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立群任亞投行侯任行長 曾在亞開行歷練 酷愛莎士比亞
每經記者 萬敏
8月24日,據新華社消息,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當日證實,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第六次談判代表會議24日在第比利斯以共識方式推舉金立群為該行候任行長。
公開資料顯示,金立群,1949年8月出生于江蘇常熟,1968年畢業于北京外國語學院,在經濟學和財政學方面著述甚多,已出版多本專著。曾任財政部副部長、中投公司監事長、中金公司董事長等職務,現任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今年6月,金立群被正式提名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去年下半年,金立群辭任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亞洲基礎設施開發投資銀行的項目。
此前,金立群一直活躍于國際經濟事務活動中。曾多次參加雙邊和多邊經濟和金融論壇,例如中美聯合經濟委員會、中英財經對話機制、亞太經合組織財政部長會議以及東盟“10+3會議”和G-20財長會議等。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簡稱亞投行,AIIB)是一個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成立宗旨在促進亞洲區域的建設互聯互通化和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并且加強中國及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的合作。總部設在北京。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亞投行57個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或授權代表出席了簽署儀式,其中已通過國內審批程序的50個國家正式簽署《協定》。各方商定將于2015年年底之前,經合法數量的國家批準后,《協定》即告生效,亞投行正式成立。
相關報道
據時代周報
亞投行行長候選人金立群 曾在亞開行歷練 酷愛莎士比亞
金立群是誰?
7月6日,中國財政部官方網站為這個疑問作了最新也許是最適當的詮釋:根據6月29日在北京舉行的籌建亞投行特別財長會通過的亞投行候任行長遴選程序,中國政府正式提名金立群為亞投行候任行長中方候選人。
“Notbigsurprise。”世界銀行資深經濟學家BertHofman,亞開行前副主席StephenGroff等人在社交網絡上如此表示。外界普遍預期,金立群將成為亞投行首任行長。
確實,翻閱金立群的簡歷,從任職中國財政部,世界銀行中國董事辦公室,到世開行副行長,中金公司董事長,可謂厚重。
對于為何提名金立群為亞投行行長候選人,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當天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金立群具有在政府部門、國際機構和私營部門豐富的領導和管理經驗,目前擔任亞投行籌建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為籌建亞投行作出突出貢獻。
在擔任亞投行臨時多邊秘書處秘書長的那些時間里,金立群做得足夠好。他不停地斡旋于世界各國之間,說服它們加入亞投行。截至記者發稿之時,已有57個國家,其中包括了美國的盟友英、法、德、意、韓、澳大利亞等國,成為亞投行的創始成員國。
金立群過去的同事、如今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說:“說這一切是因為金立群有些夸張,這背后有國家領導人在斡旋,有各國經濟政治上的考量,但金立群確實做得不錯。”
靠原版莎士比亞度過“文革”
英國《金融時報》這樣評價金立群:金立群對待發展有一種浪漫主義情調,他將發展視為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
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金立群的寫真。
金立群1949年出生于江蘇省常熟市一個貧民家庭。小學畢業后,他考上了常熟中學,后慕廖慕禹、何吉人兩位英語老師的大名,而考讀江蘇南菁高級中學。許多年后,貴為國家財政部副部長的金立群為兩所學校的校慶撰寫了回憶文章。如他所說,“母校讓我做什么,這和母親吩咐我做什么沒有什么區別。”金立群稱,兩所中學奠定了他一生的基礎。
但實際上,因為1967年“文化大革命”到來,他在南菁中學只學習了一年時間。
在其后的10年時間里,金立群種地、修水利、造橋、搞鄉鎮企業、教書,“但在繁重的勞動中,而重返校園無望的背景下”,他仍然勤奮苦讀。《新華社》在一篇寫金立群的文章中這樣敘述:在一天的繁重勞動之后,回到簡陋的草棚里,捧讀《莎士比亞全集》是這名內心苦悶的青年的唯一安慰。實際也是如此,金立群幾乎靠著恩師廖慕禹寄給他的一套英文版的莎士比亞原著支持著度過了十年“文革”。
