租別人的辦公樓。”王明坦言,“有什么辦法,就是父子關系,我們是人家兒子。”

  僵尸企業眼中的“去產能”

  企業每次改革,都是高成本運行

  2016年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之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去產能為2016年中國經濟的五個主要任務之首。李克強總理指出,認真論證并合理確定未來三年鋼鐵、煤炭行業化解過剩產能目標,設定鋼鐵和煤炭全國總量“天花板”。此后,去產能在政策和輿論層面開始迅速發酵。

  如今,擺在王明及其同事面前的直接問題是,2016年到底要不要減產?要不要停產?

  王明透露,針對目前企業的情況,內部擬定了幾個方案。總體來看,若全面停產,虧損將高達十幾億;若部分停產,虧損面相對較少;若仍維持生產,虧損面相對更小。此外,還有一個重組的方案,將與其有關聯業務的子公司合并,如此能夠減少數百萬的關聯費用。

  與此同時,人員剝離的方案也在醞釀,王明的數千位同事面臨著未知的未來。“也不叫解聘,叫放長假。就是給點生活費,總部也是愛莫能助啊。”王明說。

  “其實,我們每次改革過程中,都是高成本運行。”王明直言,每次要出臺政策,從總部“放風”出有關改革的消息,到真正實施方案“金錘落地”之后再過上一段時間,公司的生產成本才能回正常,這期間生產都是高成本運行的。

  “因為大家心里都沒底了,下一步我去干什么,我還能不能在這兒,大家都考慮自己的前途了,誰還操心廠里的生產問題啊,所以生產事故不斷。這樣一來,生產成本能低么?”

  僵尸企業如何看待自己的明天

  “死不了;想劃歸地方”

  王明表示,看到有關于“僵尸企業”的新聞,他們確實心生警惕。他對記者分析指出,自己所在的公司一旦全部停產,直接影響的人群將達10萬。“除我們公司之外,業務相關的幾個下游企業以及為我們供電和供氣的企業都會受影響,這些企業的員工及其家屬估計在10萬人左右。這還不包括間接做生意的。”王明說,“10萬人生活沒有著落,這可是個大事。”

  “客觀上講,我覺得‘僵尸企業’還是會存在的。”王明直言,“畢竟這些企業仍發揮著穩定社會的作用,穩定家庭就是穩定社會。”

  其實,作為上個世紀80年代建設的大型國企,王明所在的公司在30多年的建設發展中,確實為地方經濟和周邊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王明直言,地方政府不會愿意看到“僵尸企業被清理”的情況,因為要保持社會穩定。自己所在的縣級市共30萬人口,僅圍繞自己所在的企業伴生的人口就占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人不穩定了,怎么辦?”

  王明稱,據他了解,其他產能過剩企業有別的辦法獲得放貸或政府的支持。“比如某地方國企,其所在省份的地方政府直接問他們今年賠多少?賠19個億,給你20個億。還有一家地方國企,一個月地方政府補貼一個多億啊。但是對于非地方國企的央企呢?地方政府會不會給這樣的補貼?或者采用什么樣別的方式?”

  “針對即將面臨的減產或停產的可能,我們已經給市政府打報告了。”王明說。然而,王明對于能否獲得這樣的“輸血”表示悲觀,因為自己所在的地方政府財政狀況已經十分堪憂。

相關閱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