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融合雙重含義
軍民融合上升為國家戰略高度,但仍然面臨諸多“玻璃門”。
文/《財經國家周刊》記者 宋怡青
頂層設計拉開軍民融合的大幕。
“把軍民融合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開創強軍新局面,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格局!苯衲3月,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作出如此明確的強調。
這是“軍民融合”首次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國泰君安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一方面,通過軍民深度融合,盤活存量資產,吸引各種渠道資源進入安全領域,促進創新,加快武器裝備升級換代。另一方面,解決了原有軍工資產的效率問題,構建國家主導、需求牽引、市場運作、軍民深度融合的運行體系,就能由原來的“輸血”轉為“造血”,促進我國軍工產業升級。
軍民融合在發達國家已有范例。美國建立的國防科技工業體系即是“軍民融合”的一個典型。美國國會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軍民融合給美國國防部每年節約300 億美元,相當于其采辦費總額的20%以上。
軍民融合主要分為兩層含義,一是“軍轉民”,就是軍事技術在民間的使用;二是“民參軍”,即民營主體參與軍工市場。
“軍工集團在漫長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產業資源,民營企業則具有機制靈活、勇于創新等優勢,如果雙方深度融合可以達到共贏目的。”一位接近總裝備部的權威人士評價道。
國防大學國防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顯示,我國的軍民融合度在30%左右。這標志著我國的軍民融合正處于由發展初期向中期邁進的階段,正處于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進的階段。
在《財經國家周刊》記者的采訪中,聽到了不少業內人士的熱議,集中在現在軍民融合的頂層設計仍有待完善、相關配套政策不健全、阻礙民營企業進入國防領域的“玻璃門”現象依然嚴重等方面,“軍民若達到產業深度融合,還需要一系列政策扶持。”
頂層助推
“從十八屆三中全會后,軍民融合駛入了制度建設的快車道!眹来髮W一位教授這樣認為:“軍民融合需要法規來規范,需要制度來保障。”
他認為,應該在國家層面建立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統一領導、軍地協調、需求對接、資源共享機制。“健全國防工業體系,完善國防科技協同創新體制,改革國防科研生產管理和武器裝備采購體制機制,引導優勢民營企業進入軍品科研生產和維修領域。”
“需要注意的是,這是國家首次如此明確、系統、全面地闡述軍民融合問題,部署軍民融合工作。這意味著我國將此前的軍民融合式發展改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边@位國防大學教授說。
儼然,軍民融合已經上升為國家意志。據《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2013 年以來,習近平主席至少 5 次在公開場合強調推進軍民深度融合。
一系列推進軍民深度融合的改革舉措,漸次展開。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中央軍委關于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于民武器裝備科研生產體系的若干意見》要求, 2014年4月,工信部下發《促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0年,形成較為健全的軍民融合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軍工與民口資源的互動共享基本實現,先進軍用技術在民用領域的轉化和應用比例大幅提高,社會資本進入軍工領域取得新進展,軍民結合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提升。
同年11月,解放軍總參謀部向社會發布108項軍事需求,公開招徠地方優勢資源參與部隊訓練領域先進技術和產品研發。此舉意味著軍隊打破訓練保障行業壟斷,為社會資本介入提供了重要契機。
一個月后,國務院下發《關于加快應急產業發展的意見》中提出,將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對應急產業相關科技工作進行支持,并鼓勵充分利用軍工技術優勢發展應急產業,推進軍民融合。
今年4月,國防科工局印發《2015 年國防科工局軍民融合專項行動計劃》,在軍工開放、資源共享、軍工高技術轉化和產業化發展等方面,明確了今年推動軍民融合發展的 27 項重點任務。7月,國防科工局發布了首批國防科技工業知識產權轉化目錄,涉及118 個項目 600 多個專利。
地方推進軍民融合發展的政策法規也在不斷完善。根據國防大學提供的數據,截至2014年底,全國近30個省市出臺了軍民產業結合發展或者軍民融合實施意見。無論是民口企業參與軍工科研生產,還是軍工技術轉向民用法規體系,都在加速完善中。
“軍轉民”提速
“軍工科技轉民用進展比較快,對經濟的拉動和輻射作用也比較明顯!鼻笆鰢来髮W教授表示。
以航天工業為例,截至本世紀初,航天工業根據自身特點開發出的民用產品達5000多種,累計實現產值550億元,平均每年以28%的速度增長,民品產值和民品隊伍均占航天工業總產值和職工總數的2/3。
軍工企業改制后,“軍轉民”涌現出更多成功樣本。
例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開發的“航天云網”,集開放創業平臺和生產性服務平臺為一體,已有22000 家企業注冊,覆蓋全國 30 個省市自治區,有效推動制造業生產設備的互聯共享。國家目前使用的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就是由航天科工開發的。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將航空技術融入汽車、發動機、零配件等領域,代表性產品有新舟系列民航飛機和新一代 4 噸級輕型多用途民用直升機 AC312。新舟系列飛機已累計交付超百架,運營在20多個國家的近 300 條航線上。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在軍轉民高新技術、北斗產業、高端裝備制造、應急救災、反恐防爆、節能環保等領域推行軍轉民技術應用,代表產品為3.6 萬噸黑色金屬垂直擠壓機成套設備,造價僅為國外的三分之一。
據美國國會研究報告,軍事技術二次轉化為民用,每投入 1 美元,能產出 7 美元的效益!败姽ぜ夹g在拉動經濟增長和產業結構升級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 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欒大龍表示。
“軍工技術由于其先進性,只要能找到好的市場切入點,轉民用沒有太大的剛性困難。”一位軍工產業分析師說:“軍轉民能取得多大進展,主要看軍工企業能否適應市場競爭的商業邏輯!