1978年,已經29歲的金立群考上了北京外國語大學,成為中國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研究生。他師從王佐良、許國璋兩位大師,主修英美文學。那時的金立群的目標是學術。1980年,金立群畢業,恰逢中國恢復了聯合國[微博]與世界銀行的席位,國家財政部要求北外推薦一名懂外語的畢業生,于是,許國璋推薦了金立群。由此,金立群被中國財政部委派到位于華盛頓的世界銀行工作。
金立群當年的同學、如今的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劉潤清對時代周報記者說:“那時候的金,是班里年紀最小的,非常聰明,和王佐良、許國璋兩位老師關系非常好。畢業后大家所見他的次數不多,就見過兩三次,每次都是匆匆忙忙,打個照面就走,聚會逗留的時間都很短。”
此后23年間,金立群一直在財政部工作。職位從財政部駐世界銀行執行董事辦公室秘書,一直到財政部副部長。其間,多件事情讓人印象深刻。
一是受恩師王佐良教授之托,為其所編寫的《英國詩歌選集》作注。《英國詩歌選集》以《英詩選集》為藍本,汲取近20年來英詩研究的新觀點、新成績,由金立群擔綱注釋、修訂工作,對原作進行增補、篩減,撰寫超過原書三分之一以上,金立群還在序言中表達了對王佐良的懷念:“但愿借此書再版之際,給他的在天之靈送去我最誠摯的慰問。”該書2013年出版之后,成為出版界的一段佳話。
二是在波士頓大學攻讀了經濟學研究生課程,有機會升讀博士時卻選擇了放棄,而具體原因,則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需要的是較全面的知識,用以制定及推動政策,國家處于發展關鍵時刻,時間不允許他鉆研學術理論。
三是翻譯了《摩根財團》一書。這本書的中文譯本長達800多頁,從摩根銀行的發展路徑,講述了美國金融業的發展史。金立群說,這本書的翻譯,花費了兩年的時間,“三譯三校”。而正當金立群翻譯這本書的時候,JP摩根早年分出來的一脈—摩根士丹利,正在跟中國方面商談,組建第一家中外合資的投資銀行,就是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
金立群沒有想到的是,多年之后,他會到中金公司任董事長。
歷練亞開行:工作勤奮,處事靈活
2003年,金立群離開財政部,到總部位于馬尼拉的亞開行任副行長,成為這個由日本人所控制的多邊金融機構的一名高管。
在亞開行期間,金立群主管南亞和湄公河區域事務,致力于推動南亞基礎設施建設。關于這一段經歷,金立群在日后寫有多篇文章,講述了一些有趣的故事。例如,當亞開行在柬埔寨的貸款出了問題的時候,金立群飛到金邊與柬埔寨總理洪森面談,洪森嗓門很大、但心思細密,與他的體型不相符;他曾深入老撾大型水利發電項目基地,在森山老林里轉了三天,和當地農民交談,在工地附近的鄉村客棧下榻。諸如此類的故事。
當2008年金立群從亞開行離職時,亞開行官方對他的評價是:工作勤奮,處事靈活,成就斐然。
離開亞開行后,金立群回國出任中投公司監事長、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中投公司主要負責管理一個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規模的主權財富基金在世界各地的投資。
王朝才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說,金立群為人非常正派,沒有官僚作風,他和國內的許多官員不同,他是一個喝咖啡而不喝白酒的人,他懂得如何和西方人打交道,他的經歷鍛造了他的世界視野。
那個時候的金立群不斷地出現在西方的視野中,他出席許多多邊論壇或國際會議,他接受BBC、《經濟學人》、《金融時報》,甚至鳳凰衛視的采訪。2012年,金立群與時任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副教授的女兒金刻羽一起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了《歐洲應向亞洲取經》(EuropeShouldStopArguingAndLookToAsia)的文章。文章批評了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歐洲只會沒完沒了地爭吵,并建議他們向亞洲學習務實的精神。而在接受BBC的采訪中,金立群則講述對人民幣國際化的期待,“人民幣國際化不會取代美元,只會強化美元的作用,有助于世界對美元的信心”“讓別人持有人民幣,你要創造條件”“當(中國)巨大的資金集中投資在若干國家、若干行業,引起了一些擔憂,這是一個要認真對待的問題,需要耐心地解釋,去解決人們心理上的障礙”……在這些時刻,他是一名向世界解釋中國金融政策與動作的人。
而他也慢慢成為一名讓西方政經界所熟悉的面孔。
2013年10月,金立群出任中金公司董事長。而當時中金的總裁,則是原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之子朱云來。
這個時候金立群已經64歲,已經過了退休的年齡。即使在此位置上退休,一生也算成就非凡。但命運往往很奇怪。就如金立群所說的:“一個人的命運是受國家的政策與時代的變化所深刻影響的,我的就是如此。”
籌建亞投行:不畏困難的拆彈能手
2013年10月,習近平主席訪問印度尼西亞的時候,提出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以及亞洲基礎設施開發投資銀行。
