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見】上半年GDP增速排名墊底
遼寧GDP如何“絕地反攻”?
馮貴盛
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又比較集中地關注東北經濟。近兩年來,東北經濟增速大幅下滑,不僅引發了媒體輿論的廣泛關注,更是引起了中央領導人的關心。
東北該怎么辦?習近平總書記7月17日在長春召開的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和“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東北老工業區振興具有重要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深刻剖析了東北地區存在問題的癥結根源,科學地指出了解決問題的根本思路和方向,明確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四個著力”——著力完善體制機制、著力推進結構調整、著力鼓勵創新創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東北三省中,遼寧經濟總量最大,遼寧老工業基地探索如何適應新常態、確保穩增長,對推進老工業基地轉型、振興東北經濟具有引導意義。
破除計劃經濟慣性,釋放市場活力
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東北等老工業基地存在的體制和機制問題,強調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同市場完全對接,是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治本之策。遼寧老工業基地是計劃經濟體制打造的,并且也是全國最后退出計劃經濟體制的,計劃經濟體制運行幾十年,帶有很強的慣性和剛性。計劃經濟體制機制和傳統觀念及思維定式成為遼寧老工業基地轉型一大障礙,盡管改革開放以來,體制機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但政府作為市場主體地位沒有完全退出,官本位和權本位較為突出,在市場準入、資源配置、國企改革、企業運行等諸多方面政府力量依然表現為強勢,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力量沒有得到充分有效發揮,整體經濟運行沒有同市場完全對接,市場活力不足。
完善體制機制就是要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目標取向是:企業真正成為市場主體。在改革中,簡政放權,建立和完善政府權力和責任清單,明確權力和責任的底線和邊界,凡政府管理權越位的必須退位,錯位的必須歸位,責任和服務缺位的必須補位。成為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高效廉潔政府,整個經濟運行同市場經濟體制完全對接。目前遼寧省委省政府正全力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和批示精神,全力推進公用權力機關改革,已經發布省政府權力與責任清單,簡政放權、明確權力底線,明晰權力和責任邊界,建立和完善對權力和責任監管體系;全面優化營商環境,在全國率先實施“三證合一”放寬市場準入等舉措已經收到明顯成效。
改革已成為遼寧大勢,遼寧的企業成為或正在成為市場主體地位。市場配置資源決定力量,市場活力正在顯現出來,一年來體制和機制的改革實踐表明,深化改革完善體制機制是老工業基地復興治本之策,最佳藥方,別無選擇。
推進結構調整和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
關于著力推進結構調整的問題,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東北地區工業結構比較單一,傳統產品占大頭,“原”字號、“初”字號產品居多,這種狀況改變越快越主動。
雖然自2003年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決策以來,在國家支持下,遼寧結構調整取得一些突破,但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
一是工業一統天下,結構單一格局依然存在。工業化進程處于工業化中后期階段;城市化程度較高,然而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后,現代服務業同工業化發展水平、城市化水平不對稱。二是在工業結構中以傳統產業為主導,重型產業為主體,輕型產業短腿,輕型產業比重低。三是制造業技術結構層次低,工業結構同信息技術融合程度較低,以初級和粗加工產品居多,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體,精深加工發展滯后,同市場需求不對稱。四是遼寧是裝備工業大省,但從總體上看,裝備工業結構性矛盾也很突出,符合國內外市場需求的高端產品偏少,裝備產品同市場需求不對稱,市場競爭乏力。五是近年來高新產業發展較快,但所占份額較低,支持全省經濟發展能力較弱。
調整和優化結構,要成為以創新驅動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把裝備制造業做大做強,加快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擴大基礎設施建設,積極發展民營經濟。
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做好加法。著力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信息技術、光電產業、生物制藥、環保產業等;以沈陽和大連為重點大力發展智能工廠、智能產業、智能物流,并且逐步建設沈陽和大連升級版;要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充分利用自然和人文景觀條件,大力發展旅游業;著力發展健康和養老服務業;把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遼寧結構調整主要內容,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要著力實施信息技術同傳統優勢產業(裝備、鋼鐵、石油化工等)融合,做大做強裝備工業,做好乘法。以創新為主線,并不斷放大創新的影響力和帶動力,推進遼寧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到2020年基本實現主導產品高端化。著力實施傳統優勢產業“互聯網+”,著力推進新經濟業態,同國內外市場線上或線下有效連接,全面打通產能輸出通道。
三要淘汰落后產能,做好減法。遼寧老工業基地結構形成已經幾十年,帶有很強的剛性,結構調整要付出較大改革成本。從長遠考慮長痛不如短痛,必須痛下決心,淘汰一批落后產能——技術落后、能耗高、環境污染重的中小冶金、化工、建材、中小造紙等。
鼓勵創業創新,增強內生動力
鼓勵創業創新意義重大:一是有利于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發展,促進遼寧全面振興。遼寧與浙江企業結構存在較大差異,遼寧大中型企業為主體,而浙江以中小企業為主體,在新常態下浙江依然保持強勁發展勢頭,今年上半年經濟發展達到8.7%的增長速度,其重要因素是數量龐大的中小型企業為支撐,有力化解了某些大型企業遇到困境影響浙江發展。而遼寧是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一些大型企業遇到困境直接影響全省發展。二是鼓勵創業創新有利于化解就業矛盾,為就業提供更多就業機會,促進社會和諧。
鼓勵創業創新的基本路徑:一要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放寬市場準入,不斷增強創業創新者自主創業創新或參與創業創新大潮的積極性。二要從遼寧實際出發制定鼓勵創業創新的支持政策和扶持政策。建立和完善產業投資基金(風險投資基金)。三要以人才為基礎,為出人才、出創新成果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政策環境——人才培養、科技成果交易及獎勵、知識產權保護、科技投入、科技人才收入等。
著力改善民生,推進和諧發展
盡管遼寧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特別是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僅為2.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下降22%,但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5624元,增長6.1%,居全國第9位;農村人均收入達到7223元,居全國第7位,超過廣東和福建兩省。
今后,在實施遼寧振興戰略進程中,應著力做到:一是城鄉居民收入與省經濟增長速度同步,或高于經濟增長速度;二是城鄉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同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基本實現城鄉公共服務設施均等化;三是基本滿足城鄉居民訴求,基本實現學有所學、住有所居、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做有所工;四是多措并舉精準扶貧,到2020年全省基本消除貧困人口;五是人居環境改善同經濟社會發展步,同建設生態遼寧同步。
(作者系遼寧省委省政府咨詢委員、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