他分析道,如果是做軍品,軍工企業從立項開始就與裝備需求方有深度溝通,這種溝通保持到裝備交付。但是面向市場做民品,就需要軍工企業自身有技術有前瞻性,對用戶了解,對市場趨勢有把握。
機制不健全會阻礙“軍轉民”的進一步發展。國防科工局相關業務司負責人龍紅山表示,由于軍工企業技術解密制度不完善,國防知識產權保護和權益分配、激勵機制不健全,軍工技術轉化渠道單一等,還落后于市場經濟發展。
“民參軍”玻璃門
政策陸續出臺鼓勵“民參軍”,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進入國防軍工供貨體系。
來自國防大學的數據顯示,截至 2013 年底,全國已有 500 余家民營企業獲得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600 多家民營企業獲得總裝備部裝備承制單位資格,1000 余項民用技術應用于裝備研發。
《中國軍民融合發展報告2014》也指出,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勵下,參與部隊武器裝備建設的民口企業數量連年攀升,范圍逐漸由元器件、零部件向整機、主機延伸。如某輕型突擊車搭載多種輕武器;某新型機器人采用履帶復合行走裝置,能適應沙石、灘涂等復雜地形。這些新型作戰裝備均出自民口企業。
從去年開始,民口企業參與軍工的熱情高漲。譬如,信威集團與清華大學聯合參與的我國首顆低軌移動通信衛星完成全部在軌測試;積成電子(002339)與北京久遠(中國工程物理研究所下屬企業)合作組建軍工產業基金,借助北京久遠的軍工背景,尋求軍工產業投資機會。
民口企業進入軍工領域,一方面可以節省政府的軍事研發開支;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市場化的競爭,降低軍方在軍品上的采購成本。
申萬宏源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市場需求驅動下民用技術的發展速度已經超過軍用技術。比如,美軍在推進的新軍事革命中,許多核心高新技術都直接采購于民用市場,特別是軍用信息技術,80%以上直接來自民用市場。
可以說,國防科技工業發展,正逐步由政府主導向市場競爭與政府主導相結合的方式轉變。
《財經國家周刊》記者了解到,今年工信部將編制軍民融合“十三五”規劃。另外,推進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和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聯合審查,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專項行動也首次被列入工信部“6+1”專項行動計劃,這些都顯示了政府加速軍民融合的決心。
同時也不可否認,阻礙民企資源進入軍工領域的“玻璃門”現象仍嚴重,“民參軍”還有不少深層次問題需要解決。
首先,信息不對稱。長期以來,由于軍工自成體系,軍品發展方向、訂貨計劃及調整、產品定價方面是一個閉環,民營企業因為信息缺乏,參與競標的機會不多。
一個積極的變化是,“全軍武器裝備采購信息網”今年年初上線運行了。它面向民營企業發布武器裝備需求信息,向軍方推送企業產品和技術信息。這被業內解讀為民參軍信息領域的重要突破。
其次,民企進入國防領域審批項目過多。民企參與國防必須申請相應的資質,需要進行層層審批,通過后方可在軍方監管下進行軍品研制。在進入程序上環節眾多,也許帶來的相應阻礙也就多。
第三,在研發方面,國有軍工企業能優先得到政府的專項資金和技術支持;在稅收方面,承擔了部分武器裝備科研的民營企業,沒有得到類似于國有軍工企業一樣的減免。
龍紅山也坦陳,“民參軍”的渠道還不夠暢通,準入和退出制度仍需完善,供需信息傳遞不暢,軍工集團行業壁壘并未完全消除。
軍工企業生產模式通常為“多研制、小生產,多品種、少批量”,而民企一般是“大規模、產業化”模式;軍工的傳統是講求“不惜一切代價完成任務”,民企視利潤為企業追求……不同的體制、機制、理念,在軍民深度融合中也會形成沖突和障礙。
“為軍民融合進一步營造環境、突破障礙,是接下來要推進的工作!饼埣t山表示,未來一個時期,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應該遵循這樣的總體思路:堅持國家主導、市場化運作,擴大軍工開放;著力推動軍轉民、“民參軍”和軍民資源共享;大力推進技術、產品、能力和資本的軍民深度融合,形成全要素、多層次、多領域、高效益的國防科技工業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