這里的背景是,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的測算,從現在到2020年這段時期,亞洲地區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求將達到7300億美元,現有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國際多邊機構都沒有辦法滿足這個資金的需求。
在相當一段時間內,亞投行只是一則普通的財經新聞。
情況發生變化的是在2014年10月,當時中國正式發布亞投行籌建《備忘錄》,并任命金立群為亞投行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著名國際政治與經濟論壇Devex隨即寫道:中國是真的想做好亞投行,因為任命了金立群。
《紐約時報》則說:中國渴望向世界證明,它能夠主持一家受尊敬的多邊機構,并小心翼翼地不讓亞投行政治化,他們任命了在世行、亞開行有工作經驗的官員金立群,金在東西方國家有著豐厚的人脈,他是一名不畏困難的拆彈能手。
于是,外界看到一位個子不高,一頭白發,處事果斷卻不失儒雅的金立群奔走于東西方各國之間,游說各國加入亞投行。這位長袖善舞的中國金融官員,對英國人,他贊頌莎士比亞的偉大;對法國人,則說他非常迷戀法國的文化;而對德國,他則說非常喜歡德國人的一板一眼。
他抓住一切機會去向外界闡釋中國于亞投行的設想。
他深諳修辭藝術。在2014年11月博鰲亞洲論壇上,金立群用電影作了一個比喻,“有人質疑中國發起成立亞投行的動機,這讓我想起了一部電影:《末代皇帝》。一天皇帝的英文老師建議皇帝佩戴一副眼鏡,大臣們認為以皇帝的視力不需要佩戴眼鏡,英文老師說,‘他需要的是視野。’”
他抓住一切機會向尚存疑慮的外國財政官員解釋,中國成為大股東是根據亞洲地區中經濟的體量確定的,第一大股東的地位不是特權,而是責任,是擔當。
于是,在2015年3月,形勢發生了讓世界驚訝的變化。這個月,英國、盧森堡、德國、法國、瑞士等均提出申請加入亞投行。
未來:將是更大挑戰
即使如此,但在外界的分析看來,金立群接下來的工作確實挑戰重重。
經濟學博士、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慶則對時代周報記者說:“現在還不是慶祝的時候,一切才剛剛開始,接下來將是更大挑戰。”
接下來,亞投行必須制定一套更能體現新時代特征的運行規則與經營體制。它還必須平息紛紛擾擾的副行長人選之爭,以及董事席位的分配問題,如何處理東西方成員國在亞投行的權力分配,人民幣是否作為亞投行房貸的主要使用貨幣—這一切都是金立群所要面對的。
根據程序,意向創始成員國須在7月31日前提名候選人,之后將在8月下旬確定候任行長人選。亞投行正式成立后,將在首次理事會上根據6月29日簽署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規定,將候任行長選舉為行長。而至今年年底,亞投行將開始營業。
《紐約時報》評論文章說,金立群的使命與挑戰是,如何使亞投行比現有機構有更高的標準,而隨著更多的成員國加入,亞投行將加速發展。
無論金立群是否最后當選為亞投行首屆行長,從某種意義上,他已經是亞投行的一名開路者。而這也幾乎肯定是這位已經66歲的老人的最后一份工作。
之后呢?或許,金立群就有時間去寫作,圓其學者夢了。如他所愿,他將有時間完成已經寫作了多年的《莎士比亞研究》。
金立群的學霸女兒金刻羽
金刻羽
看金刻羽的簡歷,有一種完全被鎮住了的感覺……
所以,網上有一句很殘忍的話:出身比你好,比你聰明,還比你勤奮……你有什么借口?
首先,人家的名字就與眾不同。1983年,金立群給剛出生的女兒小金取名刻羽。名字出自戰國宋玉的《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這宋玉,可是中國歷史上四大美男子之一。
然后是,人家在人大附中的時候就熟讀英文原版的《莎士比亞全集》,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入讀美國著名的私立高中紐約哈瑞曼學校,畢業之時以年級總分第一的成就被哈佛錄取。當時的小金想讀歷史,但金立群不同意,只能轉讀經濟學,她用兩年時間修完了所有本科課程。然后還在25歲獲得了哈佛經濟學博士學位。那可是在學業殘酷的哈佛。
而這期間,她還在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高盛、世行、法國巴黎銀行實習,還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國際關系學院成為最年輕的助教……
再然后,金刻羽進入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任教,現在已是tenure(終身職位)在手,是LSE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
很勵志吧?這還不夠。2012年,她和父親共同署名在《金融時報》發表了《歐洲應向亞洲取經》一文,直接批評金融危機之后的歐洲只會吵吵鬧鬧,簡直霸氣側漏。而她自己,亦經常在一些著名學術期刊上發文,如《美國經濟評論》(AER)的論文《IndustrialStructureandCapitalFlows》,提出了一個關于國際資本流動的新理論。
所以,當她被世界經濟論壇評為2014年度全球青年領袖之時,幾乎沒有任何質疑。
還沒完呢,她還精通英文、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鋼琴和單簧管演奏都是專業級水準……
(梁維維)