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計署發布7月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
【宏觀·政策】22省份、2部門資金沉淀500多億閑置土地3.6萬公頃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偉|北京報道
8月28日,審計署發布2015年7月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
公告顯示,今年7月,審計署對29個省份、29個中央部門和7個中央企業進行了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審計發現,有關部門和地區通過制定、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取得積極成效;同時,一些地方和部門在清理盤活存量資金和閑置土地等方面力度還不夠,有的政策措施落實和簡政放權不到位,部分重點建設項目推進緩慢。
重點審查東北、西部地區的沉淀資金和閑置土地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主要負責人表示,與5、6月份相比,7月份的跟蹤審計除了繼續關注財政資金統籌使用、重大建設項目推進、簡政放權等情況外,還著重審查了東北和西部地區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土地的盤活利用情況,以及部分重大政策配套制度制定和執行情況。
此次審計發現的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一是22個省及2個部門存在資金沉淀和土地閑置問題,涉及資金564.47億元、閑置土地3.6萬公頃。二是10個地區、部門貫徹落實中央政策措施的部分配套制度不完善、有的政策措施未落實。三是3個中央部門和2個地區未按規定落實簡政放權要求。四是18個重點項目推進緩慢,涉及項目投資502.73億元。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主要負責人表示,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是當前財政管理中的一個熱點和難點問題,是用足用活積極財政政策的關鍵舉措;管好用好土地對經濟社會發展至關重要。國務院高度重視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土地的盤活問題,多次部署相關工作。7月初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要求各級財政將已收回沉淀和違規資金2500多億元,加快統籌用于急需領域;國務院將239億元中央預算內投資存量資金調整用于在建重大項目;對閑置土地處置不力的收回年度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此次跟蹤審計將財政存量資金和閑置土地盤活情況作為重點關注內容,是落實國務院工作部署的具體舉措,也體現了跟蹤審計的時效性。
審計署表揚了誰?批評了誰?
5月份以來,審計署每月發布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結果公告的同時,還會向社會公告正反兩方面的典型。
審計署提供給《中國經濟周刊》的《典型案例情況》顯示,7月份的正面典型有3個:北京市以中關村創新創業為突破,加快釋放創新驅動勢能;河北省固安縣創新運作模式,破解園區建設資金瓶頸;浙江省大力推進以“四張清單一張網”為重點的政府自身改革。
審計推動整改典型有兩個:審計促進重慶觀景口水庫項目審核批復工作;審計推動遼寧省朝陽熱電項目開工建設。
反面典型有兩個:山西省70處引調提水工程建設任務未按要求完成,中央專項補助資金2.41億元閑置,“主要原因是山西省水利廳的慢作為,工作推進不力”;吉林省四平市多報2014年棚戶區改造新開工任務完成量及整改情況的問題。
新一輪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新在哪里?
據中國社科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介紹,2008年在4萬億投資的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的部署當中,我國第一次提出審計要全面介入穩增長政策的貫徹實施,進行全程的跟蹤審計。但2008年的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主要是基于資金運用的合規審計線索而展開的,在當時它有著特殊的意義。而自去年8月開始的新一輪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已經由以往的專注于資金運用的合規審計延伸到合規審計與政策落實兩方面的內容同時兼用。
審計署財政審計司司長郝書辰表示,跟蹤審計和傳統的審計項目相比,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服務國家治理更直接。跟蹤審計的目標,就是要保證國家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促進國家良治。二、審計對象更加廣泛。涉及到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五個領域,涉及中央各有關部門、各級地方政府以及相關的企事業單位;同一個審計項目涉及到的審計對象如此廣泛,這在以往的審計中非常罕見。三、審計內容更加豐富。是對一攬子綜合政策實施情況的審計。四、審計周期更長,將成為審計機關的一個常態性工作;跟蹤審計以一個自然年度為一個審計周期,與以往的審計項目相比(一般兩到四個月),周期比較長。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姚景源表示,在穩增長上,投資是關鍵。穩增長政策跟蹤,更多的要跟蹤投資,確實應當有全過程的審計跟蹤。這種審計跟蹤有兩個意義,一是反腐敗,二是能夠保證宏觀調控政策在全鏈條上得以實施,能夠完成和實現預期的效果。
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
全稱“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政策措施貫徹落實情況跟蹤審計”。2014年8月開始實施;今年5月起,審計署進一步加大跟蹤審計力度,每月向國務院上報審計結果,并對審計發現的正反兩方面典型案例向社會公告。
穩增長政策跟蹤審計的五大重點:一是促進重大建設項目加快推進。二是促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三是促進重大政策貫徹落實。四是促進簡政放權。五是促進防范經濟領域風